界面新闻记者 | 程璐
界面新闻编辑 | 文姝琪

平静许久的智能音箱行业,终于迎来了一丝新波澜。

这个曾经被寄予“下一代互联网入口”厚望的赛道,在经过数年爆发之后,走入了声量渐小的趋势。根据洛图科技发布的《中国智能音箱零售市场月度追踪》报告数据显示,2024年1-2月中国智能音箱市场呈现出明显的下滑趋势:该时期智能音箱市场销量为260.9万台,同比下降32.4%,销售额为7.4亿元,同比下降34.9%。这一下滑趋势已经持续了三年。

不过,随着大模型、生成式AI的爆火,硬件行业再次迎来新故事,从手机、电脑到智能家居、智能穿戴设备到智能汽车,各个智能硬件终端都开始全面拥抱AIGC。

AI能否真正打开智能音箱的瓶颈,竞争方向又将往何处走,曾经的音箱补贴大战是否会再次上演,都是摆在行业眼前的问题。

“AIGC来了之后,智能音箱产品才真正往更加智能的深度去走,这是一个革命性的改变,对整个硬件行业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未来可能更多玩家会入局,甚至整个市场格局都可能会被打破。”近日,天猫精灵业务中心负责人宋刚在接受包括界面新闻在内的媒体采访时表示。

2015年前后,海外智能音箱“鼻祖”级亚马逊的Echo带动国内这一品类兴起,随后发展如火如荼,国内大厂包括阿里巴巴、百度、小米等企业纷纷涌入,围绕着智能音箱掀起了一场旷日持久的价格补贴战,价格从700、800元一直下探到百元级。

大厂用钱砸出了身位优势。2018年自百度、天猫精灵、小米杀出重围形成三足鼎立的格局以来,Top 3品牌常年占据市场上90%以上的市场份额,且马太效应只增不减。2020年国内智能音箱市场销量达到3785万台,定格了国内智能音箱销量的巅峰,随后市场渐回归理性。

不过AI科技革命对行业的改造才刚刚开始,未来谁都有可能分一杯羹,甚至越来越多的传统硬件巨头也开始竞逐AIGC赛道。宋刚认为,传统的硬件厂硬件能力够好同时在大模型应用方向有所积累的厂商都有可能参与竞争。

“但硬件厂也需要加强内容及大模型的能力,只有达到综合素质较高的水平,才能在这个赛道中脱颖而出。”宋刚说。

目前市面上拥有大模型能力的厂商包括百度的“文心一言”、阿里“通义千问”、华为“盘古系列AI大模型”,还有小米的轻量化大语言模型MiLM,他们都是行业里有力的竞争对手。

然而,在AIGC时代,市场竞争已经很难再出现过去大规模补贴战的盛况。宋刚直言,智能化的背后,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因此更需要商业化的闭环与落地,低端智能音箱的商业闭环和持续经营本身就是一个问题。

随着用户对硬件品质升级的追求趋势,未来智能音箱将走向品质化、智能化的方向。宋刚看到,现在200元价位以内的智能音箱市场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萎缩,但积极的信号是,500元以上中高端产品的市场份额正在逐步扩大。

这也对各厂商的综合能力提出更高要求。通用大模型和用户实际的需求之间还存在着巨大鸿沟,只有在垂直的应用模型里落地,让用户体验到,AIGC才能迎来想象中的爆发。

例如,以大模型技术为支撑,智能音箱能够以更加生动、情感丰富的陪伴方式与用户互动,娱乐化方向也有更多的想象空间,“比如聚会玩狼人杀时缺一个裁判,智能音箱或许可以扮演这样的角色。”宋刚说。

天猫精灵成立于2017年。近日,天猫精灵发布了新品X6智能音箱,价格上探到300-400元区间。

宋刚告诉界面新闻,目前天猫精灵的商业化方向主要围绕硬件的售卖,以及部分会员收费服务,用以支撑内容的采买,未来商业化将更多往精准化服务的方向走。另外B端也是一个发力点,智慧酒店、全屋智能等方向都可以接入天猫精灵的服务。

过去几年里,天猫精灵也尝试推出过多款智能硬件产品,拓宽自己的智能生态。宋刚认为,智能化浪潮来了之后,硬件行业最终会呈现N+1+N的态势。“左边的N是围绕人的能力增强方向,就是像眼镜、AI Pin、耳机、手表、手环等智能穿戴设备,中间的1是算力中心,可能是手机也可能是一个其他随身设备,右边则是围绕人的能力扩展,像智能IOT、车、家用机器人等N个方向。”

天猫精灵想在其中作为智能化的能力打通输出,目前天猫精灵的智能硬件实践也围绕着最右边的“N”在做尝试,据界面新闻了解,7月天猫精灵打算往宽屏方向的多模态交互拓展品类,不仅仅局限于音箱一个赛道。

但在各厂商纷纷押注大模型的背景下,智能音箱行业能否重新起飞?一切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