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中学音乐学科专业知识

1.音乐学考试音乐常识

1、笔试 笔试分为100分。

笔试内容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学科专业知识、教材教法为主,并涉及教育学、心理学和新课标等理论知识(不指定教材),其中学科专业知识占80%,理论知识占20%。 2、专业技能测试 音乐、体育职位所有考生均要求参加专业技能测试,成绩为50分。

3、其他必修的 乐理 试唱练耳 和第2专业等等(主要看你学的第二专业是什么咯。) 专业技能要考乐器,一般都是你自备1到2首演奏曲目 一首练习曲 考试时还会考视奏能力 也就是考官给你谱 你用3-5分钟时间读谱然后演奏。

2.初中音乐课课标中让学生掌握哪些知识与技能

综合组 耿英嬿摘 要 没有升学考试外动力的推动,学生对音乐的直接兴趣就成了学生学习音乐课的主要动力,甚至是唯一动力。

如果不能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音乐课程就有可能成为虚设。《音乐课程标准》也阐述了“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的观点。

本文从六个方面论述了如何让学生对音乐课产生兴趣并持续保持这种兴趣的切实可行的具体操作方法。关键词 音乐课 兴趣 激发 教学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很多人都认为音乐课是“小三门”中的学科,不予以重视。

但笔者认为音乐作为一门艺术课程,在中小学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在掌握一定乐理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其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基本能力,陶冶精神,丰富情感,从而在成长的道路上能以积极的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在健康美好的生活中塑造人格魅力,使学生的智商、情商都得到全面发展。因此,音乐课程应当受到足够的重视。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可以激发人对生活的向往与渴望,激发对知识的学习。

怎样才能让学生对音乐课产生兴趣并继续保持这种兴趣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必须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善于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等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距离;教师对待学生要有耐心,能温和、亲切、平等地对待每一名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换位思考理解学生,激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以赏识的心态面对全体学生,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被关怀和欣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在心理上对老师有亲切感 、信任感,以及产生一种不好好学习就对不起老师的情感。在小学低年级阶段,教师得体的装束、亲切的微笑、一个爱抚的眼神动作 、生动有趣的学习方法与内容、课上课下与小朋友一起游戏都会赢得小朋友的喜爱。

课堂上,某学生可能会因为音乐教师偶然叫其上台表演过一次打击乐而引发其对音乐教师的喜爱,从而激发这个学生对音乐的喜爱;小学中高年级,教师得体的仪表,活泼开朗的性格,亲切的话语,机智幽默、发音清晰、速度适中的语言,过硬的专业知识技能,融趣味性与知识性为一体的教学方法等,都是影响中高年级学生人生道路和爱好的重要因素;中学生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他们不仅要求教师有上述对小学音乐教师的要求,更注重教师的专业知识程度、的方法、敏捷的思维、精彩的语言等。

课堂上教师广博的学识,课下与学生就共同话题的聊天,教师主动融入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就会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从而激发学生对教师的喜爱。当教师赢得了中小学生的喜爱,他们就会把老师当作朋友,和你无话不谈,继而喜欢你所教的学科,对你所教的学科产生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营造宽松、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 通过营造宽松、民主、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与学习氛围,形成尊重、关心、善待、合作分享等人文素养。

师生的平等对话、交流与合作, 在双主体的教学互动中激发兴趣。教学应是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双主题活动。

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互相交往、互动。传统的教学方式强调接受知识,忽视学生的主动发展和主体地位,学生变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这种学习方式摧残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要想营造出宽松、民主、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教师首先要做到了解学生、熟悉课本并遵循学生的心理特征,以课本内容为主线,放射性的拓宽学生其他领域的视野,有效地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就目前初中的音乐教学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不喜欢课本,对课本有心理抵抗。

课本以外,有的同学对现代流行的通俗音乐、电子音乐、名家名曲、黑人音乐等有较高的兴趣。也有的同学对于民族的、古典的名曲情有独钟。

其实,这些内容也是课本上的主要内容。也就是说:只要在课堂中不频繁地使用课本,就会降低同学们的“抵抗情绪”。

这就为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如何正确地使用课本。笔者认为:教师要将课本上的知识通过自己的理解、消化,并用学生可以理解的语言和方式,将知识点展示给学生;教师要对内容做到胸有成竹,充分展示教师的自信,而这种情绪可以感染学生,激发他们对音乐课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及时调整上课方法,根据各班学生具体情况拓展或精减内容,并将其中的难点、重点,通过教师的引导、同学们的讨论一一展现,从而达到理解、感悟的目的,使同学们获得成功感、收获感,激起对音乐的学习兴趣。

其次,在课堂上要形成尊重、关心、善待、合作分享的学习氛围。课堂上,当教师讲到东南亚音乐时,学生的有关情感被激发出来,很可能会在下边议论他的新马泰旅游见闻、印尼海啸等,教师就可以不失时机的请学生具体来讲一讲,营造出民主的和谐的教学环境;再如,教师要讲皮影戏,就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议论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有哪些?同学们所了解的皮影戏是什么?小组成员相互补充,就会有一个比较全面的答案,再将几个小组的意见进行交流,,同学们就会有一个清晰。

3.音乐学科知识的书是买初级中学的,还是买高级中学的,还是都买上

高中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为:《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综合素质》和《教育知识与能力》是统一考的,《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根据您报考的学科来选择相应的教材如报考高中美术就选择《美术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教师资格证是教育行业从业人员教师的许可证。在我国要在全省统一组织的普通话考试中成绩达到二级乙等(中文专业为二级甲等)以上,逼切通过教师资格考试,方可取得教师资格证。

4.初中教师资格证音乐学科应该背过哪些知识

普育吧华师教学站的常老师:取得

初中音乐教师资格证,要通过以下几个步骤:

1、报考初中教师资格证考试的笔试并达到合格水平。

2、报考初中音乐教师资格证考试的面试达到合格水平,取得笔试、面试合格证。

3、报考普通话水平等级测试,获得二级乙等及以上水平等级证。

4、凭大学本科音乐专业毕业证、普通话等级证、笔试面试合格证等,到户口所在地的市级教育局申请初中音乐教师资格认定,通过体检、思想品德鉴定、试讲或说课,全部合格即可获得初中音乐教师资格证。

想了解全面的介绍,可以百度华师主考网。

5.教师招聘考试音乐学科笔试知识大概都考什么内容呢

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大纲福建省主要考察的是:(一)音乐基础理论知识1.基本乐理(1)熟练掌握五线谱和简谱的记谱法。

(2)掌握节奏、节拍、速度、力度等音乐基本要素及常用记号。(3)掌握音程、和弦的概念,构成和识别原位和弦与转位和弦。

(4)掌握、辨别大、小调式和中国民族五声调式。(5)掌握近关系转调和移调的应用。

2.基础和声(1)掌握Ⅰ、Ⅳ、Ⅴ级三和弦及其6261696475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1333433623062转位和弦的连接。(2)掌握属七和弦及其转位和弦的应用。

(3)掌握终止的类别和应用。(4)能运用适当的和弦、音型为中学音乐教材的歌曲配伴奏。

3.艺术概论(1)了解艺术的本质和特征。(2)懂得艺术的社会功能。

(3)掌握艺术欣赏的一般规律和审美心理。(4)了解艺术家的生活经历与艺术创作之间的关系。

4.歌曲写作常识(1)懂得歌曲的常见体裁和基本特点。(2)懂得声乐作品中词曲的结合关系。

(3)懂得音乐主题的概念及构成因素。(4)懂得歌曲旋律的基本形态及发展手法、节奏表现特点和基本调式规律。

(5)懂得歌曲常见的曲式结构及前奏、间奏、尾奏的写作手法。(6)能运用歌曲写作常识编创单段体歌曲。

5.曲式与作品分析(1)懂得音乐作品中内容与形式、内容与曲式的关系。(2)能分析音乐作品的动机、乐节、乐句、乐段、主题、调式、调性等。

(3)掌握一段曲式、二段曲式、三段曲式的构成和类型。(4)掌握三部曲式、变奏曲式、回旋曲式、奏鸣曲式和回旋奏鸣曲式的结构和类型。

6.中国民族民间音乐(1)掌握民间音乐的概念、特征及分类。(2)懂得汉族民歌的体裁类型及音乐特征;了解具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民歌与歌舞音乐的特点。

(3)懂得说唱音乐的种类及唱腔的主要特点;了解南、北方主要曲种的概况。(4)了解戏曲的代表剧种概况;掌握戏曲音乐的构成及主要特征。

(5)掌握民族乐器的分类、特征及代表作品;懂得民族器乐常见的合奏形式及代表作品。7.中国音乐史与名作欣赏(1)懂得古代文献中音乐起源的观念。

(2)了解周代乐舞、《诗经》、《楚辞》以及周代乐器与器乐的发展;了解儒、墨、道家音乐观。(3)懂得汉乐府及代表人物;了解汉代鼓吹乐、相和歌。

(4)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古琴音乐的发展。(5)了解唐代法曲、大曲及代表作品;懂得隋唐时期的主要音乐家及其音乐成就。

(6)了解宋词的体裁形式及代表人物;熟悉元杂剧的发展及代表人物、了解宋元时期影响较大的器乐及其代表作品。(7)了解明清时期戏曲的发展;懂得明清时期说唱音乐的主要种类、影响较大的器乐及代表作品、民间器乐合奏的主要形式。

(8)懂得学堂乐歌的产生与发展及主要音乐家及其代表作品;了解民国时期戏曲音乐和民间器乐的发展概况;了解民国时期的主要作曲家及其代表作品。(9)了解中国歌剧的产生与发展及代表作。

8.外国音乐史与名作欣赏(1)了解古希腊音乐的特点和主要乐器。(2)懂得格里高利圣咏的基本特征及中世纪的代表性乐器。

(3)了解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乐派及德国宗教音乐改革。(4)掌握巴洛克时期的音乐风格;熟悉该时期主要作曲家及其作品;了解歌剧的诞生与发展;了解清唱剧与康塔塔的起源和发展。

(5)掌握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特征;熟悉该时期的主要作曲家及其代表作品。(6)掌握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特征;熟悉该时期的主要作曲家及其代表作品。

(7)了解民族乐派的形成和发展,熟悉该时期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8)了解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著名音乐家及代表性作品。

(9)了解20世纪印象主义、表现主义、序列主义、电子音乐的风格特征、代表作曲家及代表性作品。9. 音乐实践基本理论常识(1)掌握声乐相关知识及合唱、重唱、独唱等多种内容和形式。

(2)掌握器乐相关知识以及合奏、重奏、独奏等多种内容和形式。(3)掌握舞蹈艺术的起源、发展、体裁及相关文化知识;掌握中外代表性舞种及其艺术特征。

(4)掌握戏剧艺术的相关知识及不同戏剧品种的主要特点。(二)中学音乐课程与教学论内容1.理解和掌握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7~9年级)的主要内容。

(1)理解和掌握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2)理解课程设计思路、课程内容和实施建议。

2.理解和掌握教育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主要内容。(1)理解和掌握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2)理解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学业质量和实施建议。3.了解当代著名的音乐教育体系。

4.掌握中学音乐教学原则和主要的教学方法。5.掌握唱歌、欣赏、音乐知识和创作教学的方法及要点。

6.掌握音乐教学评价的原则、内容以及评价的方式与方法。7.掌握音乐教学中常用的现代教育技术设备。

8.熟悉现行中学音乐教材,能选择适当有效的音乐教学策略进行教学设计。9.了解中学音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四、考试形式1.答卷方式:闭卷、笔试。2.考试时间:120分钟。

3.试卷分值:150分。五、试卷结构1.主要题型:选择题,非选择题,如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案例分析题等。

2.内容比例:音乐学科专业基础主干知识约占60﹪,中学音乐学科课程与教学论知识约占40﹪;音乐学科专业基础主干知识包括。

6.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是考什么

(一)学科知识技能

掌握和运用与初中音乐教学密切相关的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基础和声、曲式与作品分析等音乐基本知识与基础理论。

具备音乐鉴赏能力、音乐表演能力(演唱、演奏、自弹自唱)、指挥能力(合唱或乐队)与创编能力(歌曲创作或改编)。

熟悉中外音乐史发展脉络和不同时期、不同流派代表人物的主要作品,了解中外多民族音乐文化的不同特点。

了解音乐美学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音乐审美能力,关注与时代同步发展的音乐学科最新信息与动态。

(二)教学设计能力

熟知初中音乐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掌握《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所规定的内容和要求,了解世界著名音乐教育体系。

能够依据音乐课程基本理念,针对初中生身心发展与学习需要,运用学科知识选择与处理教学内容,把握重点难点,充分利用课程资源,进行音乐教学设计。

能够依据音乐课程基本理念、音乐教学内容和学生状况,进行课堂音乐教学目标设计,能够关注学生主体,突出学科特征,体现多维目标。

能够依据音乐课程基本理念、教学内容、目标和学生状况,进行教学过程设计,能够选择多种方法与教学手段,合理安排教学环节。[page]

(三)教学实施能力

能够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运用教学方法,采用多样教学手段,积极完成教学任务。

能够利用自身音乐特长,创设良好的音乐教学情境与教学氛围,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师生互动、教学相长。

能够对课堂音乐教学进行有效地组织与调控,重视教学现场的生成意义与课堂环境、资源的客观变化,强调教学过程的学生参与,鼓励学生在互动、互助中达成学习目标。

能够在课堂中体现一定的教学策略,强调情感体验,关注合作探究,加强综合实践,注重目标达成,能够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并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不断提高音乐学习效率。

(四)教学评价能力

坚持发展性、自主性评价原则,以评价促进学生音乐能力的发展。

能够对学生音乐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三维目标贯穿评价始终。

掌握自评、他评、互评等多元评价方法与手段,帮助学生了解自身学习状况,培养音乐学习自信心。

能够对音乐教学进行自我评价与反思,针对问题及时提出改进音乐教学的方案与措施。

%title插图%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