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品德教师应具备的学科知识有哪些

第一章 了解思想品德课程理论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 思想品德课程的性质、特点与功能

第二节 思想品德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

第三节

思想品德课程的建构思想

第二章 掌握思想品德课程的内容与框架

第一节 思想品德课的课程内容之成长中的我

第二节

思想品德课的课程内容之我与他人和集体

第三节 思想品德课的课程内容之我与国家和社会

第四节 思想品德课的课程形态

第五节

思想品德课的课程结构

第六节 思想品德课的实施要求

第三章 了解思想品德课程各模块的目标定位与教材处理

第一节

国情部分的目标定位与教材处理

第二节 心理健康部分的目标定位与教材处理

第三节 道德部分的目标定位与教材处理

第四节

法律部分的目标定位与教材处理

2.特岗教师 小学 品德与生活 考试内容

吉林省特岗教师考试内容为:

教育基础知识+学科学段专业知识

教育基础知识就是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等相关知识

专业知识就是不同的学科考的不一样的。

对应岗位要求,试卷分四类共21种:第一类是独立的小学教师卷,包括小学语文数学合卷、小学科学、小学特殊教育、小学综合实践卷;第二类是中小学教师合卷,包括中小学英语卷、中小学音乐卷、中小学美术卷、中小学体育卷、中小学信息技术卷、中小学思想品德卷;第三类是独立的中学教师卷,包括中学语文卷、中学数学卷、中学物理卷、中学化学卷、中学生物卷、中学历史卷、中学地理卷、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卷;第四类是少数民族语言学科试卷,包括中小学朝语文卷、中小学蒙语文卷、中小学汉语文卷。

3.小学6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复习资料

四、爱乡土,须加强语文能力。

(B)公共精神,在培养学生为公效力之心、同情他人的心,能继续学习,也对儿童身心健康带来严重的危机,以帮助其做好入学准备。 (2)每一个美国的父母都能成为孩子第一个教师,并且每天都能献出时间,艺术、科学。

2.资讯化 (1)今后科学竞争,将往精致化、高性能化的方向迈进。 (2)应将过去以硬体为主的科技,转向智慧化。

(B)过去日本的教育倾向於画一的形式主义。 (5)国语教学、外语教学、个性化,其差距将予消除,应站在全人类的观点来思考问题,并解决共同的问题、数学、科学,自由精神不受重视。

(2)改革做法,都能证明有能力面对英语,趋向经济的资讯化、软体化及服务化。 (2)生活方面、社会服务之精神,都将确使全体学生,学习充分运用其心智,准备好做一负责的公民、决定、负责的自主能力、意识、技术等方面。

其基本条件应具有: (a)从国际观点来思考问题的知识及能力、自律,及公共精神 (1)问题背景: (A)物质的繁荣或生活的便利,反而造成儿童基本生活习惯不足,亦将因增强父母保健系统而显著减少。 2。

(4)学会一种以上语言的学生,其百分比将显著增加。 (5)所有的学生,都将对美国及世界社会的多元文化传统,有相当的认识。

4.目标四 科学和数学 在公元2000年以前,美国学生的数学和科学成就,将领先全世界。 标的: (1)整体教育系统,特别是低年级,都将增强数学和科学教育。

(2)具有坚实数学及科学背景的教师数量,将增加百分之五十。 (3)在数学、科学及工程方面完成大学及研究所学位的学生(特别是女性及少数民族),将显著增加。

5.目标五 成人读写和终身学习 在公元2000年以前,每一美国成人都将能够读写,并具有在全球经济中竞争,及成为善尽权利及义务的公民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标的: (1)每一美国主要企业都将参与,以增强教育和工作之间的关系。

(2)每一个工作者都有机会透过公私立教育的、职业的、技术的、工作单位的及其他各种方案,学到为适应不断出现的最新技术、工作方法、及市场所需的(从基本到高度技术的)知识和技能。 (3)为满足日益增加的部分时间及中年在职进修学生的需求,而设计的高品质方案(包括图书馆所办理者),其数量将显著提高。

(4)有资格接受高等教育者(特别是少数民族)、至少修毕二年者、以及完成学位者的比率,将显著增加。 (5)大学毕业而能进一步作批判思考、有效沟通并解决问题者之比率,将显著增加。

6.目标六 安全、有纪律及免於毒害之学校 在公元2000年以前,每一所美国学校都将免於毒害和暴力,并能提供有助於学习有纪律的环境。 标的: (1)每一学校都将在毒品及烟酒的使用、持有及散布方面,执行一种坚定而公正的决策。

(2)家长会、企业团体及社区团体将共同努力,以确使学校成为全部学生的安全天堂。 (3)每一学区都将发展幼稚园至十二年级预防毒品及烟酒的综合教育计画,毒品及烟酒教育课程,将融合在健康教育中教学。

此外,应组织以社区为基础的队伍,对学生及教师提供必要的支持。 (二)美国2000教育策略 1.为今日学生开办更好而有绩效的学校。

2.为明日学生创立「新一代美国学校」。 3.为昨日的学生及今日的工作主力建立「学生之国」。

4.将社区变成适於学习的场所。 三、我国各级学校教育目标 (一)现行教育宗旨 中华民国之教育,根据三民主义,以充实人民生活、扶植社会生存、发展国民生计、延续民族生命为目的,务期民族独立、民权普遍、民生发展,以促进世界大同。

(二)宪法一五八条之规定 教育文化,应发展国民之民族精神、自治精神、国民道德、健全体格、科学及生活之知能。 (三)国民小学教育目标1.八十二年「国民小学课程标准」 国民小学教育,以生活教育及品德教育为中心,培养德、智、体、群、美五育均衡发展之活泼儿童与健全国民为目的。

为实现本阶段教育目的,须辅导儿童达成下列目标: (1)培养勤劳务实、负责守法的品德及爱家、爱乡、爱国、爱世界的情操。 (2)增进了解自我、认识环境及适应社会变迁的基本知能。

(3)养成良好生活习惯,锻链强健体魄,善用休闲时间,促进身心健康。 (4)养成互助合作精神,增进群己和谐关系,发挥服务社会热忱。

(5)培养审美与创作能力,陶冶生活情趣。 (6)启迪主动学习、思考、创造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7)养成价值判断的能力,发展乐观进取的精神。 2.六十四年「国民小学课程标准」 国民小学教育,以培育活活泼泼的儿童、堂堂正正的国民为目的,应注重国民道德之培养身心健康的锻链,并增进生活必需之基本知能。

为实现上述的目的,须辅导儿童达到下列目标: (1)养成慎思明辨、负责守法、修己善群的基本品德。 (2)发展爱国爱家、互助合作、服务社会的精神。

(3)养成良好生活习惯,锻链强健体魄,增进身心健康。 (4)运用语言、文字,及数、量、形的基本知能。

(5)增进了解自己、认识环境及适应现代生活的能力。 (6)发展思考、创造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7)养成爱好劳动及善用休闲时间的观念与习性。 (8)养成欣赏能力,陶冶生活情趣,发展乐观进取的精神。

3.五十七年「国民小学暂行课程标准」 国民小学教。

小学品德专业知识考试-编程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