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王被抛弃?高股息遭疯抢!头部基金持仓大换血!(附最新持股)

随着2025年2季报落下帷幕,公募基金市场的格局与动向逐渐清晰。易方达以超2.1万亿元的管理规模稳居榜首,紧随其后的是华夏基金,其规模也突破了2万亿元大关。广发基金则以1.49万亿元的规模排名第三。南方基金、天弘基金、富国基金、嘉实基金、博时基金、汇添富基金和鹏华基金分列第四至第十位。

手握重金的头部机构,其资金投向无疑成为市场的重要风向标。在政策引导与市场趋势的双重驱动下,基金公司明显在押注几大方向:

一是国家战略扶持的硬科技,比如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动力电池赛道、以中芯国际、寒武纪领衔的国产半导体板块。

二是“新国九条”强化分红的监管下,基金公司聚焦分红较为稳定的蓝筹股,如贵州茅台、招商银行、长江电力这类高分红龙头股。

此外,基金公司对受益于产业升级的资源股及高端制造企业(紫金矿业、新易盛等)也有所布局,同时积极配置数字经济巨头(腾讯/阿里/小米)以捕捉AI商业化的红利。

尽管上述持仓概览是基金行业的共识性配置方向,但在具体的仓位比重、个股选择以及调仓节奏上,各家基金公司基于自身研究判断和策略定位,仍然会有明显的差异化布局。下面笔者带大家从不同的基金公司维度,看看都做了哪些调整。

易方达基金:大幅增持高分红个股

大幅增持高分红、强现金流的资产,长江电力增持1368万股、招商银行增持769万股。加码紫金矿业,增持1782万股,另外中际旭创、新易盛等AI算力基础设施也有不小的增持。而对于一些赛道龙头如宁德时代、腾讯控股和恒瑞医药等进行了减持。

总体来看,易方达在预期宏观稳增长下,加码银行、电力、资源等低估值高股息板块,一部分增配AI算力需求持续爆发的光模块、芯片龙头,而对于估值已高的互联网巨头和早期涨幅过大的医药、新能源龙头进行了减仓。

华夏基金:加码银行、电力、资源股

从华夏基金的持仓来看,在2025年2季度也选择大举增持高分红资产,而且较易方达基金更猛,招商银行加仓3198万、长江电力加仓2610万股、中国平安加仓2353万股,此外,还增配了不少银行股。而半导体链条的中芯国际、海光信息、寒武纪、中微公司等均遭较大幅度的减仓。

华夏基金或是在用“金融红利+资源电力”组合替换“半导体+新能源”组合,完成调仓换股。

广发基金:增持红利、新消费,砍仓新能源

在2025年2季度,广发基金同样增持紫金矿业、长江电力、中国平安等低估值高股息资产,但在宁德时代的配置上与易方达基金和华夏基金不同,前面两只基金都对宁德时代做了不同程度的减仓,而宁德时代被广发基金加仓159.27万股,稳居头号重仓。但阳光电源、亿纬锂能、赛力斯、比亚迪等新能源链被广发基金集中砍仓。

从配置上来看,广发基金选择重仓押注新能源核心资产宁德时代,同时大举布局消费复苏与医药拐点板块,收缩部分过热赛道的持仓。

南方基金:避开拥挤,增持中小市值个股

根据南方基金2025年2季度持仓变动数据来看,家电板块减持美的集团、格力电器,加仓海尔智家;金融板块减持招商银行、中信证券和渝农商行,值得注意的是或源于其跨境金融牌照稀缺性,对资本市场的开发新政提前布局,大幅增持国泰海通2113.53万股;资源股上紫金矿业被减仓,加仓赤峰黄金。

总体来看,持股总市值TOP20中的个股多遭减持,更像是避开持有较为拥挤的大市值个股,转而加码九号公司、海尔智家、药明康德、国泰海通等具备新消费、家电出口、医药研发及券商并购题材的中小市值龙头,完成由“大市值防御”向“中小盘主题进攻”的风格切换。

天弘基金:加仓银行与科技成长股

在2025年2季度,天弘基金把仓位从前期抱团的新能源、券商、消费龙头里大面积撤出,东方财富、中信证券、宁德时代、中国平安等均被减持;腾出的资金一半流向“低估值高股息”股,如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工商银行,另一半则悄悄布局科技板块的中小市值企业:TCL科技、科大讯飞、汇川技术、特变电工等获加仓,并且与南方基金一样,增持了国泰海通博弈券商整合。

总体来看,在利率下行的预期强化下,增持银行、保险、电力运营商等红利资产,同时用AI及相关制造业突围,布局估值仍处低位的高端制造、通信光模块等赛道,完成赛道切换。

整体来看,2025年二季度公募圈上演了一轮“以守为攻”的集体调仓。头部基金公司几乎同步把过去两年重仓且估值高企的新能源整车、半导体设备、互联网平台以及部分消费医药龙头大规模兑现。

而腾出的资金则兵分两路,一是涌向“高股息+低估值”的银行、电力等板块;另一路则聚焦到“AI算力硬件、消费电子复苏、创新药及券商并购”等市值更小、景气反转更快的主题赛道,博取弹性。

风险提示:

本文所涉的基金管理人、基金经理及笔者的观点(如有),不代表深圳市前海排排网基金销售有限责任公司(“我司”)的任何立场,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投资有风险,我国基金运作时间较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所有阶段。本资料涉及基金的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我司未以明示、暗示或其他任何方式承诺或预测产品未来收益。投资者应谨慎注意各项风险,认真阅读基金合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销售文件,充分认识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情况作出投资决策,对投资决策自负盈亏。

版权声明:

未经许可,任何个人或机构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修改或将其用于商业用途。转载、引用、翻译、二次创作(包括但不限于以影音等其他形式展现作品内容)或以任何商业目的进行使用的,必须取得我司许可并注明作品来源,同时载明内容域名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