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指数破前高带动千基收益新高,哪些逻辑在支撑牛市行情

%title插图%num

作者 | 智友养基

8月14日,伴随着气势如虹的“八连阳” ,上证指数在盘中强势上攻,一举突破了去年的“924行情”高点3674点,最高触及3688.68点,收盘稳稳站上3683点,创下自2021年12月以来的近四年新高。

与此同时,全市场有1775只权益基金创下历史收益新高。

本轮牛市最鲜明的特征,是其由技术革命驱动的内核。许多投资者感叹“要相信光”,这束“光”正是人工智能。无论是追涨创新药、微盘股还是光模块,都获得了丰厚回报,这背后是全球科技浪潮与中国产业优势的共振。

市场大涨的核心引擎来自AI硬件产业链。中际旭创和新易盛等龙头纷纷涨停,企业股价连创历史新高,其背后有着业绩预增作为支撑 。

作为AI算力网络中数据传输的核心部件,CPO(共封装光学)光模块的需求随着AI大模型的指数级发展而激增。例如,新易盛预计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超过300%

这股热潮并不仅限于光模块,而是沿着AI服务器产业链全面扩散。从PCB到散热,再到服务器整机,工业富联等重量级企业纷纷涨停,股价迭创新高 。这种由真实需求和业绩驱动的板块性行情,构成了本轮牛市最坚实的基本面基础。

要深刻理解A股科技股的爆发,必须将其置于全球产业发展的大背景下。

《2025年技术趋势展望》报告提到,“自主系统”的崛起和AI、机器人技术带来的“规模化挑战”,正对全球计算基础设施提出前所未有的要求。

机器人产业的投资回报周期正在从过去的5-7年缩短至1-3年,极大地加速了其在制造业等领域的应用 。

将这两大全球趋势与A股市场联系起来,一幅清晰的产业图景便跃然纸上。A股的CPO、AI服务器和机器人板块的强劲表现,正是全球AI基础设施建设竞赛的直接体现。

这些中国企业,正是这场全球科技“淘金热”中,提供最关键“铲子”和“镐头”的厂商。它们的投资逻辑,已从单纯的国内市场主题,升华为参与并受益于一个全球性的、长达数年的资本开支周期。

在分析中国科技产业时,中美科技竞争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变量。

这既是风险,也是巨大的机遇。一方面,美国在先进半导体、EDA(电子设计自动化)软件等领域的出口管制,确实给中国科技企业的发展带来了瓶颈和挑战 。

但另一方面,外部压力也成为了中国加速实现“自主可控”和“技术主权”的最强催化剂 。

这催生了一个庞大且受到政策保护的国内市场,为那些有能力替代国外供应商的本土科技龙头企业,打开了前所未有的增长空间。

因此,A股科技股的投资逻辑呈现出双重维度:一是寻找那些在全球供应链中具备核心竞争力、能够“出海”参与国际竞争的强者;二是发掘那些在国内替代浪潮中,能够填补空白、主导国内市场的未来冠军。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尽管上证主板指数已率先突破前高,但作为科技股大本营的创业板指数,却尚未突破其“924行情”的高点。然而,本轮牛市中表现最强的板块,恰恰是AI、机器人等科技成长板块,这些正是创业板和科创板的核心构成。

主板指数的突破,部分得益于传统蓝筹股的估值修复和权重股的带动。而真正驱动未来经济增长、代表市场活力的引擎,则深植于科技属性更强的创业板与科创板。

因此,可以预见,当创业板指数最终完成蓄力、实现突破时,可能将标志着本轮科技牛市进入一个更具爆发力的第二阶段。投资者密切关注的创业板人工智能ETF等产品,正是捕捉这一趋势的有力工具 。

面对高歌猛进的市场,许多投资者的心情是复杂的:既怕踏空,又怕“买在山顶”。

然而,详尽的数据分析揭示了一个有力的事实:在本轮行情中,专业的主动管理型基金展现出了卓越的价值创造能力,成为投资者穿越市场波动的理想工具。

统计数据显示,截止8月13日,全市场如今已有1775只权益基金(只统计主代码,下同)净值创下新高,有903只权益基金今年以来的收益超过30%。

而相比与自上一轮“924行情”高点(2024年10月8日)至今,有多达5375只基金的累计净值创出新高,占比高达71.17%。(数据来自炒基蛋)

它意味着,即便投资者在去年市场情绪最高涨的时候入场,只要选择持有主动权益基金,至今仍有超过七成的概率获得正收益。

这与许多人“基金回本难”的切身感受形成了鲜明对比。这种体验上的差异,很可能源于个人投资者在持有期间的频繁买卖操作,或是持有的基金是在更早的2021年市场高位买入的。

但数据清晰地证明,在当前市场环境下,主动权益基金的赚钱效应是真实存在的。

因此,对于投资者而言,核心的挑战或许并非精准预测市场的每一个拐点,而是选择优秀的基金管理人,并以足够的耐心和纪律性长期持有。数据已经证明,这才是将市场潜力转化为真实回报的最可靠路径。

以下两张表格,第一张是长期绩优稳健型的主动基金经理,近3年回撤控制在20%以内,近3年回报排名市场前1%。

%title插图%num

第二张是近期绩优偏进攻型的主动基金经理,近1年收益在全市场排名前1%,近3年回报超过50%,管理年限超过3年的,但回撤率和波动率相对较高。

%title插图%num

市场的短期波动是难以预测的,但基金经理通过合理的资产配置和纪律性的操作,是有机会把握住时代的长期脉搏。在当前这场由技术革命驱动的牛市中,走向最终盈利的康庄大道。

数据来源:Choice,时间截止:2025年8月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