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浴行业如何在众筹中杀出一条血路

  近年来,卫浴行业市场可以说是非常不景气,很多企业因为融资不顺而相继倒闭。而随着众筹融资模式的出现,似乎让一些卫浴企业看见了一线生机。到底众筹能否成为卫浴行业融资的救命稻草呢,卫浴企业要如何才能抓住这根救命稻草生存下去呢。

  最近卫浴行业发生了两件让人津津乐道的事情,一件是福建牧野集成卫浴有限公司董事长周衍义通过众筹的形式成立了一个新的卫浴品牌汉仪厨卫,前期一共有43位股东,已经完成筹资500万元。一件是亚林卫浴集团公司董事长李飞,召集了大约60位卫浴同行,在温州商讨大计,要向天下广发英雄帖,通过众筹的方式,招募500名卫浴兄弟打天下。

  股份不能太均匀,得选出挑大量的人

  以亚林卫浴发起的众筹为例,500个股东,一股一万元,对于许多人来说,一万元根本不算什么。但众筹除了筹钱外,更重要的是“筹心”,筹人和筹智,需要所有股东尽力来经营,让它活起来,让它挣钱。此外,发起几个股东们至少要占50%以上的股份,这样众筹的企业才能有领头人。换句话说,众筹模式在管理上的弊端在于,要么出现多头管理,要么出现管理空白。

  股东的选择不能随意,必须设立门槛

  不是给钱就让加入,一万元的门槛太低,所选的股东要么有资源,要么有能力,要么有热情,试图兼职创业是不可能成功的。众筹的股东太多,如何拧成一根绳子如果想法、理念出现较大的偏差,容易“人多嘴杂”。

  没有一个专业的经营团队是不可行的

  无论是牧野卫浴董事长周衍义牵头众筹成立的汉仪卫浴,还是亚林卫浴李飞发起众筹的聚成卫浴,所看中的都是各位股东背后的资源。在前期,都不会涉足产品的生产,而是整合各个企业的产品。虽然产品可以整合,但团队的呢通过各位股东来运营新成立的品牌,显然是不可行的,这些小股东里面有很多是在职的,在其他企业担任某种职务,断然没法专心投身新品牌。

  经营一个品牌需要一段漫长的时间

  亚林卫浴勾画的“蓝图”:500名原始股东,500名免费业务员,把生产厂商与销售代理商整合一家人,500兄弟经营一个品牌,如果每人每年介绍一家卫浴专卖店,一年就有500家专卖店,按照这样的推进速度,三年内品牌价值超过亿元。这样的构想,会不会过于理想化

  预先设想众筹资金会出现何种风险

  运营一个品牌或者一个企业,是需要大量资金的,前期众筹的资金用完了,后续资金如何解决另外,证券法和公司法规定,合伙制不能超过50个人,面对特定的不能超过200个人,只能是199个人。超过200个人,实际是有风险的,容易被认为是非法集资甚至传销。

  拓展阅读:

  
浦发银行携手港囧 众筹大获成功
       
京东众筹产品策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