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不仅是‘活得更长’,更是‘健康地活得更长’。如果要用一句话定义曜影医疗的长寿门诊,这是‘国际标准的医疗级长寿医学方案’,”曜影医疗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上海曜影医院院长、心血管内科主任史浩颖博士说。
日前,在全球享有盛誉的顶级医疗机构妙佑医疗国际(Mayo Clinic)的官方指导下,曜影医疗正式在上海开设长寿门诊(Longevity Clinic)。
史浩颖透露,该门诊根植于曜影医疗近十年的健康管理实践——服务上万家庭的连续体检与干预、标准化流程与循证数据体系,以及“全科+专科“多学科中心的协作经验。长寿门诊历时超过一年的准备时间,最终曜影医疗集结心血管、内分泌、神经内科、运动医学、营养、睡眠医学、心理与全科、中医科等多学科团队,结合分子与蛋白质组学、生物标志物、先进影像与数字化平台,整合全球最新的生活方式医学证据,把妙佑医疗国际基于深厚循证医学证据的长寿医学理念和先进的慢病与抗衰管理模式全面引进中国。
国际标准本土化
妙佑医疗国际亚太区执行医疗总监Stacey Rizza医生表示,曜影医疗开设的长寿门诊严格遵守全球首个基于证据并且备受国际认可的长寿门诊临床指南——《健康长寿医学门诊标准》,融合曜影医疗强大的“专病+慢病”综合解决能力,“引入国际顶尖医学知识和技术的同时,建立适配中国人群的长寿门诊体系,提供科学、系统、个性化、可验证的医学级长寿管理方案。”
在启动仪式上,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上海医学会会长邬惊雷教授指出:曜影医疗作为严肃医疗机构开设长寿门诊,有几个可贵之处:第一,是多学科的深度协作;第二,是对国际标准的对标与本土化;第三,是把数字化与AI用在“该用的地方”。邬惊雷表示,长寿医学仍在快速生长,公众兴趣高,研究向实践转化并不容易,门诊标准有待进一步完善。这恰恰需要我们医学界、产业界与监管、学术机构携手共建:共同的临床标准、共享的研究资料库、可复制的质量改进经验,把“先进经验”变成“可推广的路径”。
邬惊雷说,上海是一座适合“把难事做细”的城市。我们既有雄厚的医疗资源,也有对新事物的包容与审慎。希望曜影医疗的长寿门诊在这样一片土壤中,坚持循证、坚持协作、坚持安全边界与伦理底线,用时间与数据去证明价值。
多学科接力
史浩颖博士表示:“国际医疗中国创新,健康无国界,曜影医疗立足国际医学标准,汇聚全球前沿科技与多学科顶尖智慧,以数字化与AI为引擎,将长寿医学真正落实为一场多学科的接力。”
“每个学科都有盲区,但为同一位患者坐到一张桌子上,就能补齐短板。”曜影医疗的多学科团队把“分科答案”整合为“整体方案”,从而把复杂问题说清、做实。
不久前,一位长期高强度下肢训练的患者出现精索静脉曲张。其机制往往涉及腹内压升高导致盆腔与精索静脉回流受阻、静脉瓣功能受影响,从而引发静脉曲张,进一步可能影响睾丸功能和睾酮水平,连带体能、代谢与训练效果。单一视角很难识别全链路风险,曜影医疗的运动医学、泌尿/男科、内分泌与心血管等跨学科医生对患者的情况进行联合评估,最终给出了因果清晰、风险可控、路径明确的解决方案。
未来,曜影医疗将在长寿医学领域发挥上述核心竞争优势,真正落实其全科统筹、多学科联合决策的协作网络的积极效用。
此外,在循证医学支持下,曜影医疗将协助有意进行长寿管理的人群,把与长寿显著相关的六大生活方式要素落到日常可执行的计划中,包含规律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高质量饮食、避免吸烟、减少饮酒、维持健康体重,以及强有力的社会连接(退休不“退群”,人要“在场”)。最终的目标是,将这些基础干预与动态复评、目标管理相结合,使改变“看得见、守得住、长期有效”。
AI与数字化平台助力
多学科协作的难点在于信息分散与沟通成本。曜影医疗在医生端与患者端同时引入AI与数字化平台。
医生端AI能够整合病史、检查、用药与跨学科结论,提示潜在相互影响,辅助联合决策,降低“传声损耗”,提升协作效率与一致性。
患者端AI则聚合个体数据、目标与偏好,提供可读、可做、可追踪的行动建议;对计划变更、异常趋势与随访节点进行智能提醒。
在长寿管理全过程中,数字化平台贯穿始终,包括评估—计划—执行—随访—复评,既可以实现数据沉淀与质量改进,也为可穿戴设备、家庭监测、基因和分子生物学诊断、新的治疗方法等真实世界数据的获取与分析提供基础设施。
曜影医疗遵循“开放拥抱、谨慎落地”的原则——先安全,再有效;先验证,再推广;在伦理与监管框架内稳步推进长寿门诊项目。事实上,长寿医学仍在快速生长:患者兴趣高、研究向实践的转化仍具挑战、门诊层面的统一标准尚在建立;因此更需要合作共建临床标准与研究资料库。未来,曜影医疗将与国内外学术与临床机构协作,推动规范与开展联合研究,助力长寿医学成为预防与个体化医疗的核心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