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丨花朵财经观察(FF-Finance)
撰文丨学研
无论什么行业,一旦稍有起色,总会有些牛鬼蛇神冒出来。
最近两年黄金涨得实在太猛,市面上“包金、镀金当真金卖”的骗局逐渐多了起来。隔壁白银今年刚涨了30%,创下13年来的历史新高,立马又被曝光“9.9元假银饰致癌物超标1179倍”的丑闻。
古语有云:穿金戴银。在现代社会,相比起贵得离谱的黄金,白银价格相对低廉且制作方式多样,普通人也能无痛入手。
有研究报告显示,2018年至2022年,中国银首饰的市场规模从400亿跃升至700亿元,每年还保持15%以上的增速。
更重要的是,今年随着白银价格持续攀升,白银饰品还多了一层投资属性,既好看又保值,甚至还能升值,深受老百姓喜爱。
但市场越火热,就越容易被无良商家见缝插针牟取暴利,致癌物超标只是表象,越往深处扒拉,你会发现这条商业链的水越深。
PART.01
只要胆子大
万物皆可是白银
就像老婆饼里没老婆,煲仔饭里没仔,原来银饰品里也可以没有真银。
知名媒体“老爸测评”之前发布了一期专门针对银饰品的检测饰品,结果令人大吃一惊,很多看似含银的饰品里面,根本没有银,大多数是铜合金产品。
5款线上购买的“银耳饰”,商家都称耳钉部分的材质为925银,可送去检测机构进行成分认定,结果却是5款产品的耳钉全部为铜合金,银含量为千分之零。
同样,另外3款线下购买的“银耳饰”,也有1款属于铜合金产品。
随便一测,8款产品仅有2款合规,假银饰品比例高达75%,很难想象消费者平时购买究竟踩了多少坑。
更离谱的是,当调查人员假装耳饰商家去批发市场拿货时,批发老板毫不掩饰:只要你胆子够大,所有的耳饰都可以是S925。
给大家科普一下,S925是百年珠宝品牌蒂芙尼于1851年提出的标准,代表最适合制作银饰品的银含量。
当消费者还在暗喜自己低价买到正货的时候,殊不知这只是商家随手打上的钢印,没有任何参考价值。
按最新国内白银价格9元/克来计算,除非商家冲业绩让利不赚钱,不然银饰和摆件类价格少说也得10-12元/克,而传统黄铜价格通常为49000-52000元/吨,两者价格相差超200倍。
PART.02
工业废料提炼原料
毒饰品害人不浅
如果只是用银的价格买到铜,倒也罢了,但问题在于这些铜根本不是正经原料,里面掺杂了一大堆添加剂。
说起来你可能不信,上面那8款银饰品全都有不同情况的重金属超标,其中最高的一款镍释放量超标61倍、镉含量超标1179倍。
根据专家介绍,镍、铬、铅等重金属超标,长期接触会引发皮肤过敏甚至增加致癌风险。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镍化合物、镉列为1类致癌物;铅被列为2a类致癌物,这些重金属可通过皮肤接触进入人体,但人体却需要经过最长30年的时间才能将其完全排出。
普通超标后果就如此严重,那么超标一千倍,岂不是相当于随身携带一个高放射性致癌物品?
有不少网友分享自己的中招经历,耳朵过敏红肿已经算轻的,更严重的去医院激光割掉了3小块耳软骨后才勉强把感染止住,为此花的钱远超银饰售价。
类似的案例数不胜数,这些有害元素为什么会出现在银饰中?
还不是为了钱!
有记者采访了在某饰品工厂工作多年的员工,据介绍镍超标最常见的来源是饰品镀层。比如镀镍是为了让饰品更耐磨、抗腐蚀,增加饰品的保色能力,同时相比镀金镀银而言成本要低得多。
为了压低成本,业内一些小作坊会收别家工厂的废弃材料或者回收工业材料,熔炼后再以电泳处理营造出银色特有的光泽。虽然电泳处理能避免有害物质直接接触皮肤,短时间内不会致敏,但长期与人体汗液接触,会加速金属的溶解和释放,最终还是会与皮肤接触。
目前首饰类产品目前未被纳入3C认证目录,但强制性国标《饰品 有害元素限量的规定》(GB 28480-2012)对镍、砷、镉、铬、铅、汞等有害元素限量做了相关规定。
在国内销售首饰、上架主流电商平台一般需要提供正规资质机构出具的《质检报告》。但在实践中,部分小作坊会在检测报告上做手脚,比如伪造机构和查询系统、用PS修改报告数值、不实测直接出报告等。
背后更是延伸出“工厂-检测机构-商家”伪造检测报告的黑色产业链:无需寄样本实测,直出报告按产品收费,还能按客户要求“多写几个检测项”。
逐利之人造假的花样总在翻新。可一旦劣币充斥市面,良币便再无立足之地。
尽管相关部门早已开始对包括银饰在内的珠宝行业规范进行了一系列的整治,但在层出不穷的新骗局面前,制度总是被动的,仍有巨大的可改善空间。
企查查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现存银饰相关企业超10万家。部分不良商家的作恶很可能会砸了整个行业的饭碗。
从“9.9块致癌假银饰”事件来看,指望消费者根据经验自行判断显然不现实,类似事件的发生只会持续消耗消费者的信任。这次是9块9的雷,但谁能保证不良商家不会把目标放到999块的产品上呢。
不仅是白银,任何一个行业,都需要更完善的监督机制和管理机制。只有从源头管起,完善监督机制,提高作假成本,才不会让行业信任毁在少数人手里。
大家入手银饰品的时候,还是尽量去品牌官方旗舰店,到手后除了可以从外观、工艺等方面判断,也可以试试磁铁(银不吸磁)、蛋黄液(蛋黄液里面有硫,会令银变黑,可擦掉)等土方法试试,当然最放心的还是拿去权威机构检测。
至于那些价格明显低于市场行情的产品,大家还是不要冒险尝试了,别贪便宜吃大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