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aron,主打一个“妈感”

%title插图%num

用“马卡龙”的甜品形象刷屏的AgentMacaron(马卡龙),从8月15日全量上线至今,截止发稿前,已经在Product Hunt(海外知名创业产品社区)拿下了周榜一的成就。

%title插图%num

图注:马卡龙拿下周榜一

图源:Macaron提供

作为想用Chatbot+Agent的功能组合打出声量的创业团队,创始人陈锴杰告诉直面AI,他们希望做一款“Personal Agent”。即,相比起类Manus、主打办公场景的Agent,Macaron 既是你的朋友,拉足情绪价值,也能在一边聊天的同时一边帮你做些什么。

在近日OpenAI CEO奥特曼接受采访中,谈到对GPT-6的构想时,在认为聊天chatbot的范式已经饱和的同时,奥特曼强调未来的ChatGPT将记住用户的偏好、习惯,从而做到真正的“个性化”。

“我们不想做生产力,甚至想对抗一下生产”,陈锴杰告诉直面AI,因为现在的 Agent 都在帮你写报告、写文案,但忽视了帮你生活”,在这个创业团队看来,该有一个Agent出现,帮你更好地生活。

而从工具人到生活小助手,奥特曼的最终猜想,或许我们可以先在这个创业公司的产品里得以窥见。

01

可以说,相比起主打帮你干活、牛马设定的Manus们,Macaron 更想做“知心社区大妈”。

这股类似“社区大妈”般的热情在Macaron的启动页面就已经可以感受到。

习惯了其他Agent打开页面即派活的首页,Macaron 的不同是会首先通过一个问题,“朋友的哪句话最能温暖你的心?”询问你的喜好和性格,再搭配相应的对话风格。

当直面AI试图跟它倾诉自己的知识焦虑,和它聊到“国内的Agent新产品也太多了,根本关注不过来”时,它会共情你的焦虑,但又如社区大妈般绝不满足嘴上说说的安慰,还没安慰两句,就必须要帮你办点实事。Macaron的引导出现得适时,“我们何不一起做一个AI新闻速记小助手呢?要不要试试看?”

随后,一个倒计时约20分钟,创建AI新闻速记小助手的任务显示在了Macaron底部。

在创建这个小工具的过程中,Macaron仍然会和你进行多轮的对话,通过了解你的喜好,比如在与Macaron聊到由于不是ChatGPTPro会员,部分功能没有感知时,Macaron会提出要在小工具里整理各个产品的功能更新。

尝试询问“你平常会关注哪些AI产品?”,则是在辅助设计要涵盖的新闻分类。

在使用其他Agent时,在“牛马”设定下,用户往往发布完指令就转向了别的工作,但Macaron的热情劲又涌了上来,似乎是为了打发等待任务结束的20分钟,也是为了更了解你,喜欢“唠嗑”的Macaron会在任务未结束前不断地发起聊天,围绕方才的任务不断地了解你的需求。

%title插图%num

事实上,这些“妈感十足”的功能并不是Macaron一开始就有的。

在陈锴杰团队测试Macaron的过程中,他们发现用户在用交付的mini app时,但仍然会不自觉地与Macaron对话,比如开发了记录自己运动mini app的用户,一边使用这个mini app,一边仍然会问Macaron,“刚刚我那次跑步跑得怎么样?”

尽管在初始设计时,团队并未设计让Macaron得知用户设计出的mini app的内容,但在测试中,陈锴杰看到更多用户希望能和Agent产品做更多的交互,他决定要让马卡龙知道所有小程序里发生的事情。

显然,相比起做高级牛马,Macaron更想做“知心大妈”。

02

在这种边聊边开发工具的过程中,直面AI在这款由AI初创团队做出的工具上,也看到了一些其他的可能性。

Macaron有一个“灵感库”,在这里分门别类地涵盖了各种生活向的mini app模板:家庭(Family)、爱好(Hobbies)、日常生活(Daily Life)、个人成长(Growth)。

比如你可以拥有个性电影推荐小程序“Movie Mood Match”,输入你喜欢的电影和相应的心情,就会推送3-4部类似的电影,为猫咪检查处方的“CatCare Checker”。几乎每一个细分的微小需求,都会在这里被找到,它们也指向了 Macaron 的野心——不止做应用,更想成为你生活不可缺少的“知心大妈”。

不同于对类Manus们Agent,打开即派活,任务结束即关闭的使用模式,Macaron希望用融入日常生活多个场景,由用户自定义个性Agent的方式和用户建立更深度、更亲密的关系。

这种自己创造mini app的掌控感,似乎正是Macaron出海拿下Product Hunt 周榜一的原因。

%title插图%num

2020年毕业于美国杜克大学后,陈锴杰或许可以说是第一批出海的Agent创业者,在陈锴杰看来,以美国为代表的海外用户更愿意为创造付费。功能越是简单,使用起来门槛越低,越受欢迎。

从当下Macaron在Product Hunt的表现里,或许可以看到陈锴杰的团队凭借“更日常”,逐步建立起自己的产品认知。

不过,Macaron交付的mini app似乎还有些粗糙。

目前在X等平台,关于Macaron的用户讨论,集中在用来记录饮食的卡路里、记账、打卡等偏向记录的生活场景,在这些交互较为简单的场景,Macaron能够让用户拥有自己的自定义生活小工具。

有用户告诉直面AI,相比起市面上大部分都需要会员费的记账APP,Macaron可以一边聊天一边记录,单次消耗积分后就能永久使用,而且还能加上“每月存单提醒”这样的小功能,这种新的体验颇为惊喜。

%title插图%num

图注:国外网友使用后的评价

“比如说,你喜欢的跑步方式是每次跑到一个地方拍照纪念,你可以创建自己的mini app,在里面加一个轨迹拍照功能,如果你喜欢边跑步边听鼓励的话语,你可以加一个播放语音的功能,Macaron是一个做定制个人小工具的Agent。”陈锴杰补充道。

不过,在交互更复杂的领域,Macaron还有关卡要过。

例如以“AI新闻速记”为例的mini app,不仅有多种AI新闻分类,还会依据每日最新消息生成摘要,还可以做深度的研究报告。如果想要修改,用户也可以在Macaron的聊天页面提出修改意见。

在试用Macaron为我创造的“AI新闻速记”时,尽管功能看起来颇为齐全,也能够抓取到当日的AI新闻,但仍然显得缺乏重点,而研究报告的功能,似乎由于APP引发关注使用人数超过承载量的原因,持续显示“网络错误”。这几乎是所有创业团队的通病,受限于服务器承载量、团队技术支持限制,在实用的体验上总是不够完满。

“现在Macaron很多记录应用效果不错,比如卡路里、健身、生活财务、打卡、日记这样的记录小工具,但也的确有不少情况没能满足用户的需求,这是需要技术能力慢慢解锁的。”面对质疑,陈锴杰告诉直面AI,团队仍在做技术迭代。

%title插图%num

图注:APP Store 的用户评价

03

这种用AI让普通人也能创建自己的mini app的设想,似乎分外让海外用户着迷。

在今年的Google开发者大会上,有一个电话亭式样的展位,用户能通过电话与Gemini 2.5Pro交流,比如你要制作什么功能、风格、样式的APP,等待几分钟,就会收获一个有功能设计、页面设计、PRD和技术文档的APP。用户在现场就能把Tech Doc打包走。

在7月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腾讯论坛上,腾讯科技等联合发布的《共生伙伴:2025人工智能十大趋势》报告里,也提到AI会从传统的“工具”角色,逐步演变为每个人的“共生伙伴”。端到端Agent模型推动了智能助手的进化,从单纯执行任务转向成为合作伙伴。

在Macaron里,用户在短暂等待后就能使用自己创建出的APP,除此之外,无论是更符合你需求的keep、美图秀秀,还是能够用AI智能推荐、即时回应的AI版下厨房、番茄时钟,都会集合在Macaron这个Agent里。

当所有非微信、抖音等超大 APP 的小功能都可以被收纳进一个 Agent 来管理,“在这个收纳起来的空间里面,Macaron知道你在每个APP里做什么,Macaron会非常了解你,”在陈锴杰看来,当你有了一个颇为信任的朋友,你自然而然会愿意把很多私人的生活需求交给他来做,这也让Macaron建立起自己的护城河。

正如陈锴杰所说,尽管市场上已经出现了keep等垂类领域的头部APP,但是“当你有一个朋友,他非常聪明,智商可能还会再继续往上走。比如他可以成为一个世界顶级的运动专家、舞蹈老师,你上传一段音视频,他就能给你反馈,还能根据不同阶段去不断变化和调整。这些都不是非AI为基座的APP可以做到的。”

无论是大厂还是创企如Macaron们,AI都给了他们重新定义行业的想象力。

同时,直面AI也发现,在Macaron里,聊天是免费的,创建应用、修改应用、获取应用都需要消耗“杏仁”(类似积分),其创始人陈锴杰这样告诉直面AI,“你和朋友聊天都是免费的,但你如果需要让朋友帮忙办事,就要付些辛苦费。”

在陈锴杰创建的Macaron里,应用付费并非单一的让Agent“拿钱办事”,而是希望让用户认为是“托朋友帮忙”。

%title插图%num

不过,当用户花了钱,但发现试用体验不如与Macaron聊天时想象的那样完满,也难免会产生对Macaron技术实力的质疑。

这些或许才是Macaron接下来要闯的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