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16家金融机构告上法庭,远洋资本涉诉金额超百亿!

%title插图%num

作者 |郑理

来源 | 独角金融

8月25日,远洋资本有限公司(下称“远洋资本”)披露了涉及的重大诉讼仲裁案件以及新增案件进展情况。

其中,在已披露的案件更新进展中,华润信托与天津远屹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津远屹”)合同纠纷案涉案金额高达5.275亿元。目前,该案件二审维持一审原判,最高院已驳回再审。

另一起案件,紫金信托作为原告,请求判令河南远道置业有限公司(下称“河南远道置业”)向其偿还贷款本金1.06亿元及利息,发行人承担连带清偿责任,该案2月份发行人曾提出管辖权异议,2025年7月收到管辖权异议二审的裁定。这也为后续案件进入实体审理阶段扫清了重要障碍。

远洋资本表示,上述案件对公司的生产经营、财务状况、偿债能力等产生影响尚不确定,公司目前仍面临流动性问题。

%title插图%num

图源:公告

2024年8月,远洋资本披露了20起重大诉讼案,2024年12月增至26起,如今达到36起,涉诉金额也由2024年8月份的95.05亿元攀升至118.3亿元。

1

被16家金融机构告上法庭

新增2亿纠纷待开庭

具体来看,其中一起诉讼案涉金额约5.27亿元,具体缘由为华润信托向天津远屹发放的贷款已到期,而天津远屹尚未偿还,远洋资本为该笔贷款的共同借款人。

该案自2023年9月被诉至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以来,已历时近2年时间,华润信托要求远洋资本共同偿付上述案涉金额借款,要求对北京远誉持有第三方的60%已质押股权财产折价或拍卖、变卖所得的价款在案涉金额内享有优先受偿权。

该案经历一审判决,但远洋控股(中国)有限公司上诉后,该案二审维持原判,最新进展为最高院已驳回再审,意味着这起标的超5亿元的争议已尘埃落定。

%title插图%num

图源:罐头图库

一审民事起诉状的诉讼请求包括要求发行人共同偿付前述借款等,人民法院在诉讼活动中会结合双方证据材料,经审理查明的案件事实综合作出民事判决。

股权穿透发现,天津远屹的实控人为远洋资本,如果天津远屹无力承担其应付款项,则发行人将承担清偿责任。

“本案尽管已经再审被裁定驳回,但从程序上来说,仍然有继续救济的渠道”。上海市海华永泰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孙宇昊称,若未按期偿付,华润信托可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包括查封银行账户、冻结资产或拍卖抵押物。

另一起案件三十五中,成都光华开源资本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原告,请求布泉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支付份额转让对价、资金占用费、违约金等共计6440万元,一审判决书已收到。

此次的公告还披露了新增一起案件。北京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作为原告,请求发行人远洋资本提供差额补足义务,金额达2亿元,案件将于2025年8月底开庭。

2024年末至今,公司涉及重大诉讼或仲裁案从31起增至36起,涉案金额多在千万元以上,包括与光大信托、华安财保资管、民生信托、中航资本、中财保理、陕西国际信托、乐山商业银行、南京银行北京分行、澳门国际银行、招商银行深圳分行、香港上海汇丰银行、交通银行北京自贸试验区支行、紫金信托、华润信托、北京资管、成都光华开源资管等16家金融机构的合同纠纷,部分案件已进入强制执行程序。

%title插图%num

图源:罐头图库

针对远洋资本的诉讼,香颂资本董事沈萌指出,远洋资本作为共同被告或承担连带责任,一旦败诉需要履行赔偿,会形成潜在的巨大财务损失风险。

2

信用减值损失16亿,

出售资产寻求“自救”

远洋资本为远洋集团(3377.HK)旗下投融资平台,前身为2013年成立的房地产金融事业部,起初主要以不动产领域的投资为主,目前业务范围包括不动产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夹层投资及其他投资。

天眼查信息显示,从股权结构看,宁波梅山保税港区奥莘亿洋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持有远洋资本99.99%股权,为公司控股股东。

%title插图%num

自2022年以来,远洋资本接连涉及境内债展期、信托产品兑付逾期等问题。

2022年9月,远洋资本将剩余规模10亿元的“20远资01”债券展期一年。彼时远洋资本在上交所的公告提及现金流遇紧原因,称其在管资产中所投资的行业涉及房地产行业比重较大,且集中在物流地产及股权投资类项目,因其投资周期较长、退出方式和时点等存在不确定性而面临风险。

《证券市场周刊》旗下“红刊财经”此前报道中分析,远洋资本资产错配与其频繁的股权投资不无关系,“2021年远洋资本、远洋集团以40亿元代价收购某龙头家居商场旗下地产平台70%股权,‘远洋系’多笔信托产品出现逾期兑付便‘祸起’该宗收并购。”

%title插图%num

图源:罐头图库

与此同时,远洋资本业绩也急转直下。

2022年,远洋资本营业收入4.1亿元,同比下滑75%;归母净利润亏损14.24亿元,同比由盈转亏;2023年,远洋资本归母净利润继续亏损11.39亿元,营业收入下滑四成至2.39亿元。

到2024年末,远洋资本合并报表净利润为-51.56亿元,较前一年相比亏损幅度显著扩大;其中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亏损达24.13亿元,同样较上年的-11.39 亿元,亏损扩大。

从利润构成看,亏损主要包括三大因素:一是投资收益下滑,全年为-10.96亿元,同比减少5.36亿元,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收益亏损11.82亿元;

二是资产减值损失增加,2024年达13.94亿元,较2023年的1.33亿元增长超9倍,主要因长期股权投资、商誉及无形资产减值计提增加;

三是信用减值损失高达16.15亿元,同比增加8.52亿元。

截至2024年末,远洋资本合并报表货币资金余额仅0.31亿元,较2023年末的695.42万元略有回升,但仍处于极低水平。

流动资产合计77亿元,其中,其他应收款达79.03亿元,已计提坏账准备22.61亿元,债务人偿债能力对公司现金流影响重大;非流动资产合计66.8亿元,较上年末的96.93亿元缩水31.19%,主要因长期股权投资、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规模下降。

“面对这些挑战,远洋资本应当优化业务布局,减少对房地产行业的依赖,拓展多元化业务领域,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加强对投资项目、融资活动和市场风险的评估与监控,提高风险识别、预警和应对能力;除传统借款和发债外,积极探索股权融资、资产证券化等创新融资方式;进一步加强与母公司远洋集团在业务、资金、资源等方面的协同合作,共同应对市场挑战。”中国企业资本联盟理事长柏文喜表示。

在流动性压力下,远洋集团已多次出售资产以“自救”。

2024年6月,远洋董事局公告称,转让北京颐堤港二期64.79%的股权及相关债权,总代价40亿元,由中国人寿出资约31亿元、太古地产出资约9亿元联合接手,远洋集团则亏损17亿退出这一项目,出售所得款项将用于偿还债务及各种款项的支付。

%title插图%num

图源:罐头图库

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远洋集团通过完成出售成都远洋太古里50%股权、出售北京朝阳远洋未来广场,加上今年3月份转让北京颐堤港二期股权,公司回笼资金合计已超百亿元。

远洋资本未来将如何化解风险?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