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辉瑞到白云山,医药巨头的成长之路都在做这件事

1848年,查尔斯·厄哈特和查尔斯·辉瑞两兄弟带着2500美元踏上了美国的旅程,去寻找他们的“淘金梦”。从一间小砖瓦楼起步,巧妙地用甜味掩盖原本肠道驱虫药的苦涩,改良出了“宝塔糖”赚取了第一桶金。

后来,他们又成功研发出拥有自有专利的广谱抗生素——土霉素,并由此开启了制药新时代。

如今,这家名为“辉瑞”的制药企业,已经成为全球制药企业的龙头,被誉为“宇宙第一大药厂”。

无数研究辉瑞成长史的人都得出一个结论:研发和创新是辉瑞成为医药巨头的关键。

2025年8月,广药白云山(下称“白云山”)发布2025年中报,第二季度公司营收增长了6.99%,归母净利润增长17.48%,扭转了业绩多个季度下降的局面。

要知道,第二季度,多家医药企业的财报显示净利润下滑明显。这份增长的财报,表明白云山在逆势的情况下展现了韧性。

%title插图%num

白云山韧性的背后,同样是创新和科研的推动。

业务端,白云山洞悉市场需求变化。大健康业务代表的王老吉,传统与现代结合,不断融入现代科技,对配方进行优化和升级,满足现代消费者的健康需求;医药业务上,抓住中药创新机遇和创新药发展,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积极布局医疗机构制剂新药转化等。

战略端,白云山从顶层设计深化创新研发意识,加强科技赋能,加大国际市场的布局。

100多年前,辉瑞用创新和研发两把利器一路走向并成为了制药巨头,如今,白云山用创新和科技赋能走在转型发展的路上。

产品创新研发,驱动成长韧性

翻阅白云山2025年中报,大健康板块表现颇为亮眼,收入达70.23亿元,同比增长7.42%,毛利率提升1.69个百分点达到44.67%,展现出增长的韧性。

王老吉”是白云山大健康板块的核心业务,一句“怕上火,就喝王老吉”,让王老吉成为全国知名的凉茶饮料品牌。

根据中国品牌力指数(C-BPI)评测结果,王老吉凉茶连续8年蝉联凉茶行业榜首,2024年品牌得分位居非酒类饮料第一。

近年来,随着人们的健康消费习惯提升,糖分过高的合成饮料增长放缓,而富含天然成分、低糖甚至无糖的植物饮品开始崛起。“0糖0卡”成为饮料货架的标配,天然植物饮料成为大众首选。

洞察到消费者的需求后,王老吉大胆创新,推出了无糖、低糖等原味产品。同时,充分挖掘市场潜力,推出刺柠吉系列、荔小吉系列等新品,并且进一步创新,推出荔枝、黄桃口味果摇爽等低浓度果肉果汁新品,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口味偏好,培育第二增长曲线。

就在前几天,王老吉发布了全新品牌升级的四款国际罐产品,“中国的王老吉,世界的WALOVI”,加速走向全世界。

%title插图%num

王老吉的产品创新结果如何,财报就是很好的体现。数据显示,王老吉大健康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收64.99亿元,同比增长8.38%,净利润12.95亿元,增速达15.87%。

快消品研究机构马上赢发布的数据显示,国内植物饮料细分市场中,王老吉以近50%的份额稳居第一。简单地说就是每卖出两瓶植物饮料,其中一瓶就是王老吉。

除了亮眼的大健康板块,大南药板块是白云山的制药业务,是企业的底层核心基础。

白云山是南派中药的集大成者,旗下拥有中一药业、陈李济药厂等13家中华老字号药企。在继承传统中医药的基础上,白云山加大创新力度,研发制造上百种中成药,它们在华南地区乃至全国都属于有影响力的中成药品牌。

除了中成药,化学制药创新药,也是白云山大南药板块的业务。

白云山制药总厂是国内著名的抗生素、抗ED药生产企业,集科研、生产、销售于一体。市场上大名鼎鼎的“金戈”便是来自该制药厂。

公开资料显示,2014年,白云山研发出枸橼酸西地那非(商品名“金戈“),打破了原研企业长达13年的市场垄断。2019年,白云山”金戈“销售首次超过同行产品,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内抗ED药第一品牌。

依托“金戈“,白云山创新研发延伸至生殖健康领域,创新研发出前列腺疾病治疗用药,女性健康、生殖类用药等,构建差异化市场竞争。逐步从单一的”金戈“走向多元化的布局。

据了解,目前,白云山制药总厂在创新药领域,共6个在研一类新药,其中3个处于临床研究阶段。白云山制药总厂自主研发的化药1类新药高选择性RET抑制剂“BYS10片(Ⅰ/Ⅱ期)”在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公布研究成果,该药物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等实体瘤中展现出抗肿瘤活性,安全性良好。

大健康+医药制造的双轮驱动,围绕着植物饮料+创新药的研发+生产+销售布局,在产品上的创新研发,正在形成白云山稳固的护城河,带来成长发展的韧性。

出海、数字化,带来更多想象空间

无论是王老吉系列产品的发展,还是在医药产品上拓展创新,这些都直观地体现了白云山管理层的战略能力和执行落地能力。

可以说,透过2025年的中报,白云山的管理层在战略布局、管理效率和创新驱动等方面为外界展现出了积极的发展态势。

比如,白云山的管理层格外地重视与高校和科学院的合作,加强自身技术创新力量。

信达证券近期发布的研报提到,在创新布局方面,白云山与大院大所、高校院校以及院士专家团队开展常态化交流;瞄准中药新药机遇,积极布局医疗机构制剂新药转化,推进广州市医疗机构制剂中心项目建设,并完成设立广州采制药业有限公司。同时,广药集团成立高校生物医药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此外,广药和厦门稀土所平台公司合资成立广州白云山稀核健康公司,目前已完成工商注册。

有了管理层的大力支撑和推动,白云山的科技创新转型正在加速。

从外部视角观察白云山,明显看到两个比较直观的战略:一个是加速出海,开拓国际市场;另一个则是加速科技赋能,用科技和数字化推动企业创新发展。

在持续提升的技术创新能力、显著的成本与效率优势等因素推动下,国内制药企业“出海”大时代已然开启。

医药魔方数据统计,2024年中国药企对外授权(BD)总金额达到519亿美元,预计2030年BD交易总额有望达到2659亿美元。

白云山也是中国医药企业出海的力量之一。

比如,白云山大健康的代表王老吉在近期就推出了以“WALOVI”为英文品牌标识的全新国际罐产品。并且王老吉大健康公司与加拿大JYE公司进行合作,为北美市场的进一步开拓埋下伏笔,后期还将在东南亚、欧洲、大洋洲上市,进一步拓展全球市场。

再比如,白云山旗下明星产品“华佗再造丸”已登陆全球六大洲的29个国家和地区,连续十余年稳居中成药出口前列;滋肾育胎丸、安宫牛黄丸等产品加快推进海外地区注册工作。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赋能已经成为众多企业成长的必经之路。白云山的科技赋能最直观的体现在数字化的加速上。

白云山以“数智广药”为战略支点,推动覆盖“种植—采购—生产—销售”的全产业链“智能革命”。白云山旗下的子公司白云山中一药业引入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立丸剂、片剂等多种剂型智能化产线和智慧园区,打造了新一代“智慧工厂”。

%title插图%num

据媒体报道,白云山中一药业拳头产品滋肾育胎丸、安宫牛黄丸等生产过程实现了工业互联网的全程覆盖,从自动上料、精密称丸到机器人精准装箱、码垛等,实现了生产、包装、物流、存储等多个功能模块的全链条数智化统一集成,极大提高效率。

数智赋能下,公司产能提高148%,生产效率提高289%,产品合格率达100%,实现了生产效率与精度的“双飞跃”。

加大科技力量赋能研发生产,加速出海拓宽市场,加深品牌力量,飞轮效应带来更多业绩果实,白云山在资本市场亦有底气回报投资者。

2025年中报,白云山拟10股派发4元,现金分红6.5亿元,现金分红率从2024年年报的22.93%上升至25.85%,展现了回报投资者的信心。

从“宝塔糖”起步到全球制药巨头,辉瑞用创新研发验证了企业的成长路径。从传统制药老字号到多元化布局发展,白云山正在用创新研发科技投入推动自身向全球巨头发展,未来的白云山更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