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A股忽然迎来大幅波动,毫无预兆。
以今天为例,上午还是4000只个股下跌,上证指数跌幅高达1%;
下午竟然就V回来了,最终收盘涨1%,涨停个股比比皆是。
市场各方都在猜测,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本轮的调整和波动?
一种普遍的看法是,涨多了必跌。
自从4月份上涨以来,大A经历了连续4个多月的上涨,上证指数从最低3040点,到本周最高的3888点,短期涨幅高达27.89%。
深证指数和创业板指数,更是高达38.88%、60.70%!
短期涨幅如此夸张,积累了大量获利盘,有抛售情绪肯定是必然的。
但深一层分析,你就会发现,并非如此简单。
很简单,如果是获利盘抛售引起的,这两天跌的最猛的,应该是前段时间涨幅最大、泡沫最严重的板块才是。
但我们看看最近3日的涨跌幅榜单就会发现,二季度以来的市场主线——科技股,尤其是AI和芯片板块,基本上没跌。
一线龙头股,甚至今天还在继续上涨:
芯片方面,中芯国际+17%、寒武纪+15%、澜起科技+8%、瑞芯微+10%、屹唐股份+12%、茂莱光学+13%……
AI方面,中际旭创+10%、新易盛+15%、天孚通信+20%、胜宏科技+19%、长芯博创+18%、生益电子+12%……
这些一线龙头,基本每天都在创新高,基本无视市场的波动。
而被抛售的最凶的,都是些什么板块呢?
以内需为主的地产、医药、食品产业链。
这些板块在二季度以来,基本上都没什么表现,绝大部分都趴在底部,即使有些上涨也是得益于流动性效应的跟涨。
本身就没怎么涨,为什么如今反而是被抛售最剧烈的呢?
太魔幻了吧……
君临认为,核心原因在于,本周已经到了财报季的尾声。
业绩好的个股,绝大部分都登场亮相了,现在集中出炉的,就剩下“丑妇终须见家翁”的那些“丑妇”了。
从这两天披露的中报数据来看,很明显,内需板块部分个股的数据确实是相当辣眼睛。
比如以下这些:
顾地科技,装修建材板块,中报净利-2.94亿元,同比-632%,环比-35847%;
国联水产,食品饮料板块,中报净利-5.40亿元,同比-3180%,环比-9163%;
隆平高科,农牧饲渔板块,中报净利-1.64亿元,同比-247%,环比-7623%;
信达地产,房地产开发板块,中报净利-36.90亿元,同比-3567%,环比-1565%;
绿地控股,房地产开发板块,中报净利-35.06亿元,同比-1772%,环比-1218%;
智飞生物,生物制品板块,中报净利-5.97亿元,同比-126%,环比+4.32%。
可以看到,这些以内需为主的地产、食品、医药龙头,业绩依然在大幅下滑,持续暴雷中。
业绩不好,投资者割肉离场,是必然的。
其实不仅是A股,这段时间港股调整的更多,港股中跌幅较大的同样是内卷激烈的一些行业龙头:
阿里巴巴,今天跌了4%,美团-12%,京东集团-5%……
直接导火索就是昨晚出炉的美团第二季度财报,经调整净利润14.93亿元,同比下降89%。
去年同期,美团的净利润还是114亿元,如今被京东拉下水,真就是“百亿补贴”消费者了。
不过,话说回来,这段时间业绩暴雷的个股变多,导致市场短暂回调,其实还是健康的。
一来,再牛的牛市也不可能天天大涨,有涨有跌,才能走的更远;
二来,宏观面上并未发生改变,政策保持稳定,中美关系稳定,9月美联储降息基本确定。
这也是市场不怎么恐慌的重要原因,每次大跌一两天过后,很快就会被源源不断进入的新资金给买回来。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AI板块的业绩确实“硬核”。
这两天,中美两大AI龙头都发布了最新财报,数据都非常亮眼。
海外方面,英伟达昨晚公布了第二季度的财报:
营收为467.43亿美元,同比增长56%,环比增长6%;
净利润为264.22亿美元,同比增长59%,环比增长41%;
如此大的规模,高速增长了两年多之后,依然能维持50%以上的同比增长,40%的环比增长。
不得不说,还是相当牛的。
尤其是它的毛利率,第二季度的毛利率为72.4%,相比第一季度的60.52%,奇迹般的回升了。
要知道,英伟达过去5个季度的毛利率是在一路下滑的,从2024年一季度开始,分别为:78.35%、76.63%、75.83%、74.99%、60.52%。
今年一季度,它的毛利率一度下滑到了60.52%,且下滑的幅度较大,一下子掉了十几个百分点。
看起来确实是有点危险,很可能是AI泡沫要散场的迹象。
也因此,英伟达一季度的股价,大幅度的下跌了,一度跌幅高达40%以上,资金们砸盘跑路。
但没想到,二季度的财报竟然迎来了大反转,各项业务都实现了环比增长,而且是在失去中国市场的情况下做到的。
不得不佩服。
国内方面,寒武纪也是如此,顶着各项质疑,在市场一片看衰声中,发布了令各方大为震撼的数据:
上半年营业收入为28.81亿元,同比增长4347.82%;归母净利润为10.38亿元,同比增长295.82%。
毛利率为55.93%,净利率为36.02%……
一下子从去年的巨额亏损,变成了今年的10亿净利润,将看空者的脸都打肿了。
如果财报是真实的话——
既然英伟达能够维持两年多高速增长的业绩势头,至今看不到熄火的迹象;
那么,为什么中国的AI龙头就不能复制呢?
如果中国的AI需求能够复制的话,今年才刚刚开始爆炸式增长,那么现在的股价,究竟是泡沫,还是低估呢?
当年的互联网革命,曾经也有过泡沫,市场对腾讯、阿里等长期的亏损也有过质疑。
可是,一旦开始实现盈利之后,腾讯就迎来了持续十多年的高速业绩增长,几乎每年的增速都在50%以上。
任何半路下车的投资者,后来都拍烂了大腿。
很显然,市场的认知正在切切实实的被改变,这场AI革命的规模之大、时间之长,可能要超出绝大部分人的想象……
这种情况下,市场的大幅波动,其实只是投资者被业绩打脸之后,痛定思痛,大规模调仓的结果。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