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年很能打的医药基金之一!这只基金是怎么炼成的

当全球产业格局在逆全球化浪潮中经历深刻重构,当传统行业在关税壁垒、渠道博弈与合规成本中艰难突围时,创新药领域正悄然上演一场关乎全球竞争力的权力转移。

全球创新版图正经历半个世纪来最显著的位移。美国默沙东、辉瑞等巨头核心产品密集迎来专利悬崖,2025至2030年间年销售损失预计高达千亿美元,倒逼跨国巨头掀起史无前例的BD并购潮。

反观中国,综合麦肯锡、医药魔方等机构数据,2024年全球在研药物管线中,我国在研项目占比上升至26.7%,仅次于美国。年批新药数量则全球排名第三。

%title插图%num

更具颠覆性的是出海逻辑革新,2024年国产创新药BD交易总金额和首付款分别为523亿美元和41亿美元,双双刷新历史最高纪录。

而这一势头仍在延续,2025年前五个月,中国创新药出海交易总额几乎追平去年全年规模。

这种爆发式增长的底层支撑,是中国创新药技术实力的全球认可。本土药企在前沿领域的突破性进展,正让国际市场重新定义“中国制造”的医药价值。

以 ADC、双抗等前沿领域为例,中国药企在技术上取得突破,研发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吸引跨国药企抛出橄榄枝,进行授权合作。

这种以技术价值为核心的合作模式,不仅为本土企业带来了研发资金与商业化资源,更让中国创新药跳过传统出海的渠道壁垒,直接切入全球价值链的核心环节。

在这样的产业变局下,沉寂三年的医药资本市场,在2025年迎来了一场酣畅淋漓的反转。

%title插图%num

截至2025年8月15日,恒生港股通创新药指数年内涨幅超过110%,远超同期沪深300指数的6.8%。(数据来源:Wind)

随着创新药行情持续升温,相关主题基金凭借显著超额收益成为市场焦点。

其中东方红医疗升级股票发起基金(A类:015052,C类:015053)表现尤为亮眼。

截至2025年8月22日,东方红医疗升级股票发起基金A今年以来的收益率为82.35%,超额收益61.83%,成立以来收益率71.72%,超额收益 77.89%(今年以来、成立以来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分别为20.52%,-6.17%)。

这场反转背后,不仅是行业逻辑的重塑与策略的胜利,更是中国创新药产业的历史性跨越。

%title插图%num

从寒冬蛰伏到全球竞技场

创新药板块的爆发并非偶然,而是估值修复、基本面改善与政策红利三重动能共振的结果。

过去三年,医药板块经历了估值的深度调整。创新药板块在医药行业内部形成估值洼地,横向对比科技资产同样折价显著时,2025年,创新药行情强势反弹,本质上是被低估价值的理性回归。

更关键的是,创新药企业的基本面正在迎来质变。2025年以来,多家企业迎来产品放量盈利与业绩拐点,重磅品种出海更驱动价值跃迁。

这不仅为医药行业带来了收入增长,更重塑了行业估值体系。

%title插图%num

技术进步则为行业注入了持久动能。

生物科技与人工智能的高速推进,正在缩短研发周期、降低临床成本。这种技术迭代不仅提升了创新效率,更直接推动中国新药研发水平跃居全球第二梯队前列。

政策组合拳也在加码。很明显的一点就是审批提速,国家药监局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批准43个创新药,同比增长近六成,接近2024年全年总量。

7月《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落地,一系列政策加码,对创新药研发、准入、入院使用和商保多元支付等进行全链条支持,标志着我国创新药行业驶入快车道。

从估值修复到全球突围,从技术突破到政策护航,创新药行业正经历一场静水深流的质变。

%title插图%num

高集中度持仓下的长期主义

在这场行业变革中,东方红医疗升级股票发起基金的表现尤为值得关注。

该基金成立于2022年3月底,无论是从医药行业,还是整个A股市场来看,都处于调整周期,时点都并不算好,但基金走势却展现出强劲韧性,2025年以来净值持续攀升。

截至2025年6月30日,该基金近1年、近3年银河同类排名分别位列第 5名、第3名。(数据来源:截至 2025年6月30日,业绩数据来自基金定期报告,业绩排名来自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分类为1.2.1 医药医疗健康行业股票型基金(A类),同类排名5/45、3/40)

截至2025年8月25日,东方红医疗升级股票发起基金A累计净值为1.7212元。

%title插图%num

数据来源:东方红资产管理,净值数据已经托管行复核,业绩比较基准数据来自choice,2022年3月29日-2025年8月25日,业绩比较基准与指数数据根据净值披露首日数据进行调整。

能在众多医药基金中成功突围,东方红医疗升级股票发起基金A凭借的是“A+H股双线布局”以及对创新药的坚定看好。

从2025年二季报披露的持仓来看,前十大重仓股中,既有双抗ADC龙头的百利天恒、眼科龙头的康弘药业等A股标的,也包含诺诚健华、科伦博泰生物、百济神州等3只港股。

其中,港股的诺诚健华、科伦博泰生物上半年涨幅均超100%。(注:个股涨幅不代表基金收益,定期报告仅展示期末基金前十大持仓,不代表期间基金持仓)

除此之外,基金始终保持着较高的进攻性,除了2022年二季度处于建仓期外,该基金从2022年3季度以来股票仓位(占资产净值的比例)基本维持在90%上下,这让它在此次火热的创新药行情中能及时跟上市场节奏。

更难得的是,在长期高仓位运行下,基金成立以来最大回撤为仅为-28.70%(数据来源:2022.3.29-2025.6.30,业绩经托管复核,基准数据来自Wind),远小于医药全收益指数(H00991)的-40.15%,在医药主题基金中算得上偏稳健的存在了。

%title插图%num

数据来源:产品定期报告。

优秀业绩的背后,是基金经理江琦15年医药研究沉淀的投资智慧。(注:基金经理江琦自2022年3月起开始管理公募基金)

江琦有着上海交大生物工程本科和金融学硕士的复合背景,自2010年入行以来便深耕医药领域,曾任中投证券、海通证券医药分析师、中欧基金投资经理、中泰证券医药首席分析师,2020年加入东方红资产管理。

15年间,她的研究覆盖大医疗所有的子行业,对产业链形成了全维度穿透式理解,这也正是她敢于维持高仓位、提高重仓股集中度,让产品精准锚定优质企业与赛道的底气所在。

江琦的投资框架围绕“组合+周期+成长”三大关键词展开。

以多元组合应对行业复杂性,结合子行业周期动态调整配比,长期锚定科技成长主线,短期兼顾低估值与转型机会,同时通过持续学习与逆向研究捕捉左侧机会。

在她看来,组合管理是应对医药行业复杂周期的核心方法。

她在板块内构建涵盖成长股、低估值转型股、白马股、现金流稳定型企业的“多元组合”,根据不同阶段的行业特征调整配比,在风险与收益间找到精准平衡。

譬如在2023年的时候,当时政策端对创新药、中医药的支持持续明确,更关键的是,中国药企国际化取得突破,印证了创新能力的质变。

江琦敏锐洞察到行业趋势,逐步调整组合策略,2022年开始涉足创新药,在抗风险基础上向高成长倾斜。

2023年以来,持续减持低估值标的、逐步加仓创新药,至2024年三季度形成以创新药为核心的组合结构。

这种前瞻性,可以说是她最鲜明的投资标签。

江琦深知,医药行业的核心驱动力是科技成长,只有把握住“技术突破 + 产品创新”带来的变化,才能捕捉到企业成长的机会。

因此在个股选择上,她从不追逐短期热点,而是专注深耕技术创新型公司,聚焦于企业创新的能见度与置信度。

凭借丰富的医药行业研究经验以及长期跟踪,她很早便筛选出了一批兼具核心竞争力和高成长性的创新药企业进行布局。

像二季度前十大重仓股中的百利天恒、华东医药和恒瑞医药,都持有了至少10个季度,这种长期陪伴体现了她对优质标的的的认可,也印证了她对医药创新趋势的深刻把握与坚定信念。

二季报中,江琦关于基金运作表达“在配置上的策略延续,保持了对于生物药、化学药、创新药的配置,结构上增加了科创板创新药和香港创新药的配置,香港创新药持仓增加到 20%左右,维持了个股数量和个股集中度,做了小仓位的变化,整体进一步增加了组合的弹性,同时在 6 月底开始小仓位挖掘一些新的底部区间公司。”

这种操作既坚守了2023年底便布局的创新药主线,又通过细分领域的均衡配置平滑波动,展现出成熟的投资定力。

%title插图%num

中国创新药的“1-10”跃升

站在2025年的时点回望,中国创新药产业正站在历史性转折点上。

在江琦看来,2015-2024年是产业的“0-1”阶段,经历技术验证与资本淬炼;2025-2029年将进入“1-10”的爆发期,更多产品进入国内外放量阶段。

这种跃迁的底层支撑,是中国医疗需求的深刻变革。

人口老龄化加速下,肿瘤、自身免疫疾病等慢性病发病率持续上升,PD-1抑制剂、CAR-T细胞疗法等创新疗法需求激增。

当GLP-1减肥药、基因编辑等新技术接连突破,医药投资的雪坡不仅变得更长,也愈发厚重。

往更深处看,创新药的崛起早已超越产业范畴,成为国家生物科技核心竞争力的彰显。

中国医药市场一度被仿制药占据主导,高端医疗需求依赖进口,如今在ADC、双抗、基因治疗等前沿领域,中国企业已能与国际巨头同台竞技,中国医药产业正在完成从“制造大国”到“创新强国”的转身。

这种转身,不仅关乎企业的市值增长,更关乎14亿人的健康福祉,关乎在全球生物科技竞争中的话语权。

医药行业的长期价值,始终根植于人类对健康生活的永恒追求。在这条长坡厚雪的赛道上,那些兼具硬科技实力与全球视野的企业,终将跨越周期波动,东方红医疗升级股票发起基金(A类:015052,C类:015053)也力争以专业的视角、长期的坚守,陪伴中国创新药企业穿越周期。

注:

基金主要投资于医疗相关的上市公司,基金经理当前重点关注创新药,产品都非必然投资于创新药,请投资者关注风险。东方红医疗升级股票发起基金股票发起基金(A类)成立于2022年3月29日,基金经理江琦自2022年3月起开始管理公募基金。2022年3月29日至2022年12月31日、2023年、2024年净值增长率为1.48%、2.66%和-9.61%,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分别为-3.68%、-10.16%和-9.99%。业绩比较基准为:中证全指医药卫生指数收益率×70%+恒生医疗保健指数收益率(经汇率估值调整)×10%+中国债券总指数收益率×20%。基金经理:江琦(2022.3.29起至今)。

风险提示: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为基金经理根据当前时点的判断,不必然成为该产品未来的投资方向,不代表任何投资建议或投资推荐。东方红医疗升级股票发起基金为股票型基金,其预期风险与预期收益高于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与货币市场基金。本基金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但不限于:市场风险、管理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技术风险、操作风险、参与债券回购的风险、参与股指期货的风险、参与国债期货的风险、参与股票期权的风险、参与资产支持证券的投资风险、投资科创板股票的风险、投资北交所股票的风险、参与融资业务的风险、本基金特有的风险(包括但不限于港股通标的股票的投资风险)、参与存托凭证的风险、发起式基金自动终止的风险、法律文件风险收益特征表述与销售机构基金风险评价可能不一致的风险以及其他风险等。基金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未来业绩表现,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业绩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的保证。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认真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基金产品资料概要》及相关公告。本基金的风险等级评级结果请以销售机构的评级为准,请投资者根据风险承受能力购买相匹配的风险等级产品。本基金由上海东方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发行与管理,代销机构不承担产品的投资、兑付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