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半年报,拆解汤臣倍健的「阳谋」

文 / 四海

来源 / 节点财经

近日,汤臣倍健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汤臣倍健实现营收35.32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37亿元。

对于“膳食营养补充剂(VDS)第一股”的这份半年报,市场呈现出差异化解读:部分媒体聚焦营收净利润同比双降的短期波动,认为其面临增长压力;也有观点提出,需结合 VDS 行业整体环境与企业战略调整周期观察经营信号。 从财报细节来看,汤臣倍健上半年在产品、渠道端采取了一系列差异化动作,其调整方向与行业 “内卷” 现状形成一定反差。

《节点财经》认为,看企业业绩要有长线视角,不能紧盯着局部数据看,在“下滑”曲线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悄然蓄力、走出调整周期的VDS行业龙头。

%title插图%num

01 行业调整期:汤臣倍健战略调整的成效与观察点

在我们看来,在行业消费分级、渠道分化背景下,汤臣倍健战略调整的核心,是不被短期数据、利益绑架的主动求变 。早在2025年开年时,其董事长梁允超在致股东信中提到,汤臣倍健要以攻为首,火力全开打多品类战役。半年过去了,乍一看,营收利润似乎并不佳,可细看的话,汤臣倍健正在走出低谷期。

我们先回顾汤臣倍健此前的整体业绩表现:2024年之前,汤臣倍健是A股成长股的代名词,营收从2010年上市后的3.5亿到2023年的94亿,净利润也一路水涨船高,从2010年不足1亿,到2023年的17.46亿。在任何市场,十几年内营收、利润都保持20%以上增速的公司都是稀缺的。

随着消费大环境的变化,消费品这几年也都越来越难。对汤臣倍健来说,波澜发生在2024年,旗下部分品牌出现不同程度下滑,不过2025年,境外LSG率先反弹,收入同比增长13.46%,线上渠道营收降幅也已经持续收窄。还有几个数字极为关键:二季度末账面存货5.51亿,基本见底,公司存货周转天数(半年度口径)已回到90天左右的历史低位,一直维持库存良性运转。且二季度利润增速回正。

%title插图%num

用一句话概括汤臣倍健的半年报,就是诸多积极向好的信号已经出现。

至于业绩为什么承压,部分原因是VDS市场出现消费分级与渠道分化,而为了应对这些变化,这些年来,汤臣倍健不断在求新求变。在业绩高速增长时,汤臣倍健已开始从内部发起变革,2022年底开始企业在上市后集中实施第二波人才引进计划,并进一步完善产品、渠道运营策略。

一言以蔽之,就是定方向、调机制、控风险。具体来看:定方向,就是梁允超所说的科学营养战略,以及多品牌、大单品、全品类、全渠道、单聚焦的战略方向;调机制,健全全渠道销售和运营架构,而这在2022年已基本完成,近期企业正在进一步推进渠道精细化运营;最后,控风险。公司业务调整势必伴随风险,汤臣倍健还要严格保证战略不至于跑偏,维持财务模型的稳定性。

这些调整并非空中楼阁,当方向明确、机制顺畅、风险可控时,企业的经营效率自然随之改善。体现到2025年上半年的业务表现,就是持续创新,包括推出27款新品,线上线下全渠道的差异化货盘,体现到业绩上就是更多积极的信号。

对于成立 30 年、曾长期保持高增长的 VDS 头部企业而言,战略调整往往伴随业绩压力,这也是行业内 “大象转身” 的常见挑战。从当前数据看,汤臣倍健或已度过调整最艰难阶段,逐步向稳健经营回归,后续能否持续兑现增长,可观察进一步市场反馈。

在《节点财经》看来,汤臣倍健的杀手锏还有产品品质与全渠道策略。

%title插图%num

02 网红品牌崛起,警惕噱头营销路径

产品定位可以靠宣传,但产品品质得靠企业对产品主义的长期坚守,这点不难理解,但并不是每家VDS企业都能做到。

尤其是近年来,不少新锐网红品牌紧抓人们“怕老”“怕生病”的心理,靠着某些夸张的宣传语轻松拿捏年轻人,大多选择把重心和资源放在品牌营销上,产品基本是代加工。甚至且可以明显看到,当一种产品火了,其他品牌就开始跟风复制,导致行业深陷同质化。

近些年,也有越来越多的声音开始质疑这些网红品牌是智商税,“没效果”“吃了白吃”等声音不绝于耳。

相比之下,汤臣倍健更为谨慎。汤臣倍健更愿意把消费者称呼为家人和朋友,其董事长曾公开提及一个原则,自己的小孩、自己的家人和朋友不吃的产品绝对不能生产。这一理念也体现在其自建工厂、投入研发等动作中。看着通过直播走红的竞品们在卖噱头的路上狂奔,汤臣倍健则走上脚踏实地的创新之路。

从市场表现来看,汤臣倍健在新锐品牌冲击下仍保持良好市场份额(2024 年市占率 9.3%),这与其构建的 “研发 – 产品 – 品牌” 链路存在关联 —— 其自主化布局在品质把控与需求响应上具备了特有的优势。

先从研发能力看,可能有人会觉得汤臣倍健轻研发,可纵览A股目前部分医药上市公司更多呈现出来是消费股的财务特征,即销售费用率大于研发费用率,与汤臣倍健异曲同工。而在VDS企业被允许宣传的功能被严格规范,和鼓励创新的双重监管背景下,汤臣倍健选择持续、有重点的稳步推进研发才是更明智的选择。

从公开数据看,汤臣倍健的研发投入逐步转化为产品层面的竞争力,例如 2025 年上半年新增的保健食品注册 / 备案凭证、特医食品证书,以及多款新品在电商平台的表现,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研发成果的落地效率。

%title插图%num

且与多数依赖代工或收购的品牌不同,汤臣倍健的产品力扎根于自主可控的全链条能力。不仅自建透明工厂和营养健康研究院,还通过自主培养与外延并购,形成了品类齐全、细分领域丰富的产品品牌矩阵,能覆盖儿童、年轻人、老年人等不同人群的健康管理需求。

我们以A股为例,维生素与VDS主要上市公司包括汤臣倍健、金达威、仙乐健康、百合股份等。

金达威从原料起家,通过持续并购海外成熟品牌完成产业链布局,其成品主要在境外生产销售;仙乐健康主要从事营养健康食品代工业务,没有自己的独立C端品牌;百合股份的主要收入同样来自代工业务,2024年自主品牌收入只有1.22亿。

自主可控的产品体系,让汤臣倍健既能保证品质稳定性,也能快速响应不同人群的需求,这种扎实的产品力,最终也反映在了市场的选择上。线上渠道,天猫保健食品行业618全周期新品榜单TOP10中汤臣倍健就占了4席。京东平台数据显示,1到6月,汤臣倍健钙品类成交额增速以及市场份额实现逆势增长。拥有IFF全球独家金标配方的lifespace跨境新品超燃B420益生菌,上市不到半年成为又一个亿元俱乐部“爆品”。

线下渠道,今年5月,汤臣倍健蛋白粉、钙DK、健力多氨糖以及lifespace益生菌等品类,份额环比回涨。其中,高质价比的新品钙DK带动整个品类增量突破。而6月上市首款健力多OTC硫酸氨糖,有望进一步拓展增量。另有lifespace益倍适畅护益生菌上市3个月发货量超百万盒,以小规格的产品加深品类渗透率。

03 流量博弈的隐性代价,为何短期热闹难续

除了产品的坚守,渠道上,善于控风险的汤臣倍健也是少数派,这是汤臣倍健即将拥抱肌肉增长的关键一步。

流量玩法是很多新锐品牌出圈的秘籍,但这些增长,更多只是赔本卖吆喝,据了解,在不少私域直播保健品VDS的销售额中,高达80%的毛利被私域直播平台及其线下平台瓜分。倒不如说,这种内卷的方式在消耗企业的生命力。

%title插图%num

以在抖手靠9.9元出名的白牌为例,2021-2023年连续三年蝉联全国全网膳食营养品销量第一,单抖音平台月销就破1亿,把其他品牌甩出十条街。实际上该品牌靠的是超50万达人分销矩阵,日均产出2.5万条带货视频来提升销量。

企业的心思都放到营销上了,后果就是忽略了产品。2024年央视“3·15”晚会点名了该品牌旗舰店销售的维生素矿物质软糖钠含量不足标签值的80%。同年,其复合维生素软糖也因钠含量不达标被市场监管总局通报……

随着行业对直播带货渠道监管日趋严格,天猫等电商平台也开始对“蓝帽子”产品、自主品牌倾斜。行业合规发展的趋势,其实更利好强产品力品牌。

此外,当淘宝、美团通过外卖大战抢占“即时零售”市场,更多人开始意识到线下渠道,或者说全渠道布局的重要性。

%title插图%num

首先,线下渠道的销量一点都不差。近年来,权健事件、政策监管和消费客群年轻化等加剧了VDS渠道变革,直播等电商取代直销成为最大渠道,但药店、商超等门店仍是线下渠道布局的核心,采用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全渠道运营仍然是零售增长的破局之道。

其次,线下渠道的产品壁垒更高。不少药店要求售卖的VDS必须有蓝帽子信用背书,这将长期有利于重功能产品的渗透。

最后,随着流量红利的消失,面对高昂的线上获客成本,可以看到,近几年从电商起家的新品牌,也正在积极布局线下商超、母婴店、药店等线下渠道。从当下的趋势来看,坚持全渠道模式的汤臣倍健更具备穿越周期的韧性。

这种全渠道的韧性,不仅让汤臣倍健在当下行业内卷中守住了利润基本盘,更让它具备了抓住行业红利的底气,毕竟,当市场规模持续扩张时,能沉淀渠道信任、保障产品品质的企业,才能真正将行业增长转化为自身的“肌肉式增长”。从更长远的视角看,中国VDS市场预计2027年规模突破4000亿元,且目前行业渗透率较低,有理由相信汤臣倍健未来将迎接新增长期。

风物长宜放眼量,当VDS行业还陷在 “流量博弈” 内卷里,汤臣倍健这几番操作之下拥有了穿越周期的能力 。短期流量红利易随市场环境变化消退,长期竞争力往往与产品品质、渠道沉淀、研发积累相关。毕竟,能穿越周期的从来不是一时的热闹,而是这样把每一步都踩实的 “硬功夫”。

*题图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