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股市午评:11.23盘面分析及操作策略

  23日早盘两市涨跌不一,沪指微涨0.01%,深成指跌0.02%,创业板指跌0.11%。盘初沪指窄幅震荡,几度翻绿,创业板指震荡翻红并冲高,收复2800点后于上方震荡整理。10:30后,三大股指逐步走高,临近午盘,题材股回落,指数涨幅收窄。

  截至午间收盘,沪指报3644.7点,涨0.39%,成交2339亿元,深成指报12755.1点,涨0.42%,成交3866.9亿元,创业板指报2823.69点,涨0.84%,成交1062.41亿元,两市半日58只非ST股涨停,3股跌停,共计成交6205.9亿元,上周五早盘成交6111.6亿元。

  盘面上,高送转填权行情分化,洛阳钼业、和邦生物、精达股份、大橡塑、顺荣三七、梦吉家纺、浙江美大、中弘股份、中央商场、力源信息等涨停,上周五涨停的部分个股筹码松动,深康佳、光洋股份、汉缆股份、升华拜克等涨停后出现回落,连续涨停的光华科技盘中跌超9%;IP流量变现概念表现强势,中文在线、华策影视涨停,长城影视盘中涨停,禾欣股份、奥飞动漫、华录百纳等大涨。创投概念、二胎概念、移动支付、次新股等板块表现活跃。虚拟现实概念大幅回调领跌两市,充电桩、石油行业、 民航机场等板块下跌。

  个股方面,定增募资5亿涉足无人潜水器,三力士涨停;终止筹划收购资产,智慧松德牌涨停;携手卓健科技发力移动医疗,英特集团涨停;定增打造“智慧红豆”,红豆股份涨停;终止重组补涨需求强烈,富瑞特装复牌一字板;拟募资10亿元投向光伏及现代农业,哈高科封涨停;拟收购互联网行业公司,凯瑞德封涨停。

  【市场分析及操作策略】

  西部证券:技术层面分析,均线系统多头排列形态得到良好延续,KDJ指标在高位持续反复钝化的情况也意味着整体强势并未转变,短期围绕年线的拉锯走势实际也在情理之中,一方面,3600-4000点区域本身是前期的筹码密集区,也是上一个K线构筑的箱体平台,本身就难以快速有效突破;另一方面,结合前期突破60日均线后,指数已经通过6—7个交易日来考验该均线的支撑有效性分析,在年线附近的整固自然需要更长时间来完成。适当整固不仅有利于消化筹码密集区的浮筹,也为后市继续冲击半年线压力而不断蓄势。操作策略上,建议投资者保持七、八成仓位的同时,积极调整持仓结构,可适当减仓券商、充电桩、信息技术等短期涨幅已经较大的板块,及时落袋为安,同时可逢低逐步布局化工、医药、农业等补涨要求较为强烈的品种。

  兴业证券:加强交易可以在下阶段获得更大的超额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短期三季度成交密集区未有效突破前,指数震荡反复难免,但是,系统性风险不大,中级行情的下半场尚未结束。毕竟当前“钱多、资产荒”的大背景下,至少优质新兴成长股和主题投资将持续反复地活跃。 首先,震荡中优选成长和主题有超额预期年化预期收益。成长股不仅是本轮中级反弹的核心,也是未来中国经济转型、改革、创新的主战场。过去几年,转型成长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中期来看,成长股可以通过外延式收购、不断地加杠杆,从而推动业绩增长和股价上涨的正反馈。短期要获得超额预期年化预期收益还是依靠优选那些更新更炫的细分行业的中小成长股,继续看好先进制造业(新能源汽车、核电、高铁、机器人等)、现代服务业(传媒、健康、体育、文化等)、互联网,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和虚拟现实产业链可以深入淘金。 第二,传统产业的交易型机会,要进一步强化交易。一方面,国企改革受益板块可以找补涨机会。得益于混合所有制改革、国有企业的功能界定与分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等细则的出台,国企改革推进速度快于市场预期,在上海、深圳、广州等地步伐明显加快,一批公司相继停牌。另一方面,高铁、电力、军工、电力设备、非银这些行业景气度还好或者政策还比较友善的板块,容易吸引人气,适合在箱体震荡阶段做交易。第三,配置型机会:(1)消费型绩优股攻守兼备,适合此前踏空的投资者。传统的包括白酒、家电、医药等,消费升级的包括传媒、旅游、轻工制造等行业的绩优股,四季度估值切换带来补涨机会。(2)维持稳定高股息率的大盘权重股:“类债券”,适合拥有较低资金成本的机构投资进行大类资产配置。

  国金证券:A股行情寒冬不“寒”。首先,10只新股如期发行,共募资超过42亿元,冻结资金近1万亿元,在今年以来申购冻结资金中不算高;且新股发行早在11月上旬市场已有所预期,上周二、三,市场“慢扫雾霾”中也反映了其预期,既然市场上周最终还是选择了继续上行,表明市场很大程度上已较为充分消化。新股发行对市场的影响有限,而且新股上市后的强势表现,也有可能继续推动市场“赚钱效应”,或再次吸引资金对“次新股”的青睐。其次,各家机构对于2016年一季度A股行情大多有一个较为乐观的预期,在这种预期下机构投资者一般都会选择提前布局“春季行情”,布局时间窗口也就仅仅在这一个半月的时间,由此机构在当前时点上仓位难以大波动。此外,站在当前,至少可以肯定的是没有太多机构会认为明年的宏观经济是一个复苏的逻辑,而且我们也不认为明年市场是新的一轮指数高度被彻底打开的牛市,因而难以产生明显的风格转换。此时继续看好符合经济结构转型,符合产业升级的相关板块,尽管其估值上存在弊端,但在目前的环境中,依旧有其存活的土壤。行业上介绍“新能源汽车及产业链、计算机(信息安全、大数据)、环保”等;主题上介绍有事件或政策预期驱动的“体育、军工、IP收费、VR(虚拟现实)、养老、迪斯尼、能源互联网、国企改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