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仑:不做勉强之事

%title插图%num
封面图 | 《人生一世》剧照

01

问:

冯叔,我是一个年轻的创业者。时常听一些前辈说,「做生意,谦虚的态度非常重要,别觉得自己在一个行业摸爬滚打了几年,就在这个领域全知全能了。公司创始人一旦开始膨胀,那些他不能掌控的事情、他意想不到的风险,就会在某个时候突然将公司击溃。」您觉得这个说法对吗?您怎么看?

冯叔:

谦虚的态度当然是需要的。只不过,我觉得这个事儿可能也是有条件限制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

举个例子。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刚开始创业时,肯定会有不服气的那一面。对许多事情,会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与征服欲,想要改变,想要颠覆。这个时候,难免就会显得不怎么谦虚。

有句俗话叫「背着手撒尿——就是不扶(服)」,说的就是这种状态。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们刚从海南到北京做房地产的时候,曾经看上过北三环附近的一块地。那儿的地理位置非常好,归一家事业单位所有。我们开车路过的时候,就停下来看,想征服它。之后我们还和这家单位签了一份协议,派了一个工作组过去。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都很激动,总想把这个事搞定。当时遇到的阻力很大。但是阻力越大,我们就越想把这块地拿下来,把这个事做成。但是到最后我们也没能成功,还是放弃了。

在那个年龄段,我们也曾经不那么谦虚,不服输过。

往往是人到中年以后,认识到自己能掌控、可以预期的东西很有限,开始认为谦虚谨慎是美德,任何时候自己都不应该膨胀。

到了我现在这个年纪,别说谦虚,说话的欲望都会降低。和以前相比,我现在说话要少很多了。

前一阵子我和一个朋友一块儿吃饭。他突然对我说,「感觉你最近话好像有点多,说那么多话有什么用呢?」

我回答说,「说话有什么用?就和呼吸、放屁一样,证明我还活着。一个人,如果不呼吸、不说话、不放屁,那他就没有活着。既然活着,就会呼吸、放屁,就会说话。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你感受到了我在呼吸,感受到了我放屁的气息,听到了我说的话,说明你也活着。也就是说,我的这些行为,一方面证明我活着,同时也证明别人活着。」

朋友就接着开玩笑说,「那咱们还是少证明一点,别证明那么多。」

讲这个故事,我想说的是,人在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背景时,对自己的认知是不一样的。

二十多岁的时候,往往会有股子不服输的劲。但是,到了今天,我周围很多同龄的朋友都常说一句话,「不做勉强之事」。

有一次,我和几个老朋友在一块儿聊天,也谈到了创业这几十年的一些经历和感悟。

一个朋友说,「我二十多岁开始创业,折腾几十年,六十多岁,到了退休的年纪,也一定要收好场。开场容易收场难,所以还得继续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谦虚谨慎,不勉强自己,不为难别人。这是我们现在的一个状态。但这未必会是一个二十多岁刚开始创业的年轻人的状态。

02

问:

有时候,我也会怀疑自己到底适不适合创业。也想请教您,您觉得应该有什么样的素质,才可以去创业,或者说什么样的人创业比较容易取得成功?

冯叔:

一般来说,创业者中,这三类人往往做得不错。

第一种是极端喜欢一件事,而外部条件有所欠缺,于是自己去做。

比如琉璃工房的杨惠姗,她本来是一名演员,她先生是导演。可是她就是喜欢琉璃,甚至别人做的都没她做的好,于是她就干脆自己做。

类似的创业者很多,有人喜欢写软件,有人喜欢炒菜,等等,因为极端的爱好,然后走上了创业的道路。

第二种是因为有一个使命和愿景,为了实现这个使命与愿景,然后去创业的。

比如马斯克,非要把人弄到火星上去,让我们人类去火星变得不困难,这是他的使命。马云说,「要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这是他创业之初就有的使命感。

当然,相比马斯克与马云的这种宏大使命感,也会有一些小使命,比如我认识一个医药公司的老板,他就是想攻克一种疾病,想让治疗这种疾病变得容易且便宜。

那么,什么叫使命?使命就是做这件事的发心和理由,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有了发心之后,它就会推送着自己去为之行动。

要想「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那就得去专门做一个商业模式,来改变商业的基础设施。要攻克一种疾病,就得不停地研究药物。

第三类创业者,是把创业当成技术活。

这类人就是所谓的创业「老司机」,他们很可能长期在大公司里做管理或者做投资,收入很好,也看过了很多的创业,生活没什么太大压力,然后拿点钱出来做一个事情。

我认识一个牛排店的老板,他曾经在国外待了很多年,很喜欢吃牛排,回到北京以后,就开了家牛排店。当然,他自己有别的工作,收入也很高。他很懂得怎么去架构团队,怎么找到好的大厨,怎么去找到合适的店面,怎么去装修,等等,他是熟手。对他来说,创业是个手艺活。

一般来说,创业难的是找钱,找合伙人,找到好的商业模式。这些都齐备了,创业才能比较好地走上轨道。对「老司机」而言,这些都相对容易一些。因为把创业当做手艺活,他们就不害怕创业,而且多数时候都能做得好。

我有一个朋友,早年间也是做房地产。然后有一阵他就不做生意了。后来因为一些原因,他又出来创业,拿上亿的资金收购了一家企业,一两年以后,又卖掉,赚一个多亿,然后又歇着了。最近这两年,他又开始创业。

我认识不少这样的连续创业者,有一些每一个生意都做得很不错,就是因为他们已经掌握了这中间的很多规律。

当然,不管是这三类里的哪一类,其实都是少数人。也就是说,可能大部分人都不适合创业。

创业首先是在做一个人生的冒险,要承担很多责任和风险。而多数人其实更适合安稳的工作,按照自己的能力、兴趣、居住地,去做一份自己胜任的工作,等挣到一定的钱了,再做点投资,这样也挺好。但这和完全意义上的创业,是很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