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国资本市场发生两件大事:寒武纪股价超越茅台成为“A股股王”,给英伟达代工的工业富联市值突破1万亿大关。
这两大标志性事件的出现,意味着AI板块已经进入到“彻底疯狂”的状态。
在宽基指数中,科创板50指数由于涵盖了中芯国际、寒武纪、海光信息这些AI芯片巨头,导致半导体企业市值占比超过一半以上。
这一特点,让科创板50指数成为宽基指数中的头号大明星。
大涨又大跌,什么是交换芯片?
科创板50指数中,除了中芯国际、寒武纪、海光信息这些几千亿市值的半导体巨头之外,还有哪些在散户中知名度不是特别高,但有一定实力的AI类公司呢?
笔者在研究之后,还真发现了一家,比如做以太网交换芯片的盛科通信。
先来看公司股价表现情况。
4月-8月初,盛科通信基本上是横盘整理状态,但8月12日突然放量暴涨近20%,之后一路上涨,8月20日出现20cm大号涨停,8月25日盘中一度大涨超过17%,来到历史最高价152.8元,较8月初股价启动前,短短10个交易日暴涨130%以上。
之后,盛科通信股价出现回调走势,9月2日大跌近12%,较8月25日的最高点,短短7个交易日下跌近30%。
盛科通信近期的走势,有着浓厚的科创板公司特征:涨跌幅度都很快、都很大,低位买进的短期能获得暴利,高位买入的短期容易“关灯吃大面”。
说白了,科创板公司的股价涨跌,短期看情绪面因素要远大于基本面。
盛科通信位于科技重镇苏州,2023年9月14日在科创板上市,主要产品是高端交换芯片,业务覆盖芯片设计、流片验证、客户适配等流程,也被誉为国产交换芯片第一股。
很多人要问了,啥是交换芯片?
交换芯片就像网络世界的邮局,专门负责把数据包准确、高效地送到该去的地方。
交换核心的作用可以用一句话概括:让不同设备之间能“说话”,还能管好“说话”的规矩。
比如,当你用手机刷视频、发消息时,数据会先送到交换芯片这里。交换芯片就像个智能快递分拣员,通过查看数据包上的“地址标签”,决定从哪个端口把数据包转发出去,确保信息不跑错地方。
简单来说,交换芯片就像网络的神经系统,让设备能高效、安全地互相传递信息。没有它,你刷视频会卡,发消息会延迟,连智能家电都玩不转。
交换芯片,谁是全球一哥?
交换芯片的科技含量高吗?说实话还真不低,作为芯片级“交通大脑”,交换芯片的技术设计复杂度比较高,它需解决高密度端口设计、低延迟转发、高可靠性三大核心难题。
而且,交换芯片的研发成本高昂,量产难度很大,极为烧钱和烧时间。
研发量产难度大也就算了,交换芯片的客户生态壁垒也很高,客户认证周期还非常长,通常起码数年才能进入客户的圈子。
交换芯片的市场格局是,博通、Marvell(美满科技)占据全球商用交换芯片90%以上市场份额,国产自给率非常低。
尤其是头号巨头博通的技术优势很明显。
2022年,博通就已经量产交换容量51.2Tbps的芯片,盛科通信到2024年才小规模量产25.6Tbps产品。
2025年6月,博通宣布正式交付最新一代的数据中心交换机芯片Tomahawk 6。
其单芯片交换容量为102.4Tbps,较现有以太网交换机带宽翻了整整一倍,而且支持超大规模GPU集群互联,单颗芯片可驱动10万张GPU协同工作。
端口速率上,博通的支持64个800G端口,盛科通信的支持128个400G端口。二者端口密度接近,但博通单端口带宽更高。
工艺制程上,博通的Tomahawk5采用5纳米制程,盛科通信的Arctic系列采用16纳米制程,二者制程差距比较明显,影响产品能效比与集成度。
功耗控制上,博通CPO技术功耗较传统方案降低70%,盛科通信则是没有查到数据。
从这以上几点看,盛科通信跟博通的差距很明显。
这也体现在两者的市值差距上:博通市值1.4万亿美元,即10万亿左右人民币,盛科通信目前市值450亿左右。
也就是说,博通市值是盛科通信的200多倍。
不过,盛科通信手里专利倒是不少。截至2025年6月,盛科通信累计申请知识产权1465项,其中发明专利占比94%;授权专利723项,含538项发明专利;多项技术获中国电子学会“国际先进、部分国际领先”认证。
需求大爆发,盛科通信加大研发投入
在这波AI热到来后,无论是博通还是盛科通信,股价均出现了大涨,根本原因是,AI时代全面到来后,对交换芯片的要求显著提升。
AI大模型训练参数量呈指数级增长,需千卡级、万卡级GPU集群协同,单卡间通信带宽需求从200G/400G向800G/1.6T升级,交换芯片需支持102.4Tbps及以上交换容量,单芯片端口密度提升至64个800G端口。
此外,大模型训练对网络延迟敏的感度也从毫秒级提高到纳秒级,对交换芯片的算法架构的要求进一步提升。
交换芯片在设计端需要攻克架构、算法、可靠性三重技术高峰,在生态端需要突破客户认证与供应链壁垒,在未来还要满足AI与可编程化的需要。
目前,盛科通信多个核心产品的市场定位面向数据中心、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其技术可以为AI算力提供支持。
从业绩上看,2023-2024年,盛科通信营收分别为10.37亿元和10.82亿元,算是比较平稳,但扣非后净利润分别为-0.665亿元和-1.085亿元,下滑较大。
主要原因是公司2024年研发费用同比激增36.4%,达到4.28亿元,占营收比重高达39.61%,远超2023年的30.28%。
2025年上半年,盛科通信主营收入5.08亿元,同比下降4.56%;净利润-2368.91万元,同比上升58.36%;扣非净利润-6281.53万元,同比上升21.62%。
其中二季度主营收入2.85亿元,同比上升2.53%;净利润-849.13万元,同比上升83.29%;扣非净利润-2622.2万元,同比上升54.91%。
从业务发展来看,公司成为新华三、锐捷网络等国内头部企业的供应链中,这对公司未来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总的来看,盛科通信业绩是亏损的,但研发投入是加大的。这种类型的公司,不能按短期的业绩评价高估还是低估,要看长期发展。在国产替代的大背景下,盛科通信技术能否获得更大市场份额,还要靠产品实力说话。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