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武凯
沉寂近两年后,威马汽车公众号在9月6日早间发布了一份《致供应商白皮书》(下称“白皮书”)。
白皮书称,深圳翔飞汽车销售有限公司(下称“翔飞”)已成为威马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威马智慧出行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威马智慧出行科技有限公司、威马汽车制造温州有限公司(下称“威马四公司”)的重整投资人和新股东。
威马汽车温州制造基地 图片来源:时代周报记者摄
根据4月3日法院裁定批准的重整计划,翔飞已接管威马四公司,正在全力以赴推动威马EX5和E5车型在温州基地快速恢复量产。白皮书还提到,新公司将在法院批准重整后按计划、按比例清偿供应商货款,同时新公司获得了温州市政府的多项支持,包括融资支持等。
新威马还制定了分三步走的2025-2030经营发展规划。首先是复兴阶段(2025~2026):2025年9月复产EX5/E.5车型,确保年产销1万辆,争取实现产销2万辆;同时海外布局泰国KD工厂(组装工厂),开拓东南亚及中东市场。2026年量产10万辆。
威马汽车此前拥有武汉、温州两大生产基地,此次白皮书仅提及温州基地。时代周报记者向新威马方面发函,试图了解武汉基地复产规划、温州基地复产进展等详情,截至发稿未获答复。
先期投资10亿元
在初期,翔飞预计投资10亿元用于设备升级、供应链恢复和产品研发等。翔飞还承诺将集中集团力量,并已组建一支143人的团队以支持新威马汽车复工复产。
威马汽车公众号在9月6日发布的白皮书主要分为法院批准重整计划、温州政府支持、新威马规划等6部分内容。
“白皮书”部分内容 图片来源:威马汽车微信公众号
白皮书首先提到,翔飞已根据法院4月3日的《民事裁定书》开始重整威马旗下4公司,并根据债权金额多少进行不同方式的清偿:金额在15万元(含15万元)以下的普通债权人,将在法院批准重整计划后的6个月内清偿;金额在15万元以上的普通债权人,超过15万元部分将根据债权比例清偿。
白皮书也提到,新威马汽车的复工复产“得到上海市政府及相关部门、温州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在6月26日的复工复产汇报会上,温州市政府表示了肯定并将给予全力支持,包括但不限于政策与协调支持、融资支持、信用评级恢复等。
温州市某威马汽车店 图片来源:时代周报记者摄
此外,温州市政府还将在符合法律法规的情况下给予补贴、政策支持,并帮助进行市场和品牌推广等。
新威马的总体复工复产规划大体包括三个阶段:即2025-2026年复兴阶段、2027-2028年发展阶段、2029-2030年跨越阶段,各自目标分别是年产销1万-2万辆汽车;年销量25万-40万辆并启动IPO筹备;年产量100万辆并实现1200亿元营收。
具体到今年:新威马汽车计划保底生产1万辆EX5和E5车型,力争2万辆,预计收入10亿-20亿元。此外A00级轿车和小型SUV的引入,合计产量1万辆,将进一步多元化收入来源。
威马的最后一搏?
威马汽车是国内最早的一批造车新势力,由吉利集团前高管、沃尔沃中国区前董事长沈晖一手创立。
2022年年底威马汽车被曝经营危机后,其武汉、温州两地工厂相继停滞。时代周报记者于2023年2月底实地探访温州工厂时,工厂已无生产痕迹、仅有保安人员留守,当地门店打折出售库存车辆。武汉工厂也是“人去厂空”。
威马汽车曾尝试引入新的股东,如在2023年1月,威马汽车宣布Apollo智慧出行集团有限公司与威马集团达成有条件买卖协议,并建议配售股份款项总额将约为39.18亿港元,建议临时融资约人民币7.2亿元。同时,威马持有股东承诺常备融资15亿港元。
不过此事后续无实质性进展。
威马汽车的接盘方——翔飞背景引人关注。该公司名义上从事汽车销售和租赁,实际上可能与宝能系有所关联。据新京报报道,翔飞的实控方为宝能系资本。在天眼查上,翔飞与宝能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宝能汽车”)拥有相同的电话和邮箱。
宝能汽车是宝能集团于2017年创立的汽车公司,但自身发展困局重重。天眼查显示,宝能汽车被执行金额超85亿元,还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
在6月,有媒体报道称威马汽车产品已入驻宝能汽车的展厅。
翔飞与新威马汽车表示,新威马的振兴是重建温州新能源汽车生态系统的独特机遇。此举得到了政府的强力支持,以及翔飞在财务和运营方面的承诺。法院批准的重整计划确保了处理历史债务的公平透明,使新威马汽车能够专注于生产和增长。
分析人士认为,威马汽车作为早期最受关注的新势力品牌之一,其破产风波重创了市场的信心。并且当下市场竞争远比此前激烈,即便引入新的股东进行重组,新威马汽车面临较大挑战。
同时据金融界等媒体报道:威马汽车重整计划要求战略投资人后续投资超百亿,用于偿债和复产。若此金额属实,对新股东提出了较大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