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快刀财经 ▲ 做您的私人商学院
宁德时代赌的是既是自身,更是中国制造的全球化未来。
作者:朱末
来源:快刀财经(ID:kuaidaocaijing)
日赚1.7个小目标,半年进账300亿,宁德时代又赢麻了。
就在最近,宁德时代发布了上半年成绩单,总营收1788.86亿元,同比增长7.27%;归母净利润达到了304.85亿元,同比增长了33.33%。
都说“高处不胜寒”,随着自身体量越来越巨大,还想维持较高速度的增长,难免会遇到瓶颈期,“宁王”似乎打破了这个规则。不仅利润增速远超营收增速,其他账面数据基本也是全线飘红,说明宁德时代不仅卖得多,还赚的更多。
作为全球领先的锂电池企业,宁德时代的产品包括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据SNE Research数据显示,在储能领域,宁德时代连续4年储能电池出货量排名全球第一,2024年全球市占率为36.5%;在动力电池领域,宁德时代连续8年装机量排名全球第一;2025年上半年,宁德时代继续霸榜动力电池市场全球第一。
把时间线再拉长一些,伴随着中国和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宁德时代在过去十年可谓“一日千里”。2014年,宁德的收入才8.7亿元,到2015年已经猛增至57亿元,这还仅仅是开始。
2021年,宁德营收突破1000亿大关,并于2023年达到4000亿历史新高。从2014年到2023年,宁德仅营业收入从不足10亿增长到4000亿,创造了营业收入10年增长460倍的神话。
由一个不起眼的地方企业成长为全球新能源电池产业的领军者,每三辆新能源汽车中就有一辆搭载其电池,宁德时代创造了无数“奇迹”。
但不为大众所知的B面是,成为行业一哥的道路上,宁德时代靠拼也靠“赌”。网上流传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喜欢的字画是“赌性坚强”,有人问过他为何不挂“爱拼才会赢”,曾毓群回答:“光拼是不够的,那是体力活,赌才是脑力活。”
这句话成了宁德时代发展史上的生动注脚,不怕押注未来,甚至不惧一开始就被质疑。
01
顶着日韩垄断压力
一头闯入电池行业
宁德时代的故事,从一个小城里的创业梦开始。
说起宁德时代,就绕不开董事长曾毓群。9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浪潮席卷全国,无数人“下海”创业,但对彼时的技术人才来说,留在国企是主流选择。
从中科院获得硕士学位后,曾毓群进入广东物资厅下属研究院工作,但曾毓群的内心并不耽于安逸的生活。1999年,在朋友的牵线下,他做了人生中的重大选择——辞职创业,与香港华宝通信(Amperex Technology Limited,简称ATL)合作,开始研发聚合物锂电池技术。
这个决定堪称“豪赌”。彼时,电池行业被日本、韩国垄断,日本科学家吉野彰以钴酸锂为正极、以碳材料为负极开展实验,结果大获成功,性能、安全、成本全面突破,1991年,索尼火速推出全球首款商用锂电子电池,轻巧高效,一炮打响,日企迅速扩张,一度占有全球九成市场。
不甘落后的韩国财团也举国追赶,LG化学、三星SDI强势冒头,疯狂地扩大规模、提升产能,中国连入场券都拿不到。
要知道,一条完整的动力电池产业链,需要矿产资源、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制造设备、电池管理系统、质量控制流程……日韩已将这些环节高度集成,构建起稳固闭环,中国因为技术、产业、资本的薄弱,被远远甩在了身后。
即便如此,曾毓群并没有丧失追赶的雄心,反而被激发了斗志。创业之初,ATL花费100万美元从美国贝尔实验室购买了聚合物锂电池专利授权,却发现存在电池鼓包变形的致命缺陷,全球20多家获得授权的企业都无法解决这个问题。
曾毓群带领团队在实验室里研究了两个多星期,最终通过调整电解液配方成功解决了电池鼓包问题,使ATL成为全球唯一实现该产品量产的公司。
靠着对技术的钻研,ATL一步步成长为世界知名的手机电池公司,为摩托罗拉、诺基亚、索尼等品牌供货,并成为北京奥运会电动大巴的供应商。
2005年,日本TDK看中ATL,将其收购,曾毓群成为TDK旗下ATL的大中华区总裁,曾毓群得以建立起身后的行业人脉、团队基础与技术储备,也为他下一场更大的战役埋下伏笔。
各种政策的密集出台,使曾毓群敏锐地意识到,新能源汽车带来的机遇,将比之前手机市场更加辽阔。不出曾毓群所料,2009年1月,国家发起了“十城千辆工程”,轰轰烈烈的新能源补贴运动正式打响:混合动力汽车每辆最高5万,10米以上的混合动力客车每辆最高42万;纯电汽车每辆6万,10米以上的纯电客车每辆50万。
见时机已然成熟,曾毓群果断跳出“舒适圈”,带着ATL车载电池团队独立出来,在家乡宁德成立了一家新公司,并以家乡的名字命名为“宁德时代”。
更多蓝图在曾毓群的执掌下,徐徐展开。
02
接下宝马苛刻订单
宁德时代横空出世
转机很快接踵而至。
2012年,华晨宝马为旗下首款电动车“之诺1E”寻找电池供应商。虽然订单量不大,但要求却高的离谱,生产标准更是长达800多页,包含材料选型、生产工艺、安全测试等各个环节,还都是未翻译的德文,难度可想而知。
由于对韩国三星和德国博世都不太满意,几经辗转,宝马最终找到了刚才ATL独立出来的宁德时代。曾毓群做出了第二次“豪赌”,力排众议接下这个“烫手山芋”,并不惜代价建立了当时亚洲最大的测试中心,几乎投入了所有人力和资源,带领团队一点点吃透宝马的生产标准。
在成百上千次的试验与优化后,宁德时代的攻坚团队通过优化电极材料、改良电解液配方、调校电池管理系统,在每个细节上都达到了宝马的要求。经历过地狱般的磨练,这次合作为宁德时代走完动力电池研发、设计、开发、认真、测试的全流程提供了宝贵经验。
宝马光环效应为宁德时代带来了巨大声誉,一战成名后,宁德时代得以迅速打开市场,相继拿下长安、吉利、奔驰、大众、北汽、长城等一众车企。宁德时代装机量迅速攀升,2017年,宁德时代超越比亚迪和松下,问鼎世界第一,成为动力电池之王。
2018年6月11日,宁德时代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打破创业板募资纪录,开盘首日市值逼近800亿元。上市后宁德时代市值一路飙涨,到2020年12月,其市值已经突破7571亿元,股价涨幅达1192.76%。
值得一提的是,在发展的关键节点上,曾毓群还曾面临至关重要的方向选择。当时动力电池有两大技术路线: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
竞争对手比亚迪走的是磷酸铁锂技术路线,曾毓群则选择了后者,重金研发三元锂电池,恰逢政策鼓励能量密度更高、续航时间更长的车型,宁德时代又一次赶上了政策的风口。
2020年,宁德时代选择逆势扩张产能,扩产总支出超1000亿元,研发人员超4000人,赶上了电动车爆发的关键阶段,一夜之间成了行业核心玩家;2021年7月,宁德时代发布第一代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达全球领先水平,宁德时代被世界经济论坛评为灯塔工厂,宁德时代股价攀升至639元的高点,成为资本市场当之无愧的主角,“宁王”这个称号几乎成了系能源的代名词。
2022年,宁德时代发布第三代CTP技术——麒麟电池,通过结构创新将体积利用率提升至72%,实现1000公里续航,逐渐打破单一化学体系边界。期间,曾毓群没有只盯着电池生产,还搭建了电池材料和回收的闭环系统,构建起从材料、电池、回收到能源管理的全链条生态。
宁德时代的野心,可见一斑。
03
重金投入布局海外
意在未来“话语权”
在国内份额取得绝对领先地位后,国内市场的增长趋近饱和,无论是为了业务的扩展,还是应对潜在竞争威胁,都需要进一步加大全球化步伐,以提升自身综合竞争力。
曾毓群做出了“第三次豪赌”,放话“谁到海外,谁就是公司的英雄,走出去,到海外去”,坚定出海之路。海外市场的蛋糕足够大,但也暗潮汹涌,既有日韩的冲击,还有海外电池法案等地缘性高墙,站住脚才算顺利。
为了能在欧洲撕开一道口子,宁德时代耗费了不少心力。业界众所周知,欧盟对待中国动力电池企业落地建厂的态度是纠结的——一边担心依赖中国电池会削弱本土企业的竞争力,另一边又担心强硬措施影响本土电池企业发展,拖累汽车电动化进程。
矛盾之下,欧盟新电池法对中国电池企业提出了严苛要求,中国电池工厂想要落户欧洲,从敲定图纸,到审批建设,再到劳工关系和环保合规,整个建设周期要比国内长得多,往往一条生产线的环保投入,就抵得上国内三个工厂,且还要考虑最后项目搁浅的可能性。这意味着,即便耗费了巨额资金,回报也是未知数。
虽然困难重重,但这张“欧洲通行证”对于宁德时代来说,势在必行。对于宁德时代来说,在欧洲设厂,是应对长期挑战、获得欧盟市场准入的唯一选择。
早在2018年7月,宁德时代就斥资2.4亿欧元,在德国图林根州投资建设一座锂电池工厂,这是其首个海外生产基地;次年,又为该项目新增投资至18亿欧元;德国工厂于2023年1月启动,目前已实现盈利。
2022年,宁德时代宣布在匈牙利德布勒森市投资建设电池工厂,项目分三期,总产能为100GWh。匈牙利地处欧洲中心地带,区位优势明显,并且聚集了奔驰、奥迪等一批整车企业,德布勒森工厂能帮助宁德时代更好地响应欧洲客户的需求,是完善全球战略的重要一步。
2024年12月,宁德时代宣布与全球知名汽车制造商Stellantis(雪铁龙母公司)携手在西班牙设立合资公司,并以合资公司为主体在西班牙建电池工厂,主要生产磷酸铁锂电池,年产能规划50GWh,投资总额300亿元,预计在2028年全面投产。
整个西班牙工厂建设时间长达四年之久,以国内动力电池工厂1-2年的建设周期来看,西班牙项目的生产周期已是国内的三倍左右,但与这点“代价”相比,宁德时代在这场博弈中其实占据了上风。
工厂直接建在Stellantis的园区内,可以省去30%输配电损耗,实现成本与效率双赢。最关键的是,Stellantis罕见地接受宁德时代全流程技术管控,提前锁定了未来规则制定权。
由此,宁德时代的欧洲工厂“三角矩阵”形成。为了规避风险,宁德时代还在技术授权模式(LRS)下,与多家国际车企合作,当欧洲车企用上“宁德标准”的电池,一场定义未来能源文明的权利转移,已在悄然发生。
商业世界向来冷酷,只要上了牌桌就会有输赢。宁德时代赌的是既是自身,更是中国制造的全球化未来,看准趋势,把握机会,穿越周期,是宁德时代稳坐行业龙头宝座的诀窍所在。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配图仅供参考,无指向性及商业用途)
参考资料:
1.科技新知《宁王入“港”出海》
2.赛博财科《宁德时代,从“宁德小镇”到新能源王者》
3.21世纪商业评论《宁德电池之王,狂投欧洲800个亿》
快刀财经已同步入驻:36氪、虎嗅网、钛媒体、i黑马、品途网、商界、趣头条、砍柴网、梅花网、艾瑞专栏、亿欧网、创业邦、知乎、雪球、今日头条、百度百家、界面新闻、一点资讯、网易号、搜狐自媒体、凤凰网、新浪财经头条、新浪看点、UC大鱼号、天天快报、企鹅自媒体、投资界、思达派、猎云网、简书等30多家自媒体平台。
快刀财经
社群 | 内容 | 连接 | 商学院
商业快媒体、思维孵化器、价值试验场和洗欲中心。专注互联网以及互联网正在影响的其他行业。有趣、有料、有态度,加入我们,拥有您的私人商学院。致力于为用户提供营销策划、社群电商、创业投资和知识充电服务。
投稿、转载、内容合作,请添加微信ikuaid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