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汇智能:新增业务布局或晚于同行 自称核心技术专利自主研发或现信披疑云

《金证研》北方资本中心 含章BR&*DL/作者 廉贞 映蔚/风控

回顾2025年上半年,A股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再上新台阶,全市场超8,100亿元,同比增长3.27%。具体分板块来看,创业板、科创板、北交所研发强度分别为4.89%、11.78%、4.63%。而将“目光”转向此次冲击北交所的广东华汇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汇智能”),其近三年研发投入占比不及同行均值。

在业绩方面,2022-2024年,华汇智能营收及净利双增长。2021年,华汇智能首套研磨系统研制成功并完成向客户发货,2022年研磨系统实现销售收入且贡献超九成主营业务收入,而该业务布局或晚于同行。且2024年,华汇智能业务招待费占销售费用比重“畸高”于同行均值。此外,华汇智能客户集中度或高企、连续“失血”的情况同样值得关注。另一方面,2022-2024年,华汇智能研发投入低于同行均值,且关于华汇智能一项应用于机械密封产品的核心技术专利来源,或现信披疑云。

一、新增业务布局或晚于同行,业务招待费占比超五成且“畸高”于同行均值

2024年3月,证监会发布《关于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要求拟上市企业的财务数据准确真实反映企业经营能力。

反观华汇智能,其2022年新增的一项业务实现销售收入,且贡献销售收入占比超九成,同年,其净利润暴增。而高增长业绩背后,华汇智能的业务招待费占比或“畸高”于同行均值。

1.1 2022-2024年营收净利双增长,同期华汇智能扣非ROE逐年下滑

据华汇智能签署于2025年3月3日的招股说明书(以下简称“签署于2025年3月3日的招股书”)、2024年年报及2025年半年度报告,2021-2024年及2025年1-6月,华汇智能的营业收入分别为0.29亿元、1.91亿元、3亿元、4.27亿元、3.51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29.2万元、2,657.1万元、4,593.4万元、6,262.19万元、4,849.98万元。

经《金证研》北方资本中心测算,2022-2024年,华汇智能的营业收入增速分别为558.5%、57.47%、42.07%,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956.51%、72.87%、36.33%。

%title插图%num

不难看出,2022年,华汇智能业绩暴增后仍保持增长。直到2024年,华汇智能的营收及净利润都实现正增长。

此外,据签署于2025年3月3日的招股书及2024年年报,2021-2024年,华汇智能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资产收益率(以下简称“扣非ROE”)分别为20.64%、77.32%、52.27%、40.37%。

可见,2022-2024年,华汇智能业绩增长的同时,其扣非ROE反下滑。

1.2 2022年研磨系统业务实现销售收入且占比超九成,而同行或在此前已布局

据签署于2025年3月3日的招股书及2024年报,华汇智能是从事高端智能装备及其关键部件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的企业,且形成了精密机械部件、锂电智能装备和数控机床智能装备的产品体系。

此番上市,华汇智能主营业务主要包括高效正极材料智能研磨系统、纳米砂磨机单机设备、其他设备和机械密封件。

2021-2024年,华汇智能研磨系统的销售收入分别为0元、1.72亿元、1.41亿元、1.39亿元,占其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0%、92.06%、47.04%、32.88%。

2021年9月,华汇智能首套高效率研磨系统研制成功并向客户完成发货。由于首套研磨系统产品得到了客户的认可,华汇智能加强了在研磨系统解决方案的产品布局,并将其业务由“设备产品”向“系统方案”进行升级。

据签署日为2025年6月25日的首轮问询回复(以下简称“首轮问询回复”),2021年,华汇智能刚开始销售研磨系统及纳米砂磨机,尚处于产品导入期。

不难看出,2021年华汇智能首套研磨系统研制成功并完成向客户发货,尚处于产品导入期,尚未实现销售,次年该业务才实现销售收入。

而对于研磨系统业务相关业务,同行的布局时间同样值得关注。

据签署于2025年3月3日的招股书,华汇智能选取的同行业可比企业分别为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先导智能”)、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利元亨”)、无锡灵鸽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灵鸽科技”)、宏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宏工科技”)、常州市龙鑫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龙鑫智能”)。

据首轮问询回复,2021-2024年,在华汇智能与同行业可比企业在锂电池应用领域系统类产品的毛利率对比中,华汇智能选取的产品为研磨系统产品自2022年存在毛利率情况,同行先导智能、利元亨、灵鸽科技、宏工科技皆在2021年存在相关产品,而同行龙鑫智能未披露相关产品“锂电池物料自动化处理产线”产品情况。

据龙鑫智能签署于2025年6月13日的招股说明书,龙鑫智能物料自动化生产线对标产品为华汇智能的研磨系统。此外,龙鑫智能称,其于2019年开始交付整体研磨工段的物料自动化生产线。

即是说,2022年,华汇智能的研磨系统实现销售收入,且同年该产品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超九成。值得注意的是,华汇智能可比公司对于相关产品或在2022年以前已布局。

再来关注华汇智能的获客方式。

1.3 主要以招投标和竞争性谈判获客,第一大客户曾贡献超九成收入

据签署于2025年3月3日的招股书及2024年报,华汇智能获取订单方式主要分为招投标和竞争性谈判等形式。另外,报告期内,华汇智能高效正极材料智能研磨系统,主要销售给湖南裕能新能源电池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湖南裕能”)。

2021-2024年,湖南裕能皆为华汇智能第一大客户,华汇智能向湖南裕能销售研磨系统、砂磨机单机设备、机械密封、配件等产品,交易金额分别为0.16亿元、1.85亿元、1.48亿元、2.32亿元,占华汇智能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3.75%、96.79%、49.19%、54.33%。

1.4 2024年业务招待费占比超五成,而同行业务招待费占比均值不足两成

据签署于2025年3月3日的招股书,华汇智能的销售费用包括职工薪酬、业务招待费、售后服务费、广告宣传费、办公及差旅费、股份支付、折旧与摊销、其他。

据2024年报,华汇智能的销售费用包括职工薪酬、业务招待费、广告宣传费、办公及差旅费、股份支付、折旧与摊销、其他,即扣除了售后服务费,进行了重要会计政策变更。

其中,2022-2023年,华汇智能的销售费用调整后的金额分别为632.51万元、980.98万元。2024年,华汇智能的销售费用为1,171.27万元。

2022-2024年,华汇智能的业务招待费分别为332.69万元、382.16万元、589.52万元。同期,经测算,华汇智能业务招待费占销售费用的比例分别为52.6%、38.96%、50.33%。

据可比公司年报及招股书,经测算,2022-2024,华汇智能同行可比企业业务招待费占销售费用的比例分别15.57%、16.08%、15.13%。

不难看出,华汇智能业务招待费占销售费用的比例“畸高”于同行均值。

再来关注华汇智能的下游行业情况。

1.5 2021年及2023-2024年“失血”,且2021年起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高于同行均值

据签署于2025年3月3日的招股书、2024年年报及2025年半年报,2021-2024年及2025年1-6月,华汇智能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现金分别为0.17亿元、1.78亿元、1.27亿元、2.35亿元、0.97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1,095.85万元、2,505.71万元、-5,500.25万元、-3,996.09万元、4,170.03万元。

经测算,2021-2024年,华汇智能的收现比分别为0.57、0.93、0.42、0.55。

另外,华汇智能或面临客户集中度高企的窘境。

2021-2024年,华汇智能前五大客户销售收入分别为0.25亿元、1.88亿元、2.97亿元、4.13亿元,占其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87.56%、98.57%、98.89%、96.9%。

经测算,2021-2024年,华汇智能同行业可比企业前五大客户累计销售金额占比分别为65.71%、63.99%、61.64%、53.4%。

%title插图%num

值得注意的是,华汇智能其中的一个下游行业或产能利用率不足六成。

1.6 2023-2024年下游磷酸铁锂行业产能利用率不足六成,且价格大幅下滑

据签署于2025年3月3日的招股书,华汇智能的主营产品高效正极材料智能研磨系统的应用领域包括磷酸铁锂正极材料。

2023年,碳酸锂价格经历了从1月初50.97万元/吨到12月末9.69万元/吨的大幅下滑,使得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企业的成本倒挂,导致了行业出现开工率降低、产能结构性过剩。

据湖南裕能签署于2025年6月3日的《关于湖南裕能新能源电池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申请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审核问询函的回复》(以下简称“湖南裕能问询函回复”),2021-2022年,磷酸铁锂行业有效产能利用率均超过90%。2023-2024年,磷酸铁锂行业有效产能利用率分别为59%、55%

此外,根据上海有色网数据,磷酸铁锂价格从2020年下半年上涨至2022年11月的高点超过17万元/吨,至2024年末下降至约3.37万元/吨,累计降幅超80%。2025年1-3月,磷酸铁锂价格约在3.3万元/吨至3.4万元/吨波动。

不仅如此,华汇智能第一大客户的归母净利润下滑。

1.7第一大客户2024年的归母净利润增速为-62.45%,2025年上半年仍下滑超20%

据湖南裕能问询函回复,2022-2024年,华汇智能的第一大客户湖南裕能磷酸盐正极材料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96.82%、89.77%、101.3%。

2022-2024年,湖南裕能的营业收入分别为427.9亿元、413.58亿元、225.99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30.07亿元、15.81亿元、5.94亿元。2023-2024年,湖南裕能营业收入增速分别为-3.35%、-45.36%,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47.44%、-62.45%。

2025年1-6月,湖南裕能的营业收入为143.58亿元,同比增长33.17%;归母净利润为3.05亿元,同比增长-21.59%。

总的来说,2022年起,华汇智能的营收及净利润双增长,其中2022年净利增速超1,900%。而同在2022年,华汇智能新业务研磨系统实现销售收入,且贡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超九成。需要值得的是,华汇智能的同行企业或在2021年前已经布局研磨系统相关的业务。另一方面,华汇智能主要通过招投标和竞争性谈判取得客户订单。在此背景下,2024年,华汇智能第一客户的销售收入占比超五成,且华汇智能的业务招待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畸高”于同行均值。

此外,2023-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华汇智能均处于“失血”状态。且2021-2024年,华汇智能前五客户收入占比高于同行均值。然而,第一大客户在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的归母净利润连续同比下滑,且华汇智能的下游行业之一磷酸铁锂行业产能利用率2023-2024年不足六成,且价格大幅下滑。

二、研发投入占比低于同行均值,自研的核心技术专利多名发明人与客户下属公司发明人“同名”

此番上市,华汇智能表示,公司所处的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新型产品的研发投入大,研发周期长,新产品研制完毕后仍然需要较长时间的下游客户的验证才能最终形成销售。

在此情形下,2022-2024年,华汇智能不仅研发投入占比下滑,且低于同行均值。此外,关于华汇智能一项应用于机械密封产品的核心技术专利来源,或现信披疑云。

2.1 上市板块由创业板变更至北交所,2022-2024年研发投入占比低于同行均值

据签署日为2025年2月26日的《广东华汇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申请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北交所上市辅导验收完成的提示性公告》,2023年10月25日,华汇智能向广东证监局报送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辅导备案登记材料,拟上市板块为创业板。

2024年3月8日,华汇智能的辅导机构向广东证监局报送了《广东华汇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变更辅导备案上市板块的申请》,拟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变更为在北交所上市。

据签署于2025年3月3日的招股书及2024年报,2021-2024年,华汇智能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98%、5.72%、5.19%、4.3%。

据可比公司年报及招股书,经测算,2021-2024年,华汇智能同行业可比企业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8.04%、7.39%、7.35%、8.67%。

%title插图%num

上述可见,2022-2024年,华汇智能的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逐年下滑,且同期低于行业均值。

再来关注华汇智能核心技术情况。

2.2 称一项应用于机械密封的核心技术对应专利为自主研发,专利发明人包括黄科驰等7人

据签署于2025年3月3日的招股书,华汇智能设立之初主要从事机械密封业务,机械密封是纳米砂磨机和数控机床等智能装备产品的关键部件,机械密封业务所形成的精密制造能力是开发纳米砂磨机和数控机床等智能装备产品的基石。

据首轮问询回复,2021-2024年,机械密封的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1.2%、2.21%、1.4%、0.75%。

此外,此番上市,华汇智能的核心技术共计21项,其中一项名为“耐高温机械密封技术”的核心技术系自主研发技术,相关专利为“一种海水提升泵的机械密封装置”,专利号为2020200947981

并且,该核心技术的技术特点为“机械密封在高温工况下,容易发生密封组件结构变形,进而导致设备泄露。华汇智能该项技术采用独有的波纹管结构设计,保证高温条件下密封组件的稳定,防止发生设备泄露”。此外,该技术应用于机械密封且所处阶段为大批量生产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一项名为“一种海水提升泵的机械密封装置”的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为2020200947981,申请日为2020年1月16日,授权日为2021年3月9日。截至查询日2025年9月9日,该专利的申请人为华汇智能,专利发明人为刘占江、刘桂起、李飞、王栋、黄科驰、汤永胜、赵志芳。

且该专利“著录项目变更”显示,2021年5月13日,发明人“黄科池”变更为“黄科驰”,其余发明人变更前后名字皆相同。此外,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密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海水提升泵的机械密封裝置。

围绕华汇智能研发的“故事”还在继续。

2.3 与客户海油集团交易超七百万元,且向海油集团提供机械密封等产品

据签署于2025年3月3日的招股书,此番上市,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及其控制的各级子公司(以下简称“中海油”)系华汇智能客户。华汇智能在成立初期聚焦于机械密封的研发,且于2012年取得了中海油“机械密封的一级供应商”资质和“海上设备维修资格证书”。

还需说明的是,华汇智能称其精密机械部件机械密封产品主要供给华汇智能本身和中海油。

2021-2022年,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油集团”)分别为华汇智能第二大、第五大客户,华汇智能向海油集团销售机械密封、配件等,销售金额分别为698.4万元、37.39万元,占其当期销售金额的比例分别为24.12%、0.2%。

此外,海油集团包括中海油能源发展装备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油技术”)、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蓬勃作业公司(以下简称“中海蓬勃”)等多家公司。

经测算,2021-2022年,华汇智能累计与海油集团交易金额为735.79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华汇智能上述核心技术对应专利的发明人,与客户海油集团下属企业发表论文的作者“撞名”。

2.4 2015年及2021年发表的期刊论文中,与“黄科驰”同名的作者所属单位系海油集团下属企业

据公开信息,一篇发布于2015年9月15日、题名为《防止平衡盘磨损方法探讨》期刊论文显示,黄科驰系作者之一,其所属单位为中海蓬勃。

另外,一篇发布于2021年12月11日、题名为《海上石油平台国产透平动力设备可靠性提升措施》期刊显示,黄科驰作为作者之一,其所属单位为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秦皇岛32-6/渤中作业公司(以下简称“中海秦皇岛”)。

据首轮问询回复,2021年,中海秦皇岛是华汇智能集装式机械密封的客户之一。

可以看出,黄科驰系华汇智能2020年申请的核心技术专利的专利发明人之一,与其同名的“黄科驰”在2015年及2021年现身在客户海油集团下属企业。

并且,“同名”的人员不止黄科驰一人。

2.5 上述华汇智能核心技术专利中,共6人与客户海油集团子公司的专利发明人“同名”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一项名为“一种用于低转速设备的组合型油气密封装置”的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为2021202582248,申请日为2021年1月29日,授权公告日为2021年11月16日。截至查询日2025年9月9日,该专利的案件状态为专利权维持,申请人为海油技术、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油发展”),专利发明人为黄科驰、汤永胜、赵志芳等16人,且不存在发明人变更情况。

一项名为“一种搅拌器底座”的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为2020228795867,申请日为2020年12月3日,授权公告日为2021年12月14日。截至查询日2025年9月9日,该专利的案件状态为未缴年费终止失效,申请人为海油技术、海油发展,专利发明人为汤永胜、王栋等11人,且不存在发明人变更情况。

一项名为“通风装置的防水罩和通风装置”的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为2022211665600,申请日为2022年5月16日,授权公告日为2022年9月6日。截至查询日2025年9月9日,该专利的案件状态为专利权维持,申请人为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以下简称“中海石油天津”),专利发明人为刘占江等13人,且不存在发明人变更情况。

一项名为“一种高粘度油液定量加注工具”的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为2024203753613,申请日为2024年2月28日,授权公告日为2025年3月14日。截至查询日2025年9月9日,该专利的案件状态为专利权维持,申请人为中海石油天津,专利发明人为刘桂起等9人,且不存在发明人变更情况。

据海油发展签署于2025年6月9日《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会议资料》,海油发展的控股股东为海油集团。

即是说,华汇智能一项核心技术对应专利的7名专利发明人中,6人与华汇智能客户海油集团下属企业在2021-2024年间申请的专利发明人“撞名”。

不难发现,2024年3月,华汇智能申报上市板块由创业板变更至北交所。2022-2024年,华汇智能的研发投入占比呈下滑趋势,且低于行业均值。此外,华汇智能自称其一项核心技术系自主研发,该核心技术应用于机械密封产品,对应的专利申请于2020年。2021年5月13日,该项专利其中一名发明人由“黄科池”变更为“黄科驰”。

凑巧的是,上述专利7名发明人中,同名的“黄科驰”出现在2015年与2021年发表的期刊论文作者名单,且所属单位系客户海油集团下属企业。相似的情况还有,包括黄科驰在内的6位“同名人员”,现身客户海油集团下属企业在2021-2024年间申请的专利发明人名单。

三、结语

上市背后,2022-2024年,华汇智能营收及净利润保持增长,但扣非ROE下滑,且近两年处于“失血”状态。不仅如此,华汇智能前五客户收入占比超同行均值,或客户集中度高企。在此背景下,2024年,华汇智能业务招待费占比超五成,而同行业务招待费占比均值不足两成。另一方面,华汇智能研发投入占比不及同行均值,关于一项应用于机械密封的核心技术对应专利的来源,或上演信披“迷局”。

免责声明:本研究分析系基于我们认为可靠的或已公开的信息撰写,我们不保证文中数据、资料、观点或陈述不会发生任何变更。在任何情况下,本研究分析中的数据、资料、观点、或所表述的意见,仅供信息交流、分享、参考,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任何情况下,我们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研究分析中的任何数据、资料、观点、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阅读者自行承担风险。本研究分析,主要以电子版形式分发,也会辅以印刷品形式分发,版权均归金证研所有。未经我们同意,不得对本研究分析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不得用于营利或用于未经允许的其它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