拦不住的“追觅速度”

%title插图%num

定焦One(dingjiaoone)原创

作者 | 李云朵

编辑 | 方展博

成为世界一流品牌,需要多久?

1938年,28岁的李秉喆以15平方米铺面开启创业,长达三十余载的积累,孕育出三星电子;1946年,井深大与盛田昭夫创办东京通信工业株式会社,九年后推出日本第一台晶体管收音机,让索尼一鸣惊人;1976年,乔布斯带着被咬一口的苹果亮相,仅用四年便叩开纳斯达克大门,缔造科技传奇……

时间从不是衡量品牌高度的唯一标尺。品牌的成长速度,往往取决于能否抓住时代契机,并在长期的产品与技术积累中形成独特优势。类似的故事,也正在中国科技企业中上演。

2017年成立的追觅科技(以下简称:追觅),自创立之初就确立了全球化的发展路径。短短数年间,追觅在产品布局上迅速完成从智能清洁到个人护理、家庭健康等多领域的覆盖;在市场拓展上则直接切入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这样的“双向突破”,展现出远超同龄企业的战略眼光和执行力。

9月4日,追觅在上海举办“敢梦敢为”全场景新品发布会,集中推出30多款新品、展出40项全球首创技术。次日,在海外IFA2025展会(德国柏林国际电子消费品展览会)现场,追觅全场景产品矩阵亮相,9项产品获得IFA创新大奖,其中3项获得最重磅Winner大奖。

一位从业者表示,追觅的获奖数量,意味着它具备与世界顶级品牌同台竞争的实力,全场景产品矩阵则是世界一流品牌的自信。

如今,追觅的扫地机在德国、瑞典等22个国家市占率第一;在全球12个国家市占率超过40%。众人这才发现,追觅已不知不觉跻身世界顶级品牌行列。

这不仅打破了传统品牌成长的周期定律,更以硬核成果将“追觅速度”的含金量具象化。追觅的成功也代表着,新一代中国科技企业赢得了全球认可。

想要理解追觅如何走到今天,我们可以从三个维度来观察:多元化的产品布局、全球化的市场拓展,以及长期驱动其前行的技术基因。

战略远见:全场景布局构建壁垒

能根据区域自动换对应拖布的扫地机器人、有360度水旋流洗净系统的洗碗机、集吹干和养护为一体的AI吹风机、全球首款仿生四足履带式爬楼扫地机器人…..

这些曾让行业仰望的“未来产物”,出现在IFA展会追觅场馆,勾勒出高端智能生活的全景图。一名前往观展的工业设计师感叹:追觅的产品让我切实感受到未来已来。除了科技感,在1218平米的超大展馆里,追觅展示了超20个品类的全场景产品,几乎覆盖了家庭生活的每一个空间。

这种全场景布局,并非追逐风口式的横向扩张,也远不止于产品矩阵的物理叠加,而是科技企业在竞争升级中必须迈出的一步。这是因为,消费电子正从“卖功能”转向“卖体验”。

%title插图%num

在厨房,一台智能冰箱能识别食材、自动调节储存模式;在卧室,一台空调能针对不同家庭成员睡眠习惯进行调节;在阳台,一台智能洗衣机能完成洗涤、烘干、除菌的全流程。

不同产品间的协同与数据打通,才真正让“智能家居”从概念走向现实,让用户切实感受到生活品质的提升。正如有用户评价,“它们不再是单独的电器,而是一个整体在服务我。”

这种打通带来的价值,在全球范围内已有经典案例。苹果凭借iOS系统连接iPhone、Watch、Mac,构筑起难以逾越的体验壁垒;华为通过“1+8+N”战略,以手机为核心驱动全场景智慧生活。追觅同样以技术为底层支点,对用户来说,不仅是“购买电器”,更是选择一种可靠、省心的生活方式。

除了产品体验和技术实力,追觅的多元化布局能够获得市场认可,还在于一些“隐性实力”。例如,国际化的设计美学让追觅产品天然带有高端感和格调感,追觅汇聚了来自全球顶尖设计院校的上百位设计师,将设计视为科技与温度之间的桥梁,赋予产品优雅、友好、愉悦的用户体验。其产品曾连续多年获得IF设计奖、红点设计大奖、IDEA工业设计奖等多项国际大奖,极具美感与质感。

同时,追觅在全球市场同步建立了覆盖售前与售后的服务网络,提供全年无休的在线客服、快速响应的维修服务以及定期的产品维护和升级支持,给用户带来持续的安心体验。

通过“全场景+多品类”矩阵,追觅不仅重新定义了智能家居,也增强了用户黏性和品牌护城河。数据是最直观的证明:截至2025年9月,追觅大家电已经斩获20亿元意向订单。追觅的营收规模已远超2024年全年总额,实现跨越式增长。

这种“无论进入哪个赛道,都有人愿意买单”的号召力,正是世界一流品牌最显著的特质之一。

全球认可:高端化与本地化

世界一流品牌的另一个维度,是在全球范围内建立影响力。

追觅选择了一条少有人敢走的路:以“高端化”为核心定位,并坚持以“本地化即全球化”为落地方式拓展全球市场。

成立仅一年,追觅便果断试水海外市场,从一开始就把“全球化”写进了基因。

%title插图%num

一位家电行业从业者曾向「定焦One」诉苦,很多家电品类竞争异常激烈,几乎所有品牌都一方面在国内卷低价,另一方面把出海当必选项。

然而,单靠价格战,可能在短期内拉动销量,但最终往往把整个行业拖进恶性循环:企业利润被压缩,无法保持高研发投入,创新陷入停滞,产品竞争力下降,最后又只能依靠更低的价格来维持市场份额。

追觅没有选择靠低价去拼市场的老路,而是坚持国际化路线。这是一条更难但也更可持续的道路。相比国内,海外市场复杂度更高,政策、运输成本、汇率、产品本土化、销售渠道拓展等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拖住企业的脚步。

追觅在这件事上给出了不一样的解法:走高端。这样一方面守住了品牌调性与利润空间,确保能持续投入研发;另一方面也改变了海外消费者对“中国品牌=低价低质”的刻板印象。

如果说高端化是产品品质的保障,那如何适配不同市场的需求,就是追觅需要回答的下一个问题。

追觅的全球化没有仅仅停留在“卖货”,而是选择真正融入,在产品研发、渠道建设、营销策略上,全面进行本地化适配。

在进入新市场之前,追觅会通过本地的“百事通”团队洞察消费者的喜好,根据区域化、本地化特征制定“一市一样”的策略。

「定焦One」了解到,在为海外市场研发吸尘器产品时,追觅发现不同地区的居家环境和清洁需求存在差异,欧美地区家庭通常会铺地毯,亚太地区很少使用地毯且硬质地面较多,其中日韩地区用户习惯席地而坐,对地面清洁程度的要求更高。

因此,追觅在欧美地区的吸尘器上配备了V字型防缠绕的地毯刷;亚太地区吸尘器采用了更密集的短绒来加强清扫力度;日韩吸尘器则搭载清洁力更强的软刷。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title插图%num

在渠道和运营方面,追觅同样讲究本地化。

例如追觅在北美市场门店选址偏向位于高消费人群较多的商圈或高端商业区域,门店运营也遵循美国消费者的习惯,注重用户体验、提供完善的售前咨询和产品演示等。营销层面,追觅会结合美国市场习惯,推出节庆折扣、套装优惠等活动,让品牌与当地用户建立起更紧密的联系。

这些策略的效果,都最终反映在了最客观的数字上:如今追觅业务已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超过6000家线下门店,服务家庭超3000万,会员数量突破1100万。

纵观商业史,索尼、三星等巨头,都曾历经过类似的成长路径:从技术突破到全球认可。追觅如今在海外高端市场的突破,标志着它已正式进入世界一流品牌的成长坐标系——不只是被世界看见,而是被世界需要。

硬核技术与创新基因:追觅穿越周期的内核

如果说多元化的全场景拓展体现了追觅的战略远见,全球化的高效布局体现了其市场格局,那么技术和创新就是支撑它成为世界一流品牌的内核。

追觅始终把“技术第一”作为公司的第一性原理,这并非一句口号:在追觅员工中,产品研发与设计人员占比达到60%,研发投入占收入的7%以上,在行业内处于领先水平。同时,公司内部形成了鼓励创新的文化。项目立项后,会获得公司研发资源的全力支持,推动技术成果转化。

在长期投入下,追觅形成了四大核心技术优势:高速数字马达技术、智能算法、流体力学、空气动力技术等创新矩阵,形成了覆盖清洁、个护、环境调节等多领域的融合性技术生态。

更为关键的是,这些积累已经形成“技术复利”效应。其自研高速数字马达作为产品的“心脏”,与作为“大脑”的智能算法深度融合,不仅在扫地机器人上实现了强大吸力与精准避障的平衡,更能复用到吸尘器、吹风机乃至洗衣机等产品中,这也是其竞争优势所在。

这就好比是“搭积木”,每一块积木本身功能有限,但经过反复组合和迭代,不仅能搭建出复杂而独特的结构,还能在不同产品和场景中反复使用,从而让早期的研发投入在后续多次应用中不断增值,实现价值的放大。

与此同时,这些硬核技术并非“实验室炫技”,而是真正从用户实际需求出发解决痛点,也切切实实带来了创新。

例如,在扫地机器人的使用中,许多用户担心遇到重复清扫、漏扫甚至缠绕卡顿的问题。追觅基于AI环境识别与路径规划算法针对这些痛点进行优化,提高清扫效率与智能化水平。

很多女性用户,日常最苦恼的就是如何在保持发质健康的前提下快速干发。追觅推出了一款集吹干、养护功能于一体的AI全头养护吹风机,通过超高频雾化技术兼顾快速干发与不伤发质的效果,重新定义了高端护发的体验标准。

%title插图%num

这些实例都将前沿科技转化为可感知的差异化体验,使其每一代产品都具备独特的竞争力。

放到更宏大视角去看,这种以技术为核心的创新,不仅服务于产品功能,更构建着用户与品牌的深度价值共生关系。这让追觅拥有了穿越经济与技术周期的内生动力,也赋予它更长远的使命感。在“以科技推动人类社会和文明进步”的愿景中,追觅已悄然成为世界一流品牌,也正在定义中国科技企业的新高度。

对于刚刚八岁的追觅来说,未来还有无限可能。

*题图来源于追觅科技微博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