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诚意”的一代iPhone来了。
北京时间9月10日凌晨1点,苹果公司举行秋季新品发布会,推出iPhone 17、iPhone Air、iPhone 17 Pro及iPhone 17 Pro Max四款机型。
其中,首次亮相的轻薄款iPhone Air,厚度约为5.6mm,重量仅有165克,是迄今为止发布的最薄的一款iPhone。
售价方面,iPhone 17系列并没有如业界预期一般涨价,基础版反而“加量不加价”,最低配版本升至256GB,相比上一代256GB版本机型便宜了1000元。
此外,iPhone Air起售价为7999元;iPhone 17 Pro起售价为8999元;iPhone 17 Pro Max起售价9999元,新增的2TB存储顶配版本最高售价可达17999元。
以上机型将于9月12日晚8点接受预购,并在9月19日正式发售。
板块表现上,苹果概念热度居前。果链巨头工业富联(601138.SH)股价跳空高开,临近午时再封涨停,报53.67元/股,总市值1.07万亿元。
依顿电子(603328.SH)涨停,杰普特(688025.SH)、汇成真空(301392.SZ)、宏和科技(603256.SH)、博杰股份(002975.SZ)等涨幅居前。
产业链“抖三抖”
在行业观察人士看来,每当苹果有新动作,整个产业链都会跟着“抖三抖”,这次也不例外。从芯片到屏幕,从组装到软件,苹果产业链上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迎来新的增长点。
作为全球科技制造业的标杆,苹果产业链背后是横跨十余个领域、数百家核心供应商的精密协作网络。
其中,上游掌握“关键原料+核心IP”;中游制造“零部件+模组”;下游负责“整机组装+全球交付”。
在今年秋季发布会前,苹果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季度财报,创下自2021年12月以来的最大单季营收增幅,核心原因便源自iPhone的销量飙升。其中,中国部分地区的“国补”政策对公司产品起到了明显的提振作用,直接扭转其大中华地区业务此前两个季度的下降颓势。
最新消息透露,苹果计划在2025年生产约1亿台iPhone 17系列手机,高于前代iPhone 16初期9000万台的预估量。
高盛分析师认为,iPhone 17系列将有效刺激持有旧款设备的用户进行升级,预计将带动苹果iPhone业务收入在2025和2026财年实现5%和7%的同比增长。
据悉,目前,富士康郑州港区正处于iPhone 17系列产品量产爬坡期,工厂已进入全年最繁忙期,临时工需求骤增。
核心概念股提前“躁动”
可以说,每一部iPhone的诞生,都是全球产业链的技术狂欢与利益博弈。
公开资料,显示自苹果官宣秋季发布会日期以来,A股苹果产业链整体走强。三季度以来,工业富联、水晶光电、东山精密、鹏鼎控股、环旭电子等十余家果链公司均接待了50家以上机构的密集调研。
同花顺数据显示,目前,A股苹果概念一共有134只概念股。从行业分布看,根据申万一级行业分类,涉及电子、机械设备、有色金属、电力设备、基础化工、通信、商贸零售、传媒、计算机、建筑材料、交通运输、家用电器、社会服务等13大领域。
其中,电子、机械设备、有色金属位居前三,占比分别达到44.0%、26.1%、7.5%。
从二级市场表现看,截至9月9日收盘,今年以来,涨幅超过50%的有31家上市公司,其中,宏和科技、隆扬电子、杰普特、汇成真空、统联精密、工业富联、东山精密、东材科技、盛和资源、科森科技、福立旺、宁波韵升等12家上市公司已经成功实现翻倍。
从今日走势看,东山精密触及涨停板,该股近一年涨停6次。据悉,公司是苹果FPC第二大供应商,为iPhone 17系列提供柔性电路板(FPC)。FPC是电子产品重要部件,随着苹果产品升级,对FPC需求和要求提升,公司有望凭借技术和供应能力获益。上半年,公司营收169.55亿元、归母净利润7.5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96%、35.21%,盈利水平显著提升。
据此前披露,东山精密计划投资不超10亿美元建设高端印制电路板项目,聚焦AI服务器、高速运算等新兴场景需求,预计2-3年内分批释放产能。此外,公司拟通过全资子公司香港超毅收购索尔思光电100%股权,切入光通信模块及组件领域,项目推进顺利。
工业富联今日触及涨停板,该股近一年涨停11次。据公开资料,公司承担iPhone传统机型及折叠屏机型整机组装,为iPhone 17提供精密结构件,还代工苹果AI基础设施高端AI服务器,规模优势突出。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3607.60亿元、归母净利润121.1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5.58%、38.61%。
值得关注的是立讯精密。作为苹果全系列产品核心代工厂,参与了iPhone 16全系、Apple Watch Series 10等生产,在整机组装和多业务板块优势显著。据多家媒体报道,立讯精密已反超富士康,拿下iPhone 17系列45%的整机组装份额,成最大代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