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领域,刚刚公布新利好

原创 刘博团队

今天上午,本来就非常活跃的储能板块又迎来新利好。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了《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行动方案(2025—2027年)》。

%title插图%num

文件提出:

1、到2027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1.8 亿千瓦以上,带动项目直接投资约 2500 亿元。

2、新型储能技术路线仍以锂离子电池储能为主。

3、锂离子电池储能实现规模化应用,压缩空气储能、液流电池储能、钠离子电池储能、飞轮储能等进一步商业化发展,固态电池、重力储能、热储能、氢储能及其他创新技术示范应用。

新型储能是怎么回事?未来有哪些重大意义?

传统储能主要是利用水的势能。在电力过剩的时候,把水抽到高位;需要用电的时候,让水流到低位发电。

随着电化学储能等技术的进步,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液流电池、铅碳电池等技术出现并成熟了。

电化学储能解决了能量密度、循环效率和成本问题后,成为新型储能的主流,足以适用于电网侧大规模储能、工商业储能、户用储能、备用电源等场景。

其他储能技术路线还有:

物理储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重力储能。

电磁储能:通过超级电容器储能。

氢储能:电解水制氢-储氢-燃料电池发电。

国家综合考虑后决定:新型储能技术路线以锂离子电池储能为主,各类技术路线及应用场景进一步丰富。

也就是说,允许百花齐放,但选择了“锂离子电池储能”为主。

这就意味着,未来几年“锂离子电池储能”企业将迎来大机遇。

国内相关企业有: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阳光电源、海辰储能、国轩高科、鹏辉能源等(提及公司名称仅为分享信息,不意味着投资建议,大家注意市场风险)。

众所周知,中国能源存在明显的短板:油气对外依赖度高,随时可能遭遇卡脖子;国内能源以煤炭为主,带来环境污染问题。

近年来,中国大力推进新能源,实现能源多元化,以保障国家安全。

中国目前的发电量占全球的三分之一,相当于美国的2倍。

人类正在快速进入人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非常耗电,没有足够的电力根本玩不起。比如GPT-4的一次训练就耗电约2.4亿度电,预计到2026年,全球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和加密货币行业的电力消耗可能会翻倍。

新型储能不仅可以提升中国的能源安全,提高能源利用率,还可以推动人工智能的发展。

根据官方数据:截至2024年底,中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7376万千瓦,装机规模占全球的40%以上。

今年上半年,新型储能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态势。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9491万千瓦,比2024年底增长约29%。其中,内蒙古、新疆装机规模均超1000万千瓦,山东、江苏、宁夏装机规模均超500万千瓦。

储能是跟人工智能、机器人、新能源车、低空经济、军工密切相关的领域,是它们的动力资源,也是当前和未来几年的风口行业。

储能的产业链包括:

上游:储能电池、储能变流器 (PCS)、电池管理系统 (BMS)、能量管理系统 (EMS)、温控系统、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解质等。

中游:系统集成,将上游零部件集成为可交付的完整储能系统,并提供解决方案。

下游:配套风光电站,平滑输出、减少弃风弃光;为电网提供调峰、调频、备用等辅助服务,增强电网安全性和稳定性;为工商业储能、家庭储能提供服务。

特别提醒:本文为资讯和观点分享,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