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书又上热搜不是坏事!

%title插图%num

小红书又引爆热搜了,对于越走越快的小红书来说,这是一次宝贵的自省机会,作为深受年轻人喜爱的网络平台,必须在主管部门的有力指导下,方能行稳致远……

01,是鞭策,也是机遇!

9月11日午间时分,网信中国发布推文《网信部门依法查处小红书平台破坏网络生态案件》后,包括新华社、央视和人民日报等在内的权威官媒皆进行了跟进报道,“小红书被查”等相关话题亦冲上热搜。

%title插图%num

从相关描述来看,小红书主要涉及“未落实信息管理主体责任,在热搜榜单重点环节频繁呈现明星个人动态和琐事类词条等不良信息内容,破坏网络生态问题”。

“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这句话绝不是理想主义,而是一切网络社交媒体平台必须践行的终极准则。

无论是小红书,还是今日头条、微博、豆瓣、知乎……都应该积极落实主体责任,为推进整个网络空间的风清气正而持续努力,这既是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契机。

比如,所有网络平台在内容审核这块都要比以前更加上心,这既是对消费者、企业和社会负责,也是对平台自己的公信力和口碑负责。

一段时间以来,包括农夫山泉创始人钟睒睒、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等在内的知名企业家,都公开发表过对平台算法的意见,一度冲上了热搜。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极具影响力的企业家吐槽的对象皆非小红书,这或能从侧面反映出,对于企业、品牌、产品的舆论生态环境这一块,小红书相对而言做得还是可圈可点

小红书这次被点名其实还是在涉明星类资讯内容的管理上疏忽了,比如某明星注销了高达几千万粉丝的微博账号,然后在小红书开始了直播,从商业角度考量的话,小红书PUSH相应词条给到用户或许考虑的是利益最大化。

流量很重要,但也要分性质,无论是平台还是创作者,都应该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

其实,对“活人感”爆棚的小红书而言,明星八卦类的内容哪怕压缩再压缩,都不会影响它做大做强,因为它本来就有自己的旷野。

02,给小红书一点善意!

时代的发展,让传统纸媒的陨落成必然,得益于技术的进步和网民们不断被催生出来的多样化需求,一众网络平台如雨后春笋,毫不夸张地说,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存活下来的平台,都犹如八仙过海,各凭神通。

于小红书而言,笔者认为除了真实的、良好的社区互动氛围之外,它最大的商业闪光点就是在持续地创造增量价值,这也是小红书估值从2018年的30亿美元狂飙至2025年的310亿美元的底层逻辑:

2024年,小红书以月活用户2.8亿、日均内容发布量超4000万条的亮眼数据引行业关注,全年营收突破300亿元,同比增长42%,其中国际业务用户增长180%,广告收入占比从2023年的65%跃升至72%,稳坐国内UGC内容社区头把交椅。

也是在2024年,小红书电商GMV突破4000亿元。抖音电商、快手电商等同期的电商规模为3.5万亿元、1.39万亿元。日前,淘宝天猫与小红书宣布进一步开放融合,打通从种草到购买的全链路,进一步拓展了其电商GMV的想象空间。

背后的原因倒也不难理解,比如大量用户的UGC内容,很好地解决了广告的信任痛点,这些种草笔记对主动搜索的用户来讲天然会有较高的信任度,目前小红书的MAU更是达到了3.5亿的level,其中主动寻求消费决策的用户占比高达57%。

根据新榜统计,在所有内容平台里,小红书的流量分发规则是最不受粉丝量影响的,平均每一位尾部用户创作内容所能获得的点赞数超出平均值达66.7%。这种去中心化的内容分发机制使得普通用户的真实体验分享也能获得大量曝光,形成了更加民主化的口碑传播机制。

值得一提的是,小红书的主要用户群体中,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具备中等及以上消费能力的占比近90%,这种优质用户基础,同样也是一众网络平台可望不可及的。

所以,当它主打一个“种草到消费到分享的商业闭环”的叙事,才会被市场积极买账!

小红书最新发布的《二次元创作趋势报告》显示,平台二次元兴趣人群规模已达1.37亿,较上年同期大涨175%,成为平台第三大内容垂类,诸如“谷子”相关笔记达615万篇,阅读量超330亿,“痛包”“痛车”相关话题阅读量超过130亿等,此外小红书还在积极推动2.5次元文化的发展。

当一个主打兴趣内容的网络平台,能同时坐拥社会中流砥柱的Y世代、新锐力量的Z世代和已经开始显露消费潜力的α世代这三大用户基本盘。

何愁清风不来?

参考资料:

小红书平台被查!-新华社

网信部门依法查处小红书平台破坏网络生态案件-网信中国

小红书的“玄学”迷雾,该消退了-互联网那些事

3.5亿月活,小红书为何搞不定电商?-投资者网

310亿美元!小红书估值大涨,这次真的要上市了?-大众日报

小红书发布二次元创作趋势报告:兴趣人群达1.37亿,内容发布量增长175%-科仔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