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国家战略同频的「耐心资本」:我所知道的合肥「风投细节」

%title插图%num

文 | 周天

周天财经 原创出品

业界热议合肥风投之城有一些时日了,这个话题,除了老生常谈的部分,我也有一些自己积累的内幕视角与生动细节。

从最初的白色家电产业起步,到后面下重注投入新能源汽车与存储芯片,再到如今布局无人艇、AI眼镜等前沿科技。回望合肥的产业投资历程,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特质便是其不计较「一时亏损」,投资逻辑非常反常规。

早在2008年,当京东方还在资金吃紧时,合肥便毅然投资175亿元建设6代线项目。2020年,当蔚来汽车在资金链紧张的关键时刻,合肥再次展现了其过人的魄力,以100亿元投资蔚来。

投资长鑫存储更是将这一投资逻辑诠释得淋漓尽致。2016年,合肥启动总投资约1500亿元的长鑫存储项目,这种长周期、大手笔的投资策略,为合肥在全球存储芯片产业中争得一席之地。如今,Counterpoint预测,长鑫2025年在整体DRAM市场的出货份额预计将从一季度的6%增至四季度的8%。

当初那些被视为「烧钱机器」的企业,每一个都成就了千亿级产业,如今已成为合肥产业发展的中流砥柱。

你以为合肥就这些了吗?NoNoNo

01 合肥的下一个千亿产业是什么?

合肥崛起的故事,不止是过去时,也是将来时。

作为紧密观察创投市场的公众号,我们在2025年察觉到,合肥悄然把触角伸向了更加早期更加战略新兴也更具爆发力的风口。显然为接下来十年二十年的爆发领域,储备了充足的项目,实现了红杉级的提前覆盖。

最近发现的一个典型案例便是云洲智能。根据安徽工信的公开信息,2024年,合肥产投牵头,合肥建投、省铁路基金等多家投资机构与云洲智能就项目融资进行多次专项协商。最终,根据公开信息,合肥应该也拿出了大体量资金整体投资了云洲智能,资金于9月全部交割完成,用时仅4个月。

这让我十分惊叹,无人艇是目前即将爆发的一个全新领域,没想到合肥也提前早早落子布局。近期,无论国际还是国内,无人艇作为新战力、新设备都在异军突起。

在军事领域,无人艇可以执行侦察、巡逻、反潜乃至自杀式攻击等多任务,大大降低了人员伤亡风险;在民用领域,无人艇在海洋勘探监测、环保、渔业管理、海上救援等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受俄乌冲突中无人艇以小博大的启发,无人艇军备竞赛在全球悄然展开,海洋安全迫在眉睫,无人艇市场需求大概率会呈现爆发式增长。根据全球权威调研机构WISE GUY REPORTS的研究报告显示,全球无人艇市场规模2032年达到1435亿美元(1.03万亿元)。

从全球市场来看,这一判断得到了有力印证。2025年初,美国无人艇初创企业SARONIC完成了6亿美元的融资,估值达到400亿元;欧洲的民用海洋无人艇企业XOCEAN也获得了3亿美元的投资,估值200亿元。

%title插图%num

合肥能赶在美欧嗅觉灵敏、高度活跃的这些科技投资巨头之前,在2024年资本寒冬中,提前半年果断下手,以较低估值投中云洲智能(预计在60-80亿人民币?)。仅用极低的价格,就买到一张万亿级市场的入场券,充分体现了其超前的眼光、专业的判断、高效的决策,结合之前「屏、芯」赛道的成功投资,真可谓他不挣钱谁挣钱。

无论是京东方、蔚来、长鑫存储,合肥历来善于挑选头部选手,这一次也不例外。云洲智能是国内唯一突破了无人艇关键技术并实现产业化的企业。以技术壁垒和产业化为标准,在海陆空三域各找一个无人装备选手,把云洲宇树大疆并列,在业内几乎没有争议。如今,低空经济和陆地场景的开发都较为成熟,而海洋经济蓄势待发,水上智能的探索正在起步,领域爆发具有确定性,选手则是唯一的,这也是我始终把云洲和宇树大疆等量齐观的一个原因。

只要有技术壁垒,符合战略方向,何惧亏损?反而恰恰总能在企业最被低估的阶段买入,合肥风投方法论的秘密,就在于此。

另一个案例是Rokid,2024年年初,合肥投资5亿元给Rokid,而到了2025年年初,AI眼镜突然开始爆发,并有望成为继智能手机之后的下一个消费电子爆品。合肥这笔投资,再次体现了其在风口爆发之前就能准确捕捉机遇的能力。

02当一个内陆城市,正在成为海洋经济重要选手

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合肥做对了什么?下了什么苦功?

周天财经从被投企业方获悉了合肥投资风格:「合肥在面对优质企业时,抓大放小,效率极高。那些琐碎的手续,他们尽量简化,目的就是确保项目能够尽快推进。」这种「不拘小节」的做法,背后反映的是合肥对自身战略大方向的充分自信。正所谓「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地理结构的改变,也大有妙处。合肥统管巢湖之后,获得了宝贵的水面资源。从运河项目到合肥港的建成,合肥这座传统意义上的内陆城市一举通江达海,一跃成为海洋经济的重要参与者。

巢湖作为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其面积达820平方公里,巢湖连通着长江黄金水道,也就意味着连通着海洋。不仅为无人艇的测试和生产提供了理想的水域环境,更为相关产业链的集聚创造了基础条件。合理推测,正是这一独特的地理优势,为合肥成功拿下云洲智能这样的优质项目提供了重要助力。

想不到吧,获得一片湖面的意义居然如此巨大。

%title插图%num

当然,水面是硬性条件,营商环境则充当起软性支撑。

巢湖市委书记张红军强调,云洲项目将联动合肥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先发优势产业,构建「水域智能装备-空天信息-数字孪生」的立体产业生态。巢湖市委副书记、市长汪功胜则指出,项目建成投产后将填补合肥市全空间无人体系建设水领域的空白,并表态将以「最优服务、最强保障」护航项目落地。

方向对了,具体路径也是对的,那么结果自然是对的。

在合肥崛起的细节里,有一招内功心法,值得一提。那就是建立了定期与被投企业召开产业链对接会的机制,目的是将龙头企业周边的上下游企业一并吸引过来,形成完整的产业生态圈。这种「链式招商」的模式,大有裨益。

围绕京东方,康宁玻璃、住友化学、三利谱等上下游企业纷纷落户合肥,形成完整产业生态圈,仅显示产业一项,就为合肥贡献了超过2000亿元的产业规模。

而在蔚来带动下,国轩高科、巨一动力、德马科技等产业链企业相继在合肥扎根。比亚迪与大众中国在合肥设厂,就有了现成的产业链资源可用。

据合肥方面人士介绍,无人艇就直接受益于汽车新质供应链的外溢效应,因为不同于传统造船业,技术门槛高,体积较小,制造工艺更接近汽车行业,可以借助合肥汽车零部件的配套优势。

合肥的成功经验为其他城市创新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始终将国家战略导向作为投资决策的根本遵循,精准把握产业变革机遇,既在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中有力支持了创新型企业的成长,又在服务国家大局的同时实现了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与超额回报。合肥国资有担当、有魄力、有预见性,敢于在企业最困难的时候伸出援手,善于在产业爆发之前提前布局,能够在复杂的技术趋势中准确把握方向,以长期的战略耐心和制度定力,完美诠释了「耐心资本」的内涵,最终成就了服务国家战略与提升自身效益相统一的典范。

*本文如有提及上市公司,仅作为研究交流用途,不构成推荐股票或相关金融产品的建议。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