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珠宝巨头,又要IPO了

%title插图%num

时尚珠宝巨头,又要IPO了

作者 | 苏青

来源 |投资家(ID:touzijias)

当Z世代开始买黄金,一个千亿级市场正在重新洗牌。

踩中年轻消费群体的风口,奶茶、美妆、潮玩、零食企业纷纷奔赴港股,卖珠宝的也坐不住了。投资家网获悉,2025年9月,中国时尚珠宝巨头潮宏基(002345.SZ)正式递交港股上市申请,启动第二次上市进程。这意味着,继2010年登陆深交所后,这家市值超百亿的珠宝企业将开启”A+H”双资本平台时代。若成功上市,港股将迎来名副其实的“时尚珠宝第一股”。

曾经,黄金饰品可以说是长辈们压箱底的“传家宝”,承载着家庭财富和岁月安稳的使命,更像是一种保值增值的“财富符号”。如今,它摇身一变,成为年轻人手中的“魔法棒”,用来展示认同、个性,建立属于自己的时尚人设,买的不仅仅是金属,而是情感寄托和社交货币与身份象征。

黄金品牌五花八门的产品形态和革新也恰到好处的迎合了这种消费风潮,不仅设计轻巧,还增加了很多文化联名,大大符合年轻人的个性化时尚需求。众多品牌各显神通,比如周大福x黑神话的联名,而潮宏基无疑是其中最为耀眼的弄潮儿之一。

光听名字,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潮宏基这家珠宝企业已经深耕黄金珠宝界三十载,和行业内“上阵父子兵”的常见戏码一样,潮宏基也是父子搭班、子承父业,携手打造出横跨黄金珠宝与时尚产业的大型商业版图。

创始人廖氏父子来自汕头潮阳,彼时,当地黄金加工氛围浓郁,周围几乎父子俩早年靠黄金回收加工赚取微薄收入。后来,随着港资台资黄金加工厂进驻广东,本地加工作坊竞争力慢慢减弱,廖木枝便承包车间、提升技术以应对竞争。儿子廖创宾早早辍学接替父业,1996年便创立潮宏基,成为国内较早的珠宝品牌之一。

早期,这个品牌以年轻时尚为特色,产品搭配丰富,超85%的目标消费群体都是80后到00后,而且父子俩还挺前沿,采用最新工艺,引领行业推出了一些新设计,还在东北和江浙设品牌专柜。早期因为自营模式导致门店数量不足,自从2018年借助加盟商力量一举扩充门店,才逐渐赶上了同行。不仅做珠宝,这对父子还跨界收购女包、美容等品牌,可以说涉足很广。

2024年,潮宏基营收65.18亿元,归母净利润1.94亿元,连续多年稳居中国时尚珠宝市场占有率榜首。近年来,潮宏基一直追求产品设计、抓住IP联名,拉近与年轻消费者的距离,在这一波新潮流中,它没有落后,甚至还开启了港股IPO的大门。若闯关顺利,这对父子将缔造新一波财富神话。

“时尚珠宝第一股”要再次上市了。

提起潮宏基,相信关注黄金珠宝消费的年轻人应该不会陌生。这个品牌凭借“创意时尚”的差异化定位和一系列国潮设计,在竞争白热化的中国珠宝市场杀出了一条血路。

最有说服力的数据是,它们已经连续多年保持中国时尚珠宝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位置。这个成绩来之不易——要知道,中国整个珠宝行业规模超过8000亿元,市场竞争激烈程度超乎想象。有关数据显示,中国珠宝零售企业数量已超过8万家,品牌数量超过600个。

可想而知,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中,潮宏基能够保持一个相对领先的地位,靠的就是差异化定位和不断创新的意识。用当下比较流行的话说,“潮宏基是一家在传统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的企业”,这个特点可以概括为四个字“守正出奇”。

“守正出奇”用通俗的话讲就是“既要坚守本质,又要突破常规”。早在国潮文化爆发之前,潮宏基便已经开始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珠宝设计的融合,甚至总被业内人认为是“不按常理出牌”的怪咖。

潮宏基的成功,要归功于廖氏两代创业者。

创始人廖木枝与潮宏基的故事,要从中国珠宝业的草莽时代说起。1958年,廖木枝出生在广东汕头的一个普通家庭。汕头素有“百载商埠”之称,商业氛围浓厚,廖木枝受此影响,很早就展现出了经商天赋。

在他的老家汕头潮阳,早年几乎全村都从事黄金加工业务。1989年,廖木枝的儿子廖创宾,17岁便辍学,加入到父亲的黄金代工生意中。父子俩游走于黄金原料供应商、代工厂和黄金首饰商家间,赚取原料和加工的中间成本。

然而,随着市场竞争加剧,潮汕地区的加工作坊逐渐失去竞争力。

1995年底,廖氏父子承包了汕头工艺集团的黄金首饰加工车间,还到厦门招收工人,力求以更好的工艺保住市场。在持续的市场竞争中,廖创宾发现,当时主流珠宝店全是黄金首饰“一统天下”,大部分都处在为品牌代工阶段,只能赚取微薄加工费。

眼光独到的廖创宾意识到,想要出头冒尖,必须拥有自己的设计和开发能力,还得掌握销售渠道。

80年代,改革开放春风吹遍南粤大地,廖氏父子也抓住了这个机会。1996年,俩人正式创立了潮宏基品牌,取名“潮宏基”寓意“潮汕明珠,宏图大展,基业长青”,并用更富“时尚”“流行”属性的K金珠宝首饰打天下。

廖创宾在公司成立初期就展现出强烈的品牌意识和创新精神,不仅重视产品设计和研发,还注重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创立之初,他首先想到创立属于自己的“品牌专柜”。这在当时中国珠宝市场还是老牌港资品牌天下、内地品牌多以代工和仿制为主的情况下,颇为冒险,因为设计研发投入大、周期长,远不如直接仿制容易。

但廖木枝和廖创宾坚持了下来。2000年,潮宏基确立了以设计为核心竞争力的战略,这在当时中国珠宝业内独树一帜。2003年,潮宏基又孵化了新锐设计师品牌“VENTI梵迪”,可以说更加增强了设计优势。

潮宏基的成功,离不来廖氏父子的独到眼光,真可谓是上阵父子兵,这对父子深耕行业几十年,终于在2010年1月28日,潮宏基在深交所挂牌上市,成为国内A股首家时尚珠宝上市公司。财富增长的廖木枝没有停止脚步,他要求公司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使潮宏基成长为中国珠宝行业少数能够与国际品牌同台竞技的本土企业。

在珠宝江湖里,潮宏基曾是那个“别人家的孩子”。

这个特殊是因为,它是靠着K金赛道杀出重围的。

凭着对K金的极致钻研,2010年深交所上市时市场占有率超25%,是第二名的三倍,直接坐稳“K金之王”的宝座。

这背后,藏着它对K金“可塑性”的疯狂挖掘:黄金里掺点其他金属,硬度一提升,设计空间立马打开。当同行还在卖生肖、醒狮这些传统款时,潮宏基直接整出螃蟹、锦鲤、算盘等“脑洞款”串珠。

庞大的设计空间,给品牌产品线腾出无限想象力,试想年轻姑娘们逛店时眼睛都亮了——谁不想戴个“招财锦鲤”当护身符呢?

为撑起这些设计,潮宏基砸重金养了支“设计队伍”,研发费用占比远超行业平均,3D/5D硬金工艺一上,K金饰品不仅造型更精致,还解决了褪色、变形的老毛病,专利数量在K金圈地位可谓是“断层领先”。

更绝的是,它把“老传统”玩出了新花样——别人嫌花丝镶嵌麻烦又费钱,它却专门成立工作室传承这门手艺,还把花丝和简约设计融合,甚至联动哆啦A梦、皮卡丘做IP款,让觉得黄金“土”的年轻人抢着买。

自从2005年创始人廖木枝赴欧考察以后,就确定了潮宏基的“创意时尚珠宝”的定位。也就是借鉴卡地亚、蒂芙尼的设计理念,同时,强化东方美学,用“国潮”思路打造品牌溢价。

除了产品设计,它还在商场搞了珠宝文化体验馆,能看珠宝、听故事、动手做DIY,年轻人直呼新鲜感十足;营销上也不走寻常路,别人打折代言,它和国家地理这类文化IP合作,靠童年回忆杀的联名款引爆销量。

但成也K金,困也K金。

2013-2019年黄金市场突然“爆单”,消费量从不到1000吨蹿到1500吨,周大福、老凤祥靠加盟扩张、促销活动狂扩地盘,营收噌噌涨;潮宏基却因太专注K金,没及时调头,营收卡在50亿到70亿动不了,和头部品牌差距越拉越大。

主业没跟上,创始人却玩起了投资收购。2014年公司花13.78亿收购女包品牌“菲安妮”,想搞多元化,结果因行业属性差异、运营经验不足,业绩直接“摆烂”,2018-2022年计提4.41亿商誉减值,至今还有7.25亿商誉悬着,股价、业绩双双承压。

渠道策略保守,更拖了后腿。别的品牌靠加盟疯狂开店,它偏爱自营专柜还爱“砸装修”,品牌是立住了,但钱烧得快,渠道拓展慢得像蜗牛。

截至2025年6月底,潮宏基门店达1542家,周大福都7000家了,老凤祥也5000家开外。创始人后来反省:光顾着搞产品,忘了规模和渠道也得抓!

跌了跟头总得爬起来。

从2018年起,潮宏基开始调整:关部分自营店,借力加盟商加速扩张,2023年净开246家店,加盟店占比达85%,未来两年计划每年再开300家,重点攻二三线。

这招确实管用,2023年前三季度营收同比涨33%,全年预计超58亿,珠宝业务占九成以上,妥妥的“50亿俱乐部”新贵。但扩张也有代价——毛利率从27%掉到23.1%,因为加盟渠道毛利低,扩张和赚钱有时“不可兼得”。

业务上也没闲着,廖创宾聚焦“珠宝+皮具”,卖了思妍丽股权,把FION女包往年轻化调,2023年上半年女包收入2亿,同比涨10%。以东南亚市场作为海外布局首站,潮宏基已在马来西亚、泰国、柬埔寨开设门店,海外门店经营情况良好

珠宝主赛道更敢“尝鲜”,2022年花1100万和人造钻石商“力量钻石”搞合资公司,押注培育钻石风口,虽然现在市场还在起步,但这种“敢试错”的劲头,倒是符合潮宏基一贯的“创新基因”。

潮宏基的这一段转型破局的故事告诉我们:在快变化的市场里,专注核心优势是立身之本,但灵活应对趋势、平衡产品与规模,才是长久之道。毕竟,珠宝江湖,从来都是“适者生存”。

但真要破局,还得靠资本。潮宏基把目光投向港股,上市目标很明确:募集资金中40%将用于门店扩张,未来三年内新增300家门店,其中一半布局在二三线城市;20%资金投入研发与供应链升级,重点突破K金生产工艺,毕竟“设计+技术”才是其核心护城河。

更深层是想“国际化”:港股上市能提升国际知名度,先从东南亚华人市场切入,积累出海经验,未来往全球市场冲。还有治理结构优化,港股对上市公司治理要求严,倒逼潮宏基完善管理、提高透明度,引入国际投资者改善股东结构,为长期发展“打地基”。

不过,机遇和挑战从来都是“双胞胎”。国潮崛起让潮宏基的“花丝糖果”系列2024年销售额翻倍,成了爆款,但传统黄金品牌也在抢K金蛋糕,周大福的“SOINLOVE”、老凤祥的“EMPHASIS”都在分食市场。

消费者偏好也在变,“古法金”火了,金价涨了,更多人把黄金当投资品,K金“装饰属性”被削弱。数字化转型更是个坎——珠宝是高客单价商品,线上转化难,潮宏基线上渠道占比还低于行业平均,这就使其不得不加把劲搞“线上线下融合”。

未来,潮宏基得在“守K金”和“拓黄金”之间找平衡,线下扩张和线上转型得同步走,国内深耕和海外探索也不能落下。

港股上市不是终点,而是二次创业的起点。毕竟,在珠宝这个“卷到飞起”的行业,只有不断进化,才能不被淘汰。

那么,你看好潮宏基的港股IPO之旅吗?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