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贸会客厅|郑砚农:品牌出海需要从“走出去”到“走进去”,再到“融进去”

中国商报(记者 于佳鑫)作为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重要国际论坛之一,9月13日,2025全球品牌经济大会在北京首钢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大会期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原秘书长、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原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郑砚农围绕“高质量发展与企业品牌出海的思考”作了主旨发言。

%title插图%num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原秘书长、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原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郑砚农。(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是创新,基础是数字化,标志是品牌影响力。”郑砚农认为,中国品牌发展仍存在很大上升空间。

他将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发展过程归纳为四个阶段,分别是产品出海阶段、企业出海阶段、产业链出海阶段和品牌出海阶段。“品牌出海需要从‘走出去’到‘走进去’,再到‘融进去’,最终达到产品受到喜爱、文化得到认同、标准我方制定、品牌受到尊敬的目标,这是品牌出海的标志。”郑砚农说。

那么,品牌想要出海需要做什么准备?郑砚农认为“要出海先看海”。在他看来,出海不仅需要企业对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目标国家的政治体制,以及目标市场的相关法律法规、媒介环境和文化差异等进行充分了解,还需要评估各海外市场的特点和自身产品的竞争力,以及企业自身是否具备国际化视野的高管、跨文化管理人才和适应目标市场的组织架构,并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制定品牌传播策略。

在品牌出海的实施路径上,郑砚农认为要围绕差异化、数字化和本土化三方面展开。他举例称,吉利汽车从“造老百姓买得起的车”到高端品牌定位的转变,是明确品牌定位与核心诉求的典型案例。

除此之外,郑砚农还列举了泡泡玛特成功出海的案例。他提出,泡泡玛特锁定“Z世代”25岁左右的女性消费群体,调动年轻群体以“小确幸面对大环境”的情绪价值,创造悦己的新消费市场,做好IP运营与盲盒销售,并结合当地文化进行本土化创新,实现了国际营收的大幅增长,其成功经验值得借鉴。

“如果我们不做传播,我们就会被传播。如果我们不能用品牌影响别人,就会被别人的品牌影响。”郑砚农强调,中国要从品牌大国成为品牌强国,就必须做好企业品牌的传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