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C高温卖出200万皮衣,这批商家如何在小红书秋上新卖爆?

小汐也没有想到,一条商品笔记,就能卖出超过1.1万件羊毛棉麻斜肩短袖。

“00后”小汐做过模特,也试过直播,但真正创业是从小红书开始的。2024年,她离开原先的服装店,一边兼职做女装直播,一边在小红书发穿搭笔记——几条爆款笔记后,她决定在小红书开店,“田中小鸡Tanaka hiyoko”就这么做了起来。

%title插图%num

小汐的爆款笔记

今年秋上新,她仅靠8个新款,就在小红书创下了超百万的GMV。

“00后”小汐并不是个例。

向来追求风格化的女装市场,正在涌现越来越多不过分依赖低价和爆款,而是在细分赛道上挖掘消费者需求,捕捉当下热点,靠着好产品和好内容与用户建立长期联系的商家。

这个秋季,这批商家,正在小红书迎来集中式的爆发——每年的秋季,都是商家为接下来的“双11”“双12”和冬季销售做铺垫的时期。同时,消费者的海量“换新”需求,也在为众多商家提供更多的生意机会。

小红书数据显示,换季需求显著上升,“秋季穿搭”相关搜索量同比增长8倍,“秋季新品”求购用户数翻了两倍,秋装的表现,能直接影响到冬装甚至全年生意的节奏。

当女装市场正在越来越细分,这批商家,是怎么在这个秋季,满足不同的消费者的?

比秋天来得更早的秋上新

“00后”小汐不算女装行业的新人。看过女装行业近几年热潮后的变化,她决定到小红书开店,要做的第一个选择就是,货要从哪里来。

最轻巧的路,自然是去工厂、批发市场拿货,但“网上一搜全都是同款,人家为什么要在你这里买?除非你特别便宜。但一直做低价,那走不长久”。在她看来,差异化是很重要的事,拿工厂货会失去竞争力,不可控因素也很多。

%title插图%num

小汐推出的“素描裤”

为了获得更好的效果,曾经对面料一窍不通的她开始反复跑面料市场,慢慢摸清各种不同的面料有什么特性。为了实现差异化和稳定,小汐自己押钱找工厂做货,她曾一口气联系了四五家工厂,一步步筛选出符合要求的、靠谱的工厂。

在行业普遍采用“预售测款”模式以降低库存风险时,小汐坚持先出大货再上架销售。

虽然这意味着她必须承担更高的资金压力和滞销风险,但她认为,这也是建立信任的路径——这也是一次“破釜沉舟”,“如果我卖不出这些货,就压在手里了,这能逼着我直播”。

这种创业的“折腾”劲,也让小汐获得了更多人的认可。

开店不到一个月,“田中小鸡Tanaka hiyoko”就有了一个小爆款,很快,又一条被称为“素描裤”的裤子被买爆了,今年小汐再次上架这条裤子,在8月23日直播当天就卖出1000多条,截至目前已经卖出4000多条。

信任的建立,同样体现在小汐的内容策略里。

起初,她更侧重直播,直到观察到,一些同行仅靠图文笔记也能稳定出货,她才意识到自己忽视了笔记这样一个重要阵地,开始认真经营内容。她的镜头下,不全是精心拍摄的产品展示,还有生活的切片:分享日常穿搭、探访工厂,也毫不避讳吐槽被工厂做坏了货的烦心事。

%title插图%num

“笔记是我和客户沟通的重要媒介,带货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这种真实感,为小汐的“田中小鸡Tanaka hiyoko”沉淀下第一批忠实的用户,她们不再是冰冷的ID,而是在评论区与她讨论版型、催促上新、甚至分享自己生活的“朋友”。

今年秋上新,她提前两个月就在小红书布局,整个上新季被清晰地划分为两个波段:第一波主打风衣、衬衫等梭织类产品,第二波则是毛衣、针织衫等毛织类。每一波,她只精选七八个款,“9、10月是最黄金的销售窗口。到了11月,大家的衣柜都塞满了,除非你的产品有特别强的差异化,否则基础款根本卖不动。”

与小汐的“从零开始”不同,宸哆啦的转型,更像一场壮士断腕的突围。

在进入小红书之前,她已是女装电商领域的一名10年创业者,经历过微博图文代购的黄金年代,也赶上了传统电商平台女装店铺崛起的末班车,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店铺最高做到月销千万。

然而,变化的寒意在2024年初悄然而至。

随着直播电商崛起和其他电商平台冲击,宸哆啦明显感觉到“流量下滑了。以前一个看好的款,随随便便能卖一两百件,但到了2024年只能卖五六十件。”工厂老板也告诉她,同一款外套,他们供货给小红书的一位博主,对方能卖更多。

价格更低,销量却远不及对方,问题显然不在产品本身,而在渠道、在人群、在价值传递的方式。

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宸哆啦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惊讶的决定:关闭开了多年的女装店,将精力与资源投入到小红书电商,开出一家名为 SEEDSSTUDIO 的店铺。

转型,意味着一切推倒重来。首当其冲的,是她的货盘策略。

在小红书做电商,彻底颠覆了她过去与工厂合作拿现成款式的模式。她发现,小红书的客群喜欢高质价比的商品,就开始尝试做一些高端面料,“高端面料产品只能自己开发,工厂不会去做太贵的产品”。

%title插图%num

自采面料、自研版型,宸哆啦抓住悄然兴起的新中式风口,深入研究宋锦、花螺、香云纱。她不再只是一个“卖货的”,在笔记和直播里,她会花时间去告诉消费者这些面料的特性,以及它们“为什么值得这个价钱”。

小红书的用户反馈,也成了她调整产品的最重要依据。

有老客反馈身材有些发福,她便为她们设计了更显瘦的V领版;有小个子用户抱怨衣服太长,她就在翻单时单独加小码;一位跟了她十年的老客想要一件XS码的皮衣,她就单独给客人做,“工厂都开玩笑说,我们快做成‘独家高定’了”。

这种和消费者的深度链接,在今年秋天的皮衣上新中爆发出能量。往常,皮衣至少要到9、10月才上市。今年8月,宸哆啦所在的广州8月日均气温超30多度,但后台催问的私信不断:“别家皮衣都上了,你们什么时候上?”

看到用户的反馈,宸哆啦果断调整计划,提前上线。结果远超预期:仅三款皮衣,单周销售额就突破200万元。

从小汐到宸哆啦,她们的路径或许不同,但最终都指向了同一个答案:当平台的流量逻辑不断变迁,唯一不变的,是回归商业的本质——用真诚的内容连接精准的用户,用过硬的产品回应用户的信任。

商家在小红书,如何重塑“经营逻辑”

中国女装行业正在经历深刻变革。

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女装行业市场规模约11000亿元,近五年行业复合增速4.64%。同时,消费者的需求正在越来越细分,越来越多元,也更加强调个性化表达,从基础功能走向“时尚需求深化期”。

这样的背景下,曾经依靠互联网红利快速增长的女装生意也面临转变,在极度内卷的市场中找到生存方向。

一批顺应需求涌现,做好产品的商家开始浮出水面。好产品被设计、被生产外,更重要的是如何被看见、被信任、被购买。这几年,小红书也凭借其种草能力和闭环转化路径打通,逐渐成为商家不可忽视的平台。

无论是田中小鸡从零创业坚持自研供应链,还是SEEDSSTUDIO十年女装人转身深耕35+客群,他们都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趋势:在存量市场中,唯有从消费决策的源头切入,通过笔记种草建立信任,再经由直播与店播完成转化,才能实现可持续的增长。而小红书所提供的,正是这样一个从“认知”到“购买”的无缝闭环,在人群精准、信任度高的土壤中,帮助商家跳过价格战,走向价值战。

察觉到这一趋势的,不仅有多年的女装从业者,还有一些国际品牌。

正在将小红书作为其新品首发核心阵地的PUMA,通过“买手直播+店播”模式协同,实现了站内的高效转化,更成功推动声量外溢至传统电商平台,“小红书首先就和其他平台不一样,不管是业务特点还是人群。人群背后的消费力、价值观、潮流感,全都对不上别家的频道,偏偏就和这类品牌的调性特别合。”

%title插图%num

去年7月,PUMA的中国代运营团队结合薄底鞋风潮,从PUMA德国总部档案库中挑选历史鞋型进行独立开发,推出贝拉一代。在没有前期预热的情况下,通过董洁、姜思达等买手直播种草,单月卖出近2000双,同时带动了其他平台平台搜索量与成交额的同步增长。

今年,PUMA推出贝拉二代在小红书新品首发,秋上新倾斜资源主推ROSÉ联名新款,“在小红书做新品发售,是全平台都有效应;但放在其他平台,可能只能在那个平台内部产生效应”。

同样选择在小红书做新品首发的,还有开间KEIGAN。

在开间看来,小红书虽然是一个公域,但他们总能在第一时间接收到用户对产品的好跟不好的反馈,“小红书粉丝相对来说会比较的垂直、精准,优质用户的匹配度更高的”。

而从商家和品牌的经验来看,优质的内容,不仅助力商家打造爆款,更显著延长了产品的生命周期。

优质的笔记推荐和强大的内容沉淀机制,让优质商品能够持续被新老用户发现和触达——一条高质量的笔记可能几个月后仍在带来订单,真正实现“货找客”。

用户通过真实分享形成“种草—闭环购买”的复购循环,也让老客带新客成为常态。正因如此,SEEDSSTUDIO的格子风衣、田中小鸡的素描裤,才能跨越时间限制,持续热销,甚至反季爆单。

小红书,正在成为商家的长红阵地

时尚流行,几百年来都是自上而下渗透的。

每年的流行,都是从海外秀场的大牌服装,传递到各地的快时尚品牌和批发市场、服装工厂中,再下沉到各地的经销网络。

但随着消费者的需求越来越细分,参与研究流行趋势的消费者也越来越多,他们有着自己的偏好,有着自己的细分风格,而电商平台上的无数商家,则是抓住市场并放大趋势的一方,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在制造不同圈层和用户群体中的“流行”。

“生活方式电商锚定精准用户群体的个性化需求,而且非常细分。在这个细分赛道里面,必须把自己的产品做得非常好,用户反馈也很好。小需求也能做出好生意来。”

2024年,小红书首席运营官柯南在一次公开访谈中,明确了对于小红书“生活方式电商”的定义。

小红书上的用户,就是无数有着自己个性化需求,并且愿意分享自己的想法,反馈自己的真实看法,帮助商家和品牌快速迭代产品的人。这些人在平台上产生了大量的购买需求,又通过小红书快速完成下单;很多人愿意为高质价比产品买单,也更愿意接受好的设计,不吝啬为好商家和好产品“叫好”“买单”。

%title插图%num

在小红书评论区反馈的消费者

拿今年秋上新来说,一批商家正是通过小红书,把新品卖爆,把生意做得更稳健,也为接下来的双十一打下基础。

尤其是,不久前,“市集”成为一级入口,为一批内容优势不突出、但售卖好商品的好商家,提供了一个更稳定、更固定的交易场景,“商品笔记+直播”的双渠道曝光,搭配平台多项扶持政策,如“百万免佣计划”大幅降低佣金成本、账期缩短加速资金周转等,则降低商家经营门槛,提升商家确定性和成长空间。

深度融合内容与交易,还让小红书成为商家投入经营的核心场域。在这里,商家不止做成交,更是在塑造品牌故事、积累用户忠诚度。这种“品效合一”的特质,尤其适合坚持长期主义的经营者。

把视线放回到现在,对于服装商家而言,秋上新绝非一次简单的季节性促销,其战略意义远大于一场销售战役。它承接着夏装的尾声,启幕着冬装的预售,是测试市场反应、调整产品策略、激活客户资产、为年度大促(如双11、双12)蓄力的最关键节点。

正如开间KEIGAN所洞察:“秋装做好,天气自然而然降下来之后,冬装自然而然就卖得好。”秋装的成功,为整个下半年的生意节奏定下了积极的基调。

在小红书,这场“定调之战”被赋予了更高效、更长效的独特价值。平台的内容生态和电商基建,共同构建了一个让秋上新单品不仅能“爆”,更能“长红”的良性循环体系。

%title插图%num

不论是“田中小鸡Tanaka hiyoko”,还是“SEEDSSTUDIO”,又或者是PUMA,他们的共性都是重产品、重内容、重用户、重差异化,当这些特点和小红书秋上新结合,就有了 “即爆即长”的爆发路径,而这一路径下带来的不仅是单点销量,更是高质量的用户资产和品牌信任,直接为商家整个秋冬季节的生意注入了强心针。

从这样的意义上,在小红书做好上新,已超越单纯的销售场景,还能成为商家做趋势探测、产品验证、品牌建设、用户运营的关键场。

它证明了在小红书,商家可以凭借好产品、好内容和对用户的理解,跳出低价的恶性竞争,实现健康的品牌化成长。

对于意图在换季时抢占先机、甚至寻求长期发展的商家而言,小红书不再只是一个“选项”,而是关乎未来生意模式的必争之地与核心阵地。在这里,畅销周期被重新定义,没有所谓的“过季品”,只有持续发力的“长销品”,打好秋上新这一仗,秋冬的生意之路便已成功了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