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当大多数人提到大闸蟹,只认“阳澄湖”时,叮咚买菜却悄然把青藏高原海拔3000米的雪蟹和黄河口盐碱地的大闸蟹推上了消费者的餐桌。
跳出卖货逻辑,叮咚买菜正从销售端走向更深的源头,通过挖掘稀缺产地、重构供应链、建立品控标准,重新定义什么是“好商品”,以及如何让“好商品”真正被看见、被信任、被品尝。
01
寻味中国:
叮咚买菜的商品哲学
9月,山东东营,黄河入海口。景明水产的养殖基地里,叮咚买菜水产事业部总监雷鸣正蹲在塘边,捏起一只刚刚出水的大闸蟹,查看蟹壳的色泽和肚白的洁净度。
在大众的味觉记忆里,大闸蟹向来是江南水乡的专属美味,北方养殖产区长期徘徊于市场边缘地带。叮咚买菜在2023年做了一个逆势之举,将黄河口盐碱地养殖的大闸蟹引入以口味挑剔闻名的华东消费市场。结果却收获了意外惊喜,“顾客的反馈和复购评价都非常好,”雷鸣表示。
在生鲜赛道的激烈博弈中,时令生鲜的上市节奏往往成为胜负手——不少季节品为抢早3天还是5天上市而争分夺秒。叮咚买菜蟹类商品开发专家黄亮告诉《零售圈》,黄河口大闸蟹解决了一个行业性的时节痛点:随着气候变暖,传统华东主产区大闸蟹成熟期逐年延晚,而黄河口产区的北方蟹正好弥补了这个市场空窗期。
这一市场反馈促使叮咚买菜开始系统性重构大闸蟹乃至水产品类的供应链底层逻辑。2025年1月,叮咚买菜正式推行“好用户、好商品、好心智、好服务”的4G战略,并将“好商品”提升到核心位置。在叮咚买菜的商业逻辑里,“好商品”不仅是质量过硬的产品,更是能构筑差异化壁垒的价值锚点,同时还能通过产品重塑行业竞争维度。
“我们要寻找一些与众不同的、只为少数人120分服务的地标好物,或者是有工艺技法突破的商品。”雷鸣如此解释他们的选品。在这种理念驱动下,青藏高原大闸蟹成为了又一个突破常规的破圈之作。
青藏高原蟹的发现过程颇具故事性。黄亮回忆道,“我们带着自己的供应链寻源到青海产区,第一次去的时候湖面还结着冰,要把冰敲开捞大闸蟹出来看。”几次探索,团队摸清了高海拔湖泊的捕捞周期节点,也打通了从青藏高原到都市餐桌的供应链路,今年叮咚买菜正式上线了这款青藏高原大闸蟹。
从黄河口到青藏高原,叮咚买菜正在构建一个多层级的大闸蟹供给矩阵:8月中下旬,洪泽湖大闸蟹率先上市;9月初,青藏高原蟹和黄河口大闸蟹接棒;9月下旬,阳澄湖蟹登场;10月下旬,顶级“五湖大将”系列上市。大闸蟹不再只是秋季的时令美味,而是从5月洪泽湖“六月黄”开始,一直延续到次年3月结尾,覆盖9个月消费周期的长周期商品。
在叮咚买菜的构想中,好商品需要具备地标属性、工艺突破、功能价值或情绪链接等多重特质。而“寻味中国”就是这个构想的具体实践,通过挖掘全国各地的特色食材和传统工艺,打造差异化的商品体系。据了解,该板块的SKU“少而精”,总量目前在300支左右,品类主要聚焦在水果蔬菜、肉禽、快手菜、休食零食领域。
叮咚买菜水产事业部总监雷鸣向《零售圈》透露:“整个水产我们有100多个SKU,现在还在精简,我们希望做得少一些、精一些。”即便是当下最火热的大闸蟹,同一时期在售的SKU也规划不超过8个,“不能让客户选昏头”。意在通过聚焦核心品项、严控每支单品的品质与安全,确保消费者在任何档期都能买到“当下最好的选择”。
在传统风味的新工艺开发上,今年上半年叮咚买菜日配冷冻团队将“寻味”的目的地锁定在了云贵等地,开发出了云南小锅米线、贵州花溪牛肉粉、高原重瓣玫瑰冰冰杯等市场上稀缺的差异化爆品。
02
解码好商品:
6M标准、感官团队与溯源系统
叮咚买菜的”寻味中国”战略能够有效落地,依托的是一套完整的商品开发与品控体系。
《零售圈》了解到,叮咚买菜组建了内部专业机构“食品研究院”。该团队不仅主导商品标准体系的搭建,更通过消费行为数据分析与场景化调研,深度洞察区域消费需求趋势。据介绍,食品研究院还从公司数千名员工中严选出感官品鉴能力顶尖的30位评测员,每个新品上市前都要经过多轮感官盲测品鉴和数据模型验证,评测员们要从外观形态、嗅觉体验到味觉层次进行全维度测评记录,任何一项不达标都可能被一票否决,确保每款上架商品都经过严苛的风味与品质筛选。
这支特殊的团队是叮咚买菜6M标准体系的重要执行者。——是否更好吃、更健康、更安全、更方便、更有趣、更有品价比,这构成了叮咚衡量“好商品”的基础要求。每个M都对应着具体的量化指标和评估流程。
以“更安全”为例,叮咚买菜团队介绍,在开发贝类项目时,团队调研发现行业常规的吐沙处理率只有85%左右。为此,他们特意找到4~6位高校贝类生理研究领域专家,从设备、生物习性、饲料、生态模拟等几个方向进行攻关,最终将吐沙率提升到98%。项目团队认为,虽然这样做会导致成本大幅增加,但突破了行业瓶颈,为消费者带来更安全的商品,叮咚认为值得。
对于“更有品价比”。叮咚并不简单解释为低价策略,而是在强调产品品质的基础上,通过供应链优化实现价格和品质的双赢。“我们不会贸然把价格标太高,也不会在品的等级上卖便宜价格,而是要卖到它该有的价格段。”
溯源系统则是6M标准落地的技术保障。在最初的几年里,叮咚买菜逐步解决了体量、物流、数据同步等问题。
在景明水产养殖基地,每个塘口都建立了详细的农事记录系统。这些数据上传到系统后,消费者通过APP扫码,能够清晰地看到货品什么时候来自于哪里,来了多少、卖了多少,有没有台账作假。“求真溯源”虽增加了产地的工作量,但构建了更宝贵的消费信任。
在物流环节,叮咚买菜同样建立了行业标杆级的体系。《零售圈》了解到,来自挪威渔场的三文鱼,叮咚买菜96小时就能从捕捞送达消费者餐桌。在此之前,市面上的三文鱼物流都是百多小时以上。这个三文鱼的极速配送标准能力已经成为叮咚物流能力的实力注脚。
这些投入正在产生回报:蒋坝螺丝的年销售规模从100-200万增长到400-500万;黄河口大闸蟹在华东市场的认可度逐年提升;更多小众产地商品通过叮咚的渠道走出了原产地。
比起数据,叮咚买菜更在意的是对风险管控能力的增强,雷鸣强调,“通过全面管控,我们才能做到只卖放心水产,100%安全。”
通过6M标准、感官团队和溯源系统,叮咚买菜正在构建起一道坚固的品质护城河。
03
价值重构:
零和博弈到共创增量
叮咚买菜的“寻味中国”计划,除了差异化商品外,更深刻地体现在产业关系的重构,从简单的交易关系,升级为共同制定标准、共享市场红利、共担产业风险的模式。
景明水产董事长杨颖飞告诉《零售圈》“为了达到叮咚的标准,我们投入2000万进行池塘标准化改造。”叮咚要求合作伙伴通过HACCP、ISO9001等认证,规范采购、加工和质量管理流程,极大提升了产品标准化水平。推动了无抗养殖标准在牛蛙、黄鳝等品类推广实施。“叮咚买菜不是来帮我们卖黄河口大闸蟹,而是给黄河口大闸蟹整个素质提升。”
在传统的生鲜采购模式下,平台与产地的关系往往停留在价格博弈层面。而叮咚买菜通过“寻味中国”探索出了一条新路。不再是“今天要4000只螃蟹,多少钱”,而是以稳定的订单换取稳定的品质,以深度合作替代简单交易,打破零和博弈。
这种模式重构了传统的价格形成逻辑。以黄河口大闸蟹为例,叮咚买菜通过稳定的订单量,帮助景明水产精准规划养殖周期成本,从而实现价格的相对稳定。“无论行情如何波动,我们给到顾客的价格都是比较平稳的,”雷鸣表示。这种机制让产地实现可预期的收益,消费者拥有可承受的价格,平台实现可靠的供应,实现了多方共赢的价值分配。
据雷鸣介绍,今年叮咚买菜的核心突破点是解决稀缺产地与透明信任两大痛点。这里的透明信任,不仅是平台和企业间的信任,同时也是顾客和商品之间的信任。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种合作正在产生“外溢效应”。景明水产除承担大闸蟹直供角色外,更主动担当起黄河口优质物产的“寻宝人”,持续为叮咚买菜挖掘区域特色优质商品。在现场展示中,黄河口的虾米、虾皮等6款绿色认证商品同样吸睛亮眼。这种从单品突破到多品类联动的合作跃迁,体现了产地与平台共生关系的深度进化
这种模式也为中小产地提供了发展机遇。青藏高原大闸蟹、蒋坝螺蛳、黄河口虾皮等原本局限在区域市场的小众商品,通过叮咚的渠道走向全国,实现了价值的最大化。
在这个过程中,叮咚买菜不过度追求SKU数量,而是注重商品深度;不简单追求销售规模,而是注重品质管控;不局限于平台利益,而是注重产业共赢。
随着“寻味中国”计划的深入推进,叮咚买菜正在探索更多的可能性。超越简单的生鲜零售平台,叮咚买菜正在重新定义什么是“好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