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GDP翻千倍,杭州成了“中国硅谷”?

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提起杭州,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

别看杭州名义上不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之列,但综合实力,尤其是科技,还真就不容小觑。

%title插图%num

点击上方视频立即观看

快刀财经的朋友们,好消息来了,为了满足大家多元化的需求,「快刀财经」的视频内容我们会同步在公众号上发布,还是熟悉的配方及味道,还是犀利但有温度的内容,还是足够多的增量信息,还有你在公众号上可能看不到的独家重磅。快去视频号、抖音、B站、小红书搜索「快刀财经」,关注我们,每天为你解剖一个新商业真相。

以下是本期视频脚本:

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提起杭州,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

要说杭州最出圈的东西,大家估计最先想到的都是西湖醋鱼,或者网红聚集地。

别看杭州名义上不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之列,但综合实力,尤其是科技,还真就不容小觑。

上个月的北京第三届链博会上,英伟达的创始人兼CEO黄仁勋,就将杭州比作“中国硅谷”。

去年,杭州的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飙到6305亿元。

从前以旅游风景闻名的城市,如今早已凭借数字经济崛起,成为了国内不可或缺的经济、科技中心。

杭州的崛起,首先始于20世纪末的战略转型。

改革开放初期,基本都是珠三角在发力,杭州还只是长三角地区里一个藉藉无名中等城市。

1978年的时候,杭州整个市的GDP还只有为28.4亿元,而同时期里,隔壁的上海,GDP却已经达到272.81亿元。

别看这两个地方同属长三角,城市的发展水平却相差了将近十倍。对当时的上海来说,杭州是实打实的“乡下”地方。

不过当时的杭州市政府,做出了另辟蹊径的决定,上海搞金融,苏州有产业,于是杭州开始搞科技。在1988年提出了“科技兴市”的城市战略,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

这战略一执行就是将近四十年,且越来越密。

尤其是杭州的AI产业能在国内名列前茅,后面也是政策杠杆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7年启动的“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每年发放超亿元“算力券”用来支持AI企业,给大企业项目补贴,给中小微企业降低业务成本。

以现在为准往前五年期间里,杭州市委、市政府制定的重要创新政策里,将近一半都来自科技部门。

去年,杭州市GDP高达2.18万亿,四舍五入翻了一千倍。

当然,除了战略和政策,产业协同也一样不可或缺。

为啥网上都用硅谷来形容杭州呢?

所谓硅谷模式是指以美国硅谷为代表,围绕科技创新与创业形成的一套高效协同的生态系统模式,核心是通过各方资源联动,加速技术转化、企业孵化和产业升级。

前面咱们说了,长三角别的城市各自有各自的擅长,上海是金融中心,江苏有不少基础产业。

主攻数字经济的杭州,成了卡位两者之间的桥梁。

2018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给杭州的发展提供了极大便利。

靠着区域内的产业合作,杭州可以与上海、江苏等省市更为便利的交换生产资料、和生产成果,达成整个产业链上下游的密切配合。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比如杭州作为女装基地,就是采购苏州纺织产业的商品,在杭州通过数字经济的产业优势卖出去,做大了,再去上海输送产品或拉资本,循环往复。

科技上也一样,前面想办法搞钱,后面低成本搞采购,主打一个“研发在杭州、制造在周边”。

一体化战略的推动下,长三角一跃成为了国内经济最活跃的地区。

2023年,长三角地区的GDP总量已经是全国经济增长中最亮眼的“黑马”,甚至比京津冀与大湾区经济圈GDP之和还要高出6.02万亿。

这种产业协同不光对外,在此基础上,杭州市还以自身为中心,联动了周边的县市,以数字经济为依托,采用了三圈层形式的产业布局,助推其城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其中核心产业圈,就是以数字经济为基础,主要发展新型数字产业,包括云计算、大数据、电子商务等产业。

比如众人皆知的阿里巴巴,阿里云的崛起使杭州集聚了全国1/3的云计算和大数据人才,还有新生势力盘踞的杭州六小龙,就属于杭州经济发展的核心圈层。

不过尽管成就显著,眼下的杭州仍面临高端芯片依赖、基础研究投入不足等挑战。

真要成为国内的“硅谷”,杭州或许还需要一点火候。

– End –

快刀财经已同步入驻:36氪、虎嗅网、钛媒体、i黑马、品途网、商界、趣头条、砍柴网、梅花王、艾瑞专栏、亿欧网、创业邦、知乎、雪球、今日头条、百度百家、界面新闻、一点资讯、网易号、搜狐自媒体、凤凰网、新浪财经头条、新浪看点、UC大鱼号、天天快报、企鹅自媒体、投资界、思达派、猎云网、简书等30多家自媒体平台。

快刀财经

社群 | 内容 | 连接 | 商学院

商业快媒体、思维孵化器、价值试验场和洗欲中心。专注互联网以及互联网正在影响的其他行业。有趣、有料、有态度,加入我们,拥有您的私人商学院。致力于为用户提供营销策划、社群电商、创业投资和知识充电服务。

投稿、转载、内容合作,请添加微信ikuaid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