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消金的"双面人生":大赚超11亿,投诉量7万+

%title插图%num

文 / 八真 来源 / 节点财经

每年9月份,都是银行、券商、互金、保险等金融机构公布中期“成绩单”的时候。

聚焦财务表现,多数机构传递出业绩回暖、效益回升的积极信号,但个别指标仍波动起伏,结构性挑战犹存。

以马上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马上消金”)为例,尽管上半年仍保持向上生长,营收、净利润、资产总额均斩获正增,但从整体发展态势来看,其已逐渐告别昔日“高歌猛进”的势头,步入缓步慢行阶段。

此外,其屡屡因暴力催收、捆绑销售等合规问题受到用户投诉和监管“点名”,暴露出内部治理与合规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短板,也在一定程度上掣肘IPO进程。

一、亮眼业绩藏“玄机”

天眼查显示,马上消金的前四大股东为重庆百货(600729.SH)、北京中关村科金技术有限公司、物美科技集团和重庆银行(601963.SH),持股比例分别为31.06%、29.51%、16.12%和15.53%。

根据重庆百货发布的财报,2025年上半年,马上消金营收87.3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约10亿元,增幅12.96%;净利润11.5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0.87亿元,增幅8.07%;截至6月末,资产总额为680.99亿元,较上年末攀升3.87%。

按照营收规模计,马上消金稳坐行业二把交椅,仅次于蚂蚁消金的100.41亿元;按照净利润规模计,马上消金位列第三,也是业内少数赚头突破10亿元的玩家。

回拨时间轴,马上消金的经营状况并不稳定,本期延续了此前增长放缓的疲态。

2021年—2024年,马上消金分别实现营收101.74亿元、136.53亿元、157.95亿元、151.49亿元,对应同比增速为30.19%、34.20%、15.69%、-4.09%;分别实现净利润13.82亿元、17.88亿元、19.82亿元、22.81亿元,对应同比增速为50.59%、29.34%、10.85%、15.10%。

%title插图%num

特别要指出的是,2024年马上消金的“基本盘”显著收缩,放贷和垫款带来的利息收入仅为117.99亿元,比之2023年的131.37亿元,降幅达11.33%;减收增利的结果,主要系信用减值损失从2023年的60.24亿元,骤降35.92%至38.60亿元。

业绩之外,马上消金的资产质量亦不容乐观。

《节点财经》了解到,马上消金不良贷款率自2021年起持续创出新高,由2022年末的2.05%一路上扬至2024年末的2.49%。

但资金“安全垫”——拨备覆盖率却不断下行,截止2024年末为已降至130%,逼近监管红线。而在2022年末、2023年末,马上消金将拨备覆盖率尚为416.74%、518.54%。

这从侧面反映出,公司的风险抵御屏障急剧变薄、缩小,也说明其通过调节拨备覆盖率大幅强化对盈利的支撑作用。

二、万条投诉显积弊

不良贷款率抬头的背面,是马上消金积弊已久的催收“顽瘴”。

财报披露,仅2024年,马上消金的业务及管理费中的代理催收费用便高达31.28亿元,占营收比例为20.65%。2020年—2024年的五年间,其合计支出的代理催收费超百亿元。

这一占比是否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节点财经》查询,大部分同业并没有在报表中单独列示“代理催收费”,而是将之归于“外包服务费”或“外包费”等科目。

%title插图%num

图源:马上消金财报

作为参考,2024年招联消金的“外包服务费”为5.89亿元,中原消费金融的“外包费”为2.37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马上消金公示的合作催收机构名单中,有一家名为重庆信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企业。

%title插图%num

图源:马上消金官网

天眼查显示,该公司由北京中关村科金技术有限公司全资控股,后者正是马上消金的第二大股东,且二者的董事长均由赵国庆担任。

这种“股东高度关联+高管明显重叠”的双重绑定关系,让马上消金催收业务的独立性与合规性存疑,同时,其“代理催收费”定价是否遵循市场化原则、是否具备公允性,也成为行业与消费者关注的焦点。

不止于此,难以化解的催收“顽瘴”,还直观体现在马上消金的客诉数量和内容上。

在黑猫投诉上输入“马上消费金融”关键词,出来的词条高达76000多条,涉及骚扰家人、爆通讯录、高利贷、套路贷、莫名扣费等问题。

比如,有用户吐槽:本人于2024年10月在马上消金借款,前后一起借了有3000左右,在能联系到我本人的情况下,平台向亲朋好友暴露我的债务信息。

另有用户写到:本人于 2022 年在校期间,在马上消金旗下的安逸花借款约12000 元,利息高达36%,超过国家规定的24%,现要求退还不合理部分,……安逸花拒绝协商解决这件事。

三、冲刺IPO多年未果

正如前文提到的,马上消金屡屡因暴力催收、捆绑销售等合规问题受到用户投诉和监管“点名”,暴露出内部治理与合规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短板,也在一定程度上掣肘IPO进程。

事实上,早在2020年9月,马上消金“拟在A股上市,发行规模不超过13.33亿股”的申请就已获得重庆银保监局同意,后又于2021年1月6日办理了辅导备案登记。

但时至今日,马上消金的IPO之旅仍停留在辅导期。

分析原因,除了自身风险信息众多,负面影响不断,特别是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曾发布通报指出马上消金的“七宗罪”,包括” 安逸花 “APP 宣传夸大误导,首页有” 超低利率”的表述,但实际贷款年利率在7.2%-36%之间,另外,其在治理层面亦存在诸多瑕疵。

具体而言,一是股权结构不符监管要求。

2024年3月,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修订了《消费金融公司管理办法》,将消费金融公司主要出资人的持股比例提高到不低于50%,且公司的注册资本应不低于10亿元。马上消金的股权结构中,即便是最大股东重庆百货,所占股份也仅为31.06%。

二是独董缺位。

今年7月,于中金公司更新的第十九期马上消费上市辅导进展工作报告中,再次将矛头对准了一个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董事会中独立董事人数仍少于三分之一。

《节点财经》获悉,该问题自今年独立董事邓纲离任后,已连续两期出现在辅导报告中,马上消金虽然承诺补选,但一直没有实质性推进,也为其上市之路蒙上了一层阴影。

随着10月1日助贷新规正式实施,其中费用透明化与综合成本规范,叠加最近刚刚出台的《消保评价办法》,将通过“体制机制”“适当性管理”“营销行为管理”“纠纷化解”“金融教育”“消费者服务”“个人信息保护”7大要素,给金融机构打分,明确45分以下或被暂停业务。

对马上消金来说,多重考验已在路上。

*题图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