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美联储官员相继表态支持采用通胀目标区间,而非目前2%的固定目标,暗示央行政策框架可能面临调整。
本周,美联储理事米兰和鲍曼,以及亚特兰大联储主席博斯蒂克在不同场合分别发表讲话,均认为用一个通胀目标范围取代精确的2%目标存在优势。
美联储今年8月完成的五年一度政策框架评估中,通胀目标调整被排除在外,但官员们的最新言论显示内部对此仍有讨论。
这些讨论浮现于一个微妙的政治背景之下。美国总统特朗普今年以来持续向美联储施压,要求其降低利率。
随着主席鲍威尔的任期将于明年5月结束,特朗普将有机会任命新的人选,这引发了市场对于美联储在新领导层下可能发生结构性变化的猜测。
特朗普盟友率先发声
本周,三位官员从不同角度阐述了通胀目标区间的合理性。
周一,特朗普盟友、于9月16日临时加入美联储的理事米兰在纽约经济俱乐部表示:
一个过于精确的通胀目标可能导致过度的微观管理。
他指出,“衡量通胀极其困难”,并认为回归2012年以前追求“低而稳定物价”而不设具体数值的做法,也是“一种有趣的方式”。
不过,米兰强调,在做出任何改变前,官员们必须首先让通胀回到2%。
鲍威尔潜在接班人呼应
周二,由特朗普任命、并被视为鲍威尔潜在接任人选之一的理事鲍曼也表达了类似观点。她在肯塔基州银行家协会年会上表示:
世界其他国家已经采纳了目标区间。
她认为:
这种方法可以避免我们为精确的通胀水平而过度焦虑。
鲍曼淡化了政策立即转变的可能性,但补充说“展开对话总是重要的”。
地区联储主席提出具体区间
周二同日,亚特兰大联储主席博斯蒂克在一档播客节目中称,公众有时会误解美联储在锚定通胀目标时能达到的精确度。他表示:
就通胀目标而言,我实际上对使用一个区间持开放态度。
在被问及理想的区间范围时,Bostic认为区间需要足够窄,以防止通胀上行势头累积,他举例称:
可能在2.25%到1.75%之间。
政策背景与市场影响
转向设立通胀区间的讨论,其深层背景是美联储在实现2%目标时面临的长期困境。
数据显示,受新冠疫情造成的经济中断以及近期特朗普政府对全球贸易伙伴加征关税等因素影响,美国通胀率在过去四年半的时间里一直高于2%的目标。
然而,在2020年之前,美联储则长期被相反的问题所困扰——通胀持续低于目标水平
当时,这一趋势引发了决策者的担忧,认为低通胀将阻碍他们将利率提升至更正常的水平。
这种在目标上下“双向偏离”的历史,凸显了精确控制通胀的难度,也为采纳更具弹性的通胀目标区间提供了现实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