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部件企业,谁在狂飙,谁在挨打?
2025年的进度条已加载至三分之二,回看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战绩,可以说是同舟不同命。
比如,福耀玻璃凭借高附加值产品的放量,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飙升近四成,将48亿真金白银揣进口袋。
同期,德赛西威也靠着热门的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业务,订单接到手软,净利润同比大增46%至12亿。
有人闷声发财,有人却在泥潭打转,祥鑫科技就是一个。
2025年上半年,祥鑫科技表面上营收同比增长13.25%至35.72亿,实则净利润同比下滑近四成,1.12亿的数字刺眼得很。
并且,这种净利润端的下滑早在2024年就有了端倪,当年公司净利润就同比下跌了11.63%。
这种连续的下滑,着实让我们为祥鑫科技的未来捏了把汗。
不过,有些话不能说太早,有些汗也不必现在捏,因为祥鑫科技真正厉害之处藏在其“二次创业”中。
那么,到底是什么样的“二次创业”,又厉害在哪里?
第一,下手人形机器人。
人形机器人的火热已无需多言,据预测,到205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超过5万亿美元,数量将突破10亿台。可以说,这是一个高成长性投资赛道。
面对这片万亿级蓝海,基金、企业等纷纷入局。其中,机器人ETF富国(159272)就于9月1日盛大首发,在9月19日上市,募集规模达到了23亿,创下了今年股票ETF的首发记录,并持续流入,截止2025年9月23日,规模达到了26亿。
该ETF聚焦产业链中“机器人本体+核心零部件”等核心环节,人形机器人含量高达77.2%,是市场上纯度很高的人形机器人指数!
如果把人形机器人看作一副“未来身体”,这只ETF几乎覆盖了它的“脑”、“骨骼”、“肌肉”和“神经”,可以帮助投资者一键捕捉这个万亿级蓝海产业。
当然了,想要高效地搭上人形机器人赛道这趟快车,关注机器人ETF富国(159272)无疑是更为便捷的方式。
同样的,祥鑫科技也没有错过这波产业机遇,自2024年闯入人形机器人领域后,便埋头钻研近两年,成功推出两代灵巧手产品。
尤其是第二代,亮点满满。整手配备16个高精度触觉传感器模块,能实时感知0.1-15N的微小压力变化,灵敏度大幅提升,而且重量还比上一代轻了17%,真正做到了“轻装上阵”。
产品有了,产能也得跟上。祥鑫科技早已为第二代灵巧手量产做好准备,产线和设备一应俱全,年产能可达3万只。
虽说祥鑫科技进入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时间,比拓普集团等同行稍晚,但人家“起步晚却跑得快”,自有独门秘诀。
一方面,是自身赋能。
祥鑫科技的主业是汽车精密冲压模具和金属结构件,2025年上半年,该业务营收占比达71.54%。
我们都知道,人形机器人和汽车制造在技术上本就同根同源,公司凭借领先的模具制造和精密冲压技术,能快速切入人形机器人零部件领域。
而且,祥鑫科技的客户绑定能力也很强。
当前,公司多家车企客户已经进入到机器人整机领域,凭借原有的合作关系,祥鑫科技就有望顺势进入其人形机器人供应链。
就拿公司客户华为来说。
2024年11月华为全球具身智能产业创新中心投入运营,祥鑫科技当时就为其供应通信、数据中心、液冷超充等产品,这就使其在华为供应商中拥有了较好卡位。
另一方面,是外延合作。
众人拾柴火焰高,除了自主研发,公司还通过一系列战略投资与合作,不断扩大自己的“朋友圈”。
2025年3月祥鑫科技与三度智能联手,共同推进“人形机器人关键技术”研发;6月,又投资了女娲机器人,这一招可谓“以小博大”。
因为通过女娲机器人,公司可以间接参与到亚马逊、富士康等巨头的产业生态中,一起推动机器人产业化应用。
可以说,内生研发与外延投资合作这两记“组合拳”,共同构建起祥鑫科技人形机器人业务的生态链。
第二,抢滩液冷服务器。
AI算力一路狂飙,服务器散热压力倍增,传统风冷面对高性能AI芯片的散热需求已力不从心,液冷技术顺势成为行业“救星”。
祥鑫科技眼光独到,早早就在液冷领域布局,能按客户需求定制散热产品。2024年底,其冷媒直冷新技术更是惊艳亮相,散热效率比主流液冷方案更胜一筹。
如今,公司的液冷及冷媒直冷技术均已在算力服务器、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大展拳脚,还收获了华鲲振宇、中兴康讯等一众客户的订单。
额外再提一点,公司的液冷业务还延伸到了低空经济领域。
2024年5月,祥鑫科技发布公告称已获得某客户飞行汽车定点开发项目,供应电池下箱体总成及液冷板等产品,预计销售总额约6千万元。
总的来看,祥鑫科技正通过“二次创业”来重塑筋骨,并且在以上三个领域也都有了成果。
既然祥鑫科技这么厉害,那为何净利润还会一降再降呢?
我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可能是主业不赚钱了,只增收不增利。
也确实是这样。直接从公司汽车精密冲压模具和金属结构件业务的毛利率来看,其自2024年便开始下滑,至2025年上半年已降至10.41%。
为啥会这样呢?
原因很简单,一是汽车零部件厂商竞争愈发激烈,利润空间被压缩;二是下游车企客户资金压力大,把这压力转嫁到零部件环节,利润被进一步蚕食,回款周期还变长了。
这个时候再回头看,祥鑫科技对人形机器人、液冷服务器以及低空经济等新兴领域的布局,可以说是明智之举。
说完“赚得少”,令人意外的是,公司“花得还多了”。
这主要体现在研发上:2020-2024年,公司研发费用一路飙升,复合年增长率达33.72%。2025年上半年,其研发费用又同比提升17.7%,达到1.63亿元。
再细究来看,可以发现这些钱重点砸向了人形机器人等新领域。
虽说短期内在公司业绩上可能看不到明显回报,但长远来看这笔钱确实值得花。毕竟,机器人产业正处于爆发式增长阶段,公司提早布局能够抢占先机,最终分食更多的市场红利。
写在最后。
祥鑫科技的“二次创业”虽暂遇阵痛,却为其开辟了新的增长极。从人形机器人到液冷服务器,再到低空经济,其布局的前瞻性与执行力已初显成效。
短期阵痛换长期潜力,祥鑫科技的转型之路,正通向更广阔的未来!
以上分析不构成具体买卖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