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证券化都有哪些作用

贷款证券化将缺乏流动性的、非标准化的贷款转换成为可转让的、标准化的证券,使贷款获得流动性,而且贷款是资产证券化的主要基础资产。那么,贷款证券化都有哪些作用?今天华律网小编针对这一问题,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给您提供帮助。

银行作为信贷资产的发起人和销售者,在证券化中可以获得多方面的直接收益。

首先,银行可迅速获得流动性。

贷款证券化使贷款具有可交易性,为银行流动性管理提供了一条新的可选途径。银行将其持有的一部分贷款通过证券化转让出去,提前收回资金,以便安排组织新的、更具投资效益的贷款项目,或使资金周转紧张的问题得以缓解。

其次,银行可以分散和转移信贷风险和利率风险。

贷款证券化改变了银行“生成――持有直至到期”的传统信贷经营管理模式,银行能够借助证券化将信贷组合过度集中的违约风险分散转移给众多投资者,避免因持有对特定客户、行业或区域的大量贷款而可能造成的风险累积,优化信贷结构。同时,银行可以利用证券化将中长期贷款提前变现,调整长期资产和短期负债期限非对称的错配所形成的利率风险敞口,向证券投资者转移贷款内含的利率风险。

最后,银行还可利用证券化提高资本充足率。

根据巴塞尔协议的资本要求,银行在扩张其风险资产的同时须相应增加其资本规模。通过证券化,银行可将部分贷款移至表外,从而减少风险资产,以达到资本充足度的监管要求。

在贷款证券化过程中,银行作为贷款出售方不仅获得上述利益,还可以在出售贷款后继续保持服务者的角色。大银行往往可以充分发挥在客户信息、市场占有、信用评估、贷款组织、监督管理、追讨未偿债权、资产管理方面的优势,专门从事组织――发放――出售――管理贷款,充当中介服务商,在不占用信贷资金的条件下赚取可观的手续费。

贷款证券化使银行迅速获得流动性,可分散和转移信贷风险和利率风险,还可利用证券化提高资本充足率。如有疑问,欢迎到华律网进行律师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