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养老金融发展的新特点与展望

%title插图%num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决定了要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金融需要充分发挥跨时空配置资金的功能,发展好养老金融,服务广大居民追求美好生活的需要。围绕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政府相关部门在发展养老金融方面出台多项专项政策,为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营造了更好的政策环境。在政策引导支持下,银行业金融机构结合市场需求,考虑自身实际情况,在养老金融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特别是2024年作为第一个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的完整年度,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养老金融领域的实践探索呈现诸多新的特点。

经营发展战略更清晰

商业银行围绕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结合自身机构优势等,从战略上高度重视养老金融的同时逐步提出更加清晰的经营发展战略,并且大部分商业银行是首次提出。例如,中国建设银行提出打造养老金融专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提出打造人民满意的养老金融特色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提出致力于成为陪伴在客户身边的养老暖心银行、国家养老金融全面推进的重要服务银行。上海银行致力于成为面向城市居民的财富管理和养老金融服务专家,并将养老金融作为战略重点。围绕发展养老金融提出明确的经营发展战略目标,彰显了商业银行发展养老金融的决心。就实际情况看,各家商业银行所提的战略愿景目标契合自身发展优势特点,有助于商业银行整合力量更好推进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

专业机构建设更精准

为了推进养老金融发展战略更好地落地实施,商业银行组建部门和分支机构,或者对原有的部门机构职能予以优化,以实现由专业的机构推动养老金融发展。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在总行高管层设置养老金融委员会,负责养老金融发展的统筹协调工作。交通银行之前在总行设置养老金融部。中国工商银行、兴业银行在原有养老金业务部的基础上组建养老金融部,丰富部门职能推进养老金融全面发展。中国银行在总行新成立养老金融中心,专门推进养老金融发展。中国农业银行、招商银行、中国民生银行等仍然保留原来养老金业务部或者养老金金融部的设置,但中国农业银行对养老金业务进行升格,加强养老服务金融、养老产业金融领域机构设置。

在总行组建专门的养老金融发展机构的同时,商业银行在分支机构同步推进专营机构建设。中国工商银行全面启动养老金融特色网点建设,制定适老服务标准,不断提升网点养老金融服务和适老服务标准化、规范化水平,2024年底已打造养老金融旗舰、标杆网点700多家。中国银行网点持续提升适老化服务水平,2024年底已建成养老服务示范网点1145家,对外营业网点敬老服务达标率为100%。2024年中国农业银行打造300余家适老化服务示范网点。2024年底兴业银行在全国范围内已推出85家“安愉人生”养老金融服务中心。2024年上海农商行打造养老金融特色网点55家,其中郊区35家。养老金融专业网点建设,是在银行网点已经基本完成适老化改造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推动养老金融专业化发展的重要举措。

金融服务内容更系统

商业银行在发展养老金融过程中,根据服务的对象和主要服务内容分为养老金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和养老产业金融三大领域,分别服务养老金积累、老年人群体和养老产业。中国工商银行在养老金金融方面,独家支持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系统建设,推动养老金受托、账户管理、托管、投资管理业务统筹发展,全面推广个人养老金业务。在养老服务金融方面,推动老年人支付便利服务,持续开展“工银爱相伴”系列涉老主题营销活动,推广手机银行幸福生活版,支持音视频服务在线辅导,推出“工行服务”微信小程序关怀版等。在养老产业金融方面,拓展养老产业客户,提供投融资、账户管理、支付结算、数智化场景建设等综合服务,助力银发经济规模化、标准化、集群化、品牌化发展。

与此同时,部分商业银行在养老金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和养老产业金融三大领域的基础上,不断拓展服务领域,丰富养老金融的内涵。浦发银行形成“12345”养老金融服务体系,即“一体、两翼、三类客户、四大载体、五大行动”,具体包括:整合集团境内外、多业态资源,实现一体化协同;打造养老金融战略合作伙伴联盟和敬老服务联盟双翼;服务银发、备老和养老产业等三类客群客户;搭建App养老金融专区、数智化养老规划平台、百家养老金融工作室、千名养老金融咨询师等四大载体;扎实推进银发专属服务、一站式养老规划、养老金托管提质、养老产业一体化服务、培育养老生态等五大行动。中信银行明确养老金融围绕健康产业、养老产业、银发经济,推动综合融资、支付结算、特色化产品创新等方面多元化服务。上海银行打造以养老金金融为重点,以专门设施、专属产品、专享服务和专业队伍“四专”为支撑的养老金融服务体系。

产品服务创新更丰富

商业银行在对金融产品和服务开展适老化改造,打造手机银行养老金融服务专区等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创新产品和服务方式,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中国建设银行围绕养老金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养老产业金融全面系统推进产品创新。养老金金融方面,完善个人养老金产品货架,首批上线账户内指数基金产品,不断丰富“健造”系列个人养老产品。养老服务金融方面,创新推出资产服务信托、慈善信托等“安心”系列产品,满足企业养老与员工健康管理需求。养老产业金融方面,将养老产业纳入信贷优先支持行业,搭建“康养产业共享服务平台”,创新推出养老服务项目贷款产品。交通银行全面推进养老产业金融、养老金金融、养老财富管理、养老消费金融和金融服务适老化五大重点领域协同发展。

与此同时,银行业围绕养老金融的特定领域开展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交通银行推出“颐养优选”产品系列,2024年底已累计上线323款适老化财富管理产品,覆盖养老储蓄、基金、保险和理财等全品类。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创新特色产品设计,在手机银行推出退休待遇计算器、养老模拟计算器、养老省税计算器、家庭养老账户和自动缴存等特色功能,积极为客户提供有温度的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中信银行2024年出版首本小说体养老金融读本《长寿时代:做自己人生的CFO》,迭代“幸福+养老账本3.0”一站式养老规划平台,帮助备老群体科学开展养老规划。江苏银行持续丰富养老金融服务,搭建了涵盖“专属卡片、专业财富管理、暖心服务渠道、特色增值权益”在内的“四位一体”服务体系。

市场品牌打造更响亮

在银行业普遍重视发展养老金融的同时,商业银行逐渐开始重视打造专属品牌以扩大养老金融服务的市场影响力。中国建设银行锚定“养老金融专业银行”目标,纵深推进养老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发布“健养安”集团统一品牌。兴业银行打造“安愉人生”,中国民生银行打造“民生悦享”,浦发银行打造“浦颐金生”,北京银行打造“京行悠养”,江苏银行打造“苏银养老金融”,苏州银行打造“苏心康养”,西安银行打造“西银禧安健”等养老金融服务品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打造“安享金晖”养老服务特色品牌,在个人养老金领域形成“U享未来”服务品牌。商业银行打造养老金融品牌不仅反映了其发展理念,而且围绕品牌形成了系列产品从而更好地服务客户。

工作制度方案更完善

商业银行通过制定工作方案或者行动方案等方式,明确发展养老金融的思路定位,并出台专门的举措推动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制定《关于推进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方案》,明确发展养老金融的总体思路,细化制定17条具体举措并形成工作台账,一体化推进养老金融发展工作。兴业银行发布《兴业银行养老金融“365”行动方案》,推动养老金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养老产业金融三大板块协同发展。中信银行制定《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的专项行动方案》。中国光大银行持续推进《养老金融工作方案》落地实施。江苏银行制定《加快推动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形成23项具体工作举措。

金融生态建设更多元

商业银行围绕养老金融及特定领域或者特定客户群体积极探索打造生态化发展模式,为相关客户提供更加细致周到的金融服务,提升客户服务体验满意度。中国建设银行从2022年开始全面布局、建设“1314”养老金融服务体系,即打造“养老金融专业银行”一个目标,发挥“客户、资产、科技”三大优势,突出“专业稳健一站式”特色,搭建包含“养老金金融、养老产业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养老金融生态”四位一体的养老金融服务体系。2024年发布“健养安”统一品牌,推动养老金融生态建设向纵深推进,打造60家“健养安”养老金融特色网点,做精做细产品权益、适老服务、养老投教、养老微生态四大特色。兴业银行因地制宜构建养老金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养老产业金融闭环生态。

在养老金融具体领域上,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搭建“一个账户、两个专区、三份测算、四类产品、多项权益”的个人养老金产品服务体系,即对个人养老金账户全生命周期服务,推出手机银行、微信银行两个专区,创新退休待遇计算器、养老省税计算器、养老模拟计算器三份测算,提供存款、理财、基金、保险四类产品,以及多项权益养老特色服务,构建全周期养老服务生态。兴业银行通过金融资源与教育服务深度融合,构建了金融与教育协同发展的可持续生态。浦发银行推出养老金融综合服务体系,打造集团子公司、金融机构、养老产业优质资源“三环融合”的养老金融生态体系,在网点内设置养老健康小站生态体验区等专属区域。中信银行依托中信集团协同优势,探索构建内外双循环的养老金融生态圈,围绕居民养老规划、养老产业金融支持、科技赋能养老金融,协同共建养老生态。中国民生银行聚合幸福养老服务生态,打造特色化权益,助力老年客群品质养老。江苏银行布局“个人+产业”“金融+非金融”的养老服务生态,加大对养老产业全链条的支持力度。

数字发展模式更精进

商业银行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带来的便利,以数字金融有效推动和支撑养老金融发展,与传统的网点适老化改造、产品服务适老化改造一道更好服务老年人客户,让老年人群体通过数字金融获得更好的金融服务体验。中国工商银行手机银行推出10.0版本,“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强化重点客群线上经营,优化养老金融等专版专区服务。中国建设银行全面提升线上线下适老化服务水平,针对老年客群,推出手机银行“安心版”养老专区。中国农业银行手机银行建成养老社区,向备老、长辈客群提供个性化养老金融产品和一站式养老金融服务。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依托手机银行“U享未来养老专区”,打造数智化养老金融服务生态,提供便捷的一站式养老规划服务。

综合金融服务更深入

商业银行不仅实现养老金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和养老产业金融的协同互补,还通过不同业务条线合作,或者是机构合作的方式综合服务客户。中国建设银行强化母子协同,围绕稳健投资、现金流养老和健康保障等需求,构建养老客群综合服务体系,为养老客群提供专业化、适配化的财富管理服务,联合近30家专业财富管理机构启动“养老中国行”活动。中国农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强化养老金融与财富传承综合服务,帮助客户实现养老资金闭环运作。浦发银行的“浦和人生”财富管理服务信托账户体系包含一个服务体系,运用尊享传世系列家族信托、悦享传家系列保险金信托、逸享传家系列家庭服务信托三大账户工具,满足财产规划、资产配置、子女教育、家族治理、公益慈善安排等N种需求服务场景。

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看,人口老龄化趋势不可逆转,老年人口占比增加和金融服务需求增加需要更多的优质金融服务供给。对此,银行业金融机构需要在战略上切实坚持长期主义,把养老金融作为中长期发展战略,采取措施推进高质量发展。可以预见的是,在商业银行的“十五五”发展规划中,养老金融的战略地位将更加凸显,并且围绕发展养老金融的举措将更加务实多元,养老金融领域会有更多的金融服务模式创新,金融产品创新更系统,以有效推动养老金融发展,从而更好地服务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预计国家围绕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发展银发经济、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将会出台更多政策,为银行业发展养老金融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在具体实践中,银行业金融机构将在对养老金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养老产业金融三大领域深耕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养老金融的服务领域,通过金融数字化转型发展养老金融的趋势更加明显。从养老金金融领域看,在做好基本养老保险和社保基金金融服务的同时,围绕创新企业年金发展的金融服务将更加丰富,银行业金融机构将通过自身的专业金融服务支持更多的企业建立企业年金。个人养老金的金融服务更加规范,产品种类丰富的同时单家商业银行代理销售的金融产品数量更多。从养老产业金融领域看,银行业金融机构不仅更好地服务传统养老产业,还将更多地围绕智慧养老、康养综合体等新业态探索提供更加优质的金融服务,养老产业领域融资规模将较快增长。从养老服务金融领域看,线下渠道和线上渠道都将提供更加贴心的金融服务,并且更重视服务的细节。

考虑到养老金融涉及的领域较多,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提供金融服务时,不仅积极利用数字技术提高发展的智能化水平,还将养老金融服务融入更多的场景中为客户提供“无感”服务。在服务养老金融客群的过程中,不仅有银行机构内部部门、条线或者总分行以及银行与子公司的合作,还将有更多的与政府、养老机构、医养机构等的合作,从而提供更加综合化“一站式”的服务。随着老年人的金融服务需求更加多元,且在金融服务中更重视体验和满意度,银行业金融机构将更加重视对客户的教育,围绕老年人需求开展金融知识普及宣传,提高老年人金融素养以让老年人更好分享金融发展成果。

作者:娄飞鹏,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