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非农业户口算什么意思

在中国的法律上,户口有很多类型,常见的有非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也就是我们现在常用的城镇户口。这两者类型的户口是有很大的差别的,例如农业户口可以分配到土地,而非农业户口没有等等,这些差别都是显而易见的。很多人不了解,非农业户口是什么意思,下面华律网小编将为大家解答。

一、非农业户口

计划经济时代,将户口划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户口两种类型。农业户口,指的便是靠自己生产口粮的居民,非农业户口,则是指靠国家分配口粮的城市户口居民。

“非农户”即城镇户,按照以前的说法是“吃商品粮”的户口,而“农户”即自种粮的户口,这是国家在资源分配上的一种区别。“非农户”没有“田”等一些集体资源来分配给你。目前在经济发达的城市,随着农村的城市化,这一点已基本没有区别。(农户有“保全费”或“保养费”,城镇无业居民有“失业金”或“最低保障金”)

二、非农业户口与农业户口的区别

现随着经济的发展,对于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有的省市已取消了农业户口,统称为居民户口。

(一)”农户”和”非农户”以前是在吃商品粮上在区别。

(二)社会保险方面,这两者的区别也不大。总体只和城市间的区别有关,在一个城市则没什么大区别。

(三)劳动就业方面,城镇也不是包工作的,但有个劳动再就业,政府在这方面的投入应该是比农村好点,农村如果有新技术示范区的,当然在这方面也会加大农民的技能培训的,但就是不像城市这么系统。

(四)农村的有土地,政府应该是有一定政府补贴的,叫保全费之类的,而城市非农户没有,有一个失业金,但不是每个城市都有最低生活保障金。

三、非农业户口转农业户口该怎么办

与一般的户籍迁出和转入不同,非农户口转成农业户口需要事先应征求当地农村的同意后方可办理入户。因为涉及农村承包地分配问题,村委会往往不同意。外地户口迁入,或者新的户口迁入,增大承包地分配困难。如果你能够得到村委会的“书面同意你的户口迁入的”证明,则可以持证明书去乡派出所申请办理户口准迁证来实现户口的迁入。

而在申请材料方面也需由派出所上报到县级公安机关户政部门审批(市区需逐级呈报至地市级公安机关户政部门审批)。其中,迁入农村户口的手续包括:

1、《入户申请审批表》;

2、申请人和被投靠人《户口簿》、《居民身份证》;

3、村民小组同意接收证明(全部村干部同意后签名、按指模);

4、村委会同意接收证明(村委会主任、书记同意后签名、按指模);

5、大中专研究生毕业回原籍的,须提交《毕业证》、《失业证》;

6、夫妻投靠的须提交《结婚证》,“非转农”的要提供《失业证》;

7、投靠父母的须提供子女《出生医学证明》或子女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出具的双方关系证明和《未婚证》;

8、在农村分有宅基地并建好房屋的,要提供《土地使用证》、《房产证》或村委会出具的宅基地分配证明,派出所要做调查材料,同时还要提供相关材料。

目前全国已有30省份取消农业户口农业与非农业户口的差别是什么。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包括北京在内已经有30个省份出台户籍制度改革方案,201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并要求各地根据意见要求,抓紧出台本地区具体可操作的户籍制度改革措施,且公安机关不再出具农业或非农业户籍证明。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包括北京在内已经有30个省份出台户籍制度改革方案,包括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江西、湖南、湖北、广东、广西、黑龙江、吉林、辽宁、重庆、云南、甘肃、青海、福建、江苏、安徽、贵州、四川、新疆、宁夏、浙江、海南、内蒙古、天津、上海、北京。

在国务院发布的《意见》中,关于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备受关注。《意见》明确指出,要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和由此衍生的蓝印户口等户口类型,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体现户籍制度的人口登记管理功能。

梳理各地出台的方案可以看出,各地普遍提出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

比如,上海提出取消本市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湖南提出,公安机关户口登记不再标注户口性质,不再依据户口性质统计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贵州提出,从2015年6月1日起,在“户别”栏不再登记农业或非农业,统一登记为家庭户或集体户,且公安机关不再出具农业或非农业户籍证明。

通过华律网小编介绍了非农业户口,相信你对这方面有了新的了解和新的认识。近年来,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有的省市已经取消了农业户口,统称为居民户口,这也就意味着,在户口本上或者身份证上体现不出是农村居民,还是城镇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