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天内两度被约谈引关注,携程的奔跑与隐忧

%title插图%num

文|张可出品|天下财道

国庆中秋前夕,旅游市场开始热闹,众多旅游公司的表现,进入人们的视野。

其中,在线旅游龙头携程集团(TCOM.US,09961.HK,下称“携程”),有两件事格外引人关注。

一是43天内两度被监管部门约谈;二是上半年业绩不错。携程营收、净利双双明显上涨。

怎么看待这两件事的巨大反差?作为国内OTA行业龙头老大,其未来又将走向何方?

又被约谈

携程全称为携程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3月,公司的平台可提供一套完整的旅行产品、服务及差异化的旅行内容。

携程主要有四大核心业务:住宿预订、交通票务、旅游度假产品与商旅管理,通过佣金、代理费、增值服务及金融业务获取多元化收入,其中,为合作酒店提供在线预订服务收取佣金是其主要收入方式。

%title插图%num
(来源:同花顺iFinD)

近期,携程被郑州市场监管局约谈,被指存在“利用服务协议、交易规则及技术手段,对平台内经营者的交易与价格施以不合理限制”的情况。早在9月4日该局已依法向携程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近期又对其进行约谈,督促其全面整改、规范运营。

%title插图%num
(来源:郑州市场监管公众号)

此次监管介入,源于携程备受争议的“调价助手”功能。该功能会定期扫描其他平台同款酒店产品价格,并采取相应的行动。包括自动调低酒店底价,或是给酒店产品参加促销活动等。

%title插图%num
(来源:公开报道)

携程称该功能是“帮助酒店提升竞争力”,从部分消费者的角度来看,或许获得了某种实惠,但从有些商家的角度来看,实际上限制或影响了其定价自主权。

%title插图%num
(来源:公开报道)

郑州十余位酒店经营者联名举报,“调价助手”功能未经许可擅自下调酒店定价10-20元,部分酒店一天内被自动调价5次,手动关闭仍强制重启,商家多次申请关闭遭驳回。

%title插图%num

%title插图%num
(来源:公开报道)

其实,这并非携程首次因价格问题被监管部门盯上。8月5日,贵州省市场监管局集中约谈时,明确指出携程等平台存在 “二选一”、技术干预商家定价、订单毁约加价等问题。

%title插图%num
(来源:贵州市场监管局网站)

实际上, 关于携程“二选一”问题,也被多家媒体报道过。

%title插图%num
(来源:百度搜索)

虽然看上去携程的系统自动调价,是为了稳住更多客户。但实际上,消费保上也有不少消费者对携程“大数据杀熟” 的投诉。

%title插图%num
(来源:消费保小程序)

这些现象的背后是,携程在酒旅行业确实具有不小的“话语权”。

酒旅行业呈现“一超多强”的竞争格局。交银国际2024年研报数据显示,国内OTA市场中,携程以56%的GMV市占率稳居第一,同程旅行15%,美团13%分列第二、三,飞猪占8%。

所谓OTA市场,是指在线旅游代理市场(Online Travel Agency),即消费者通过互联网平台预订旅游相关产品和服务的消费市场。

当前,酒店行业步入存量竞争阶段,供大于求。对于商家而言,携程是一个无法忽视的销售渠道,“离不开又惹不起”成为众多商家的无奈心声。中高端酒店尚可依靠固有客群维持,而中小酒店则只能依赖OTA平台客源。

有业内人士对《天下财道》表示,即便不少商家对携程这类平台的不合理规则与价格限制不满,也只能被迫接受以维持经营。因为一旦停止充值购买流量后,商家的订单量会大幅下滑。同时,由于缺乏技术能力和资源来抵抗算法控制,大量商家只能接受利润空间被压缩的现实。

短短40多天内,携程遭遇两次监管约谈,反映了携程的某些业务规范性有待提升,也意味着商家的呼吁已经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从长期来看,双赢才是最优解。未来携程如何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规范经营行为?目前尚有待观察。

增长背后

虽然有的商家和消费者有所抱怨,而且携程也遭遇了监管层的约谈,但另一方面看,携程的业绩还不错。

2025年第二季度,携程集团净营收达148亿元,同比增长16%;归母净利润4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6%。整个上半年,营收攀升至287亿元,净利润近92亿元,日赚超过5000万元,毛利率、净利率分别约81%、32%。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2025年上半年,北京住宿业1613家单位利润总额仅5980万元,同比锐减约93%。

%title插图%num
(来源:北京市统计局网站)

换言之,携程一家的利润与北京住宿业1600多商家已相差不多。

具体来看,携程的住宿预订、交通票务、旅游度假、商旅管理和其他业务实现收入分别为118亿元、108亿元、20亿元、13亿元、2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约22%、9%、6%、11%、32%。

%title插图%num
(来源:公司半年报)

表面看业绩不错,但携程也有隐忧之处。财报显示,2025年第二季度,携程营收148亿元,同比增长16%,较一季度近30%的增速明显回落。

2025年上半年,携程的各项费用支出均呈现上升趋势,营业成本55亿元,同比增长22%;产品研发费用70亿元,同比增长17%;销售及营销费用63亿元,同比增长17%。

%title插图%num
(来源:公司半年报)

值得注意的是,携程的利润增长与非经营性投资收益也密不可分。2025年第二季度,“其他收入”一项录得11亿元的净收入,而去年同期该项为净支出近2亿元,仅此一项就为公司贡献了近13亿元的利润增量。

若剔除这部分增量,携程集团核心业务的盈利能力其实已显疲态。

%title插图%num
(来源:公司半年报)

2025年第二季度携程Non-GAAP营业利润率为31%,同比下降1.7个百分点;Non-GAAP净利率为34%,同比下降5.3个百分点。这表明公司在营收增长的同时,核心盈利能力实际上在减弱。

Non-GAAP 营业利润率(Non-GAAP Operating Margin)是衡量公司核心业务盈利能力的指标,其目的是为了更清晰地反映公司核心业务的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

此外,携程存在应收账款较高的情况。财报显示,携程二季度净营业收入为148亿元;应收账款净额达144亿元,较2024年底大幅增长近16%,增速与营收几乎同步,且该金额已达第二季度营收的97%。

%title插图%num
(来源:公司半年报)

截至2025年6月末,携程的短期负债从194亿元增至282亿元,短期投资则从284亿元降至217亿元。

%title插图%num
(来源:公司半年报)

左右互搏

携程业绩丰收,股价也逐渐走高,公司高管和早期投资者却选择大幅减持套现。

据携程递交给美国SEC的文件显示,携程董事、COO熊星在2025年9月4日减持40万股ADS,价值2849万美元(约2亿元人民币)。

%title插图%num
(来源:公司公告)

携程创始人、董事局主席梁建章2025年9月3日计划出售公司100万股ADS,价值7375万美元(约5.27亿元人民币)。

%title插图%num
(来源:公司公告)

携程联合创始人、总裁范敏2025年9月2日计划出售7万股ADS,价值454万美元(约3242万元人民币)。

%title插图%num

此前范敏在2025年5月27日计划减持7万股,套现427万美元(约3057万元人民币)。意味着自2025年以来,范敏累计要套现6200万元人民币。

另外,原第一大股东百度的持股比例也在不断下降。截至2025年2月28日,百度持股比例已由2024年的9%下降至7%。2019年,百度持股比例曾高达19%。

百度持有携程的股数及变化简况

%title插图%num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

一方面,高管和大股东准备或已经在陆续减持,另一方面,半年报显示,携程集团董事会2025年8月批准了未来回购总价值不超过50亿美元已发行股票的新计划,此前已根据2025年2月批准的计划完成约4亿美元回购。

大规模回购通常被市场视为管理层认为公司股价被低估、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的强烈信号。

%title插图%num
(来源:公司半年报)

这种“公司买、高管抛”的左右互搏让市场陷入困惑。虽然创始团队的减持可能出于个人资产配置和财务规划的需求,但与公司的大额回购前后脚发生,让市场费解。

%title插图%num

此外,服务质量是生命线,携程服务体验存在较大争议。截至10月10日,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携程出行服务携程金融的累计投诉量超过13万条,近30天的投诉量超过4600条。

%title插图%num
(来源:黑猫投诉平台)

实际上,携程在国内市场正在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美团、京东、抖音等巨头正从本地生活、价格策略和内容生态等多个维度,对携程的市场份额进行瓜分。美团以高频流量巩固中低端市场,京东以“零佣金”策略冲击行业痛点,抖音凭借强大的内容算法重塑用户的消费决策路径。

当然,携程也有自己的优势所在,比如,全面的服务覆盖范围,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较好的品牌影响与国际化布局等。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自身存在的问题,携程也在积极调整战略,试图寻找新的增长突破口。

比如,2024年携程研发费达131亿元,2025年初高管调整涉及多业务板块。CEO孙洁曾表示,AI辅助可使客服日均节约超10000小时工作时间,解放超1000名人力。

只是目前而言,面对成长中的一些隐忧,作为OTA行业的巨头,在新的监管环境下,携程如何改过自新,更好地前行?《天下财道》将持续关注。

免责声明:文章信息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