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0亿中芯国际,一剑封喉!

%title插图%num

收网的时候到了。

2025年8月30日,市值万亿的中芯国际正式宣布,将收购控股子公司中芯北方剩余的49%股权

%title插图%num

作为中芯国际旗下子公司之一,中芯北方2024年实现营收129.79亿元,净利润16.82亿元,已稳步进入了利润释放期。

这个时候对“利润奶牛”进行完全收权,不禁让大家开始猜测:此次交易,意欲何为?

一场精准的“利润整合”

要理解中芯国际的动机,得先搞清楚中芯北方是做什么的。

中芯北方成立于2013年,最初由中芯国际持股51%,其他机构合计持股49%。它简单来说,是中芯国际在北京专门生产12英寸晶圆的“专属工厂”。

%title插图%num

经过十余年摸索,中芯北方现已拥有两条生产线。2024年,每条线每月能生产3.5万片12英寸晶圆,加起来月产能高达7万片。

12英寸晶圆适用于高端芯片和存储器的制造,相较于8英寸晶圆,更聚焦于高技术、高性能应用场景。

中芯北方工艺技术覆盖40纳米和28纳米,包括28纳米的Polysion工艺和高K金属栅工艺,产品广泛应用于通用逻辑电路、混合电路和射频芯片等领域。

%title插图%num

而中芯国际这次要把剩下的49%股权全部纳入麾下,主要出于以下三方面考量:

首先,果子熟了,该自己摘了。

中芯北方经过多年发展,前期大量的设备折旧成本已经基本摊完,现在正处于利润丰厚的“收获期”。

以前赚100块,中芯国际只能把51块装进自己的报表;现在全资控股后,赚的每一分钱都能完整地并入上市公司,直接增厚总利润。

其次,满足“老股东”的退出需求。

作为中芯北方的共同出资人,其他股东的投资使命已基本完成,进入了需要回收资金的“退出期”。

此次中芯国际通过股权置换的方式进行交易,既回应了他们的诉求,又避免了对自身现金流的消耗,可谓一举两得。

最后,拿回控制权,决策更高效。

以前中芯国际虽然是控股股东,但在做重大决策时,仍需与其他机构协商。

交易完成后,这类牵制基本消除。中芯国际在未来制定战略、调配资源时,可以自己说了算,运营效率和决策速度都将有提升。

总体来看,此次交易本质是一场“利润整合”,同时也为功成身退的老股东提供了顺畅且友好的退出通道,是一笔兼顾了财务收益与战略控制的“划算账”。

资产的价值争议

当然,除了交易目的以外,一笔买卖值不值,往往是大家更关注的焦点。

那么,中芯北方的资产质量究竟如何呢?

如前所述,中芯北方的生产线已经“回本”,利润得以充分释放,因此盈利能力很能打。

具体来看,2024年,中芯北方实现营业收入129.79亿,净利润16.82亿,对应净利率12.96%。

中芯国际同期净利率为9.3%,这说明中芯北方的净利率水平在中芯国际集团内部也处于领先位置。

%title插图%num

更亮眼的是,2024年中芯北方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高达63.4亿元,远超其净利润,也侧面显示了其利润质量较高,赚到的都是真金白银。

此外,中芯北方的财务结构也比较健康。

由于中芯北方并不是独立上市公司,我们无法拿到它单独的资产负债表,目前公开能找到的是其与中芯京城的合并财务数据。

截至2024年底,中芯北方及中芯京城合计资产负债比仅为17.31%。

%title插图%num

这个数字是什么概念呢?我们对比一下它的母公司中芯国际就知道了。

同期,中芯国际总资产3534.15亿,总负债1243.08亿,对应的资产负债比为35.17%。也就是说,中芯北方的负债水平只有集团的一半左右,财务结构较为稳健。

一个赚钱能力强、现金流充沛、负债还低的企业,无疑是一块优质的“压舱石”资产。

因此,中芯国际这次出手收购,不仅不亏,反而是一笔非常划算的买卖,直接将这块优质的资产完全纳入了怀中。

整合浪潮下的差异化路径

读到这里,可能有读者会联想到:像中芯国际这样的整合收购也不是孤立事件了,它的整合路径与国内其他晶圆代工企业有不同点吗?

当然有,甚至是大相径庭的。

比如,芯联集成在2024年宣布收购芯联越州剩余72.33%股权。

与中芯国际收购盈利资产不同,芯联集成和芯联越州均处于亏损状态,该交易的估值溢价也比较高(增值率132.77%)。

当时交易的核心目的是“抢占先机”,确保芯联集成对碳化硅等未来关键业务的控制。

所以,如果说芯联集成的并购是一次“背水一战”式的战略投资,那么中芯国际就是“锦上添花”式的财务整合,二者是完全不同的路子。

再比如,华虹半导体于2025年8月宣布拟收购华力微97.5%股权。

华虹半导体与华力微同属华虹集团,存在业务重叠,此次收购旨在整合双方在特色工艺与先进工艺上的优势。

因此,华虹半导体收购的核心动机是解决同业竞争问题。相比之下,中芯国际的收购更侧重于财务优化,是对内部优质资产的“纵向”整合。

%title插图%num

当然了,虽然三起交易各有千秋,但它们都共同揭示了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的新阶段:

即从过去粗放式的产能扩张,转向注重资源整合、提升运营效率和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高质量发展阶段,都朝着“扶上马、送一程”的良性循环迈进。

结语

总而言之,中芯国际的这次收购就是:在合适的时间,用合适的方式,做了一笔合适的买卖。

它摘下“熟透的果实”,把赚钱的资产并入自家报表,还拿回了百分之百的控制权。这一切,终归还是为壮大自身实力买单。

以上分析不构成具体买卖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