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大学第四课:别人找我「借钱」,怎么办?

点击 “简七读财” ,发送消息“ 理财 ”

小白轻松入门~

%title插图%num

晚上好,我是简七编辑部的冰冰。

前段时间,我的同事 S 遇到了一件让她颇为纠结的事:多年没联系的亲戚,突然向她借钱

S 的为难,其实我们都懂:不借,怕伤感情;借吧,又怕要不回来。

办公室一圈聊下来,发现大家都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别人找我借钱,真是社会大学的一门必修课。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什么钱能借?什么钱该拒绝?万一要不回来了怎么办?

01

我和 S 在「借钱」这件事上,算是立场一致:既不爱向别人借钱,也不爱借钱给别人。

但现实里,我们谁没被人借过钱呢?

我第一次真正体会到「借钱的尴尬」,还是在高中。

当时,我最好的朋友准备出国留学,她妈妈找到我妈,说办手续需要一笔「资金流水」,希望我们能帮个忙,一年内一定还清,还特意叮嘱朋友自尊心很强,让我们别告诉朋友本人。

考虑到两家关系不错,我妈同意了。结果,一年、两年过去,钱一直没还;直到我们家准备买房,我妈才犹豫着让我问问能不能先还一半?

可那时候,我在朋友圈里看到朋友频频晒新包、去高级餐厅,我心里的问号一个接一个:「她不是没钱吗?」

最后,我还是鼓起勇气,把这件事告诉了朋友,她很惊讶,也连连道歉,后来一年内陆续把钱还清了。

那一刻,我们都松了口气:终于可以,只做朋友,不谈钱。

后来,我几乎不会借给别人钱,如果说「不借」的担心是「伤感情」,那么借出去之后再要,也会伤感情呀。

但当我的朋友遇到困难,我会主动包一个「不用还的红包」;这样感情更纯粹,也不留心结。

02

其实,借钱这件事是有「分级」的,不同类型的钱,风险和情感成本都不一样。

我自己的判断标准有三条,你可以参考看看。

1)借出去,不会影响你自己的生活。

如果把钱借出去,你就得吃土、还得暂停存钱计划,那就不划算。能借的钱,只能是你「闲钱」的一部分。

2)借出去,不指望一定能拿回来。

如果在还没借出去时,心里已经觉得「对方可能还不了」,那不如直接给对方一笔「不用还的钱」;既帮了对方,也不至于让自己陷入「钱要不回来,关系也僵了」的尴尬境地。

3)什么样的钱能借,什么样的钱最好别借?

借钱前,要判断对方有没有还款能力还款意愿。有的人真的是遇到突发情况,比如家人生病、公司裁员;有的人则是花得比挣得多,借多少钱都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如果他只是想用你的钱维持体面,那这笔钱,就不值得借。

说白了,能借的钱,应该是是对方有明确的还款计划、有信用有能力、确有急需的钱;不能借的,是你不确定能不能要回来的钱

即便心里都清楚,依然有很多朋友难以开口拒绝

其实,借钱帮人,不是唯一的「表达善意」的方式。

帮忙可以有很多形式:出主意、找资源、给一点小红包。只要是出于真心帮助,「不借」也不意味着冷漠;而是对自己生活有考量的成熟。

另外,最好平时就能多跟身边人,表达你的原则:比如「我现在都不给别人借钱了,上次借出去太尴尬了」;久而久之,别人会理解我们的立场,我们也就不用临时编理由了。

03

有时候,我们确实想帮,那也得帮得有边界

如果你决定要借出去,一定要留好「法律效力」的痕迹:

1)转账时备注清楚:

网上转账很简单,无论是微信、支付宝,还是银联转账,都有备注栏,我们一定写清「××借款××元」,比如「张三借款3000元」

2)写借条(电子也行):

如果借款金额比较大,还是很推荐写一份正式的欠条,其中需要包括:

借款人姓名、身份证号、借款金额(数字+大写)、借款日期、还款日期、利息(如果没有,就写「无息」),最后需要双方签名,及按手印。

写了借条的情况,如果对方部分还款,比如我借给张三10万元,后来张三还了我5万元,那么我只需要给张三写一份「收到还款5万元」收据就可以了,在张三完成全部还款前,这份欠条依然有法律效力。

还有一种比较简单的办法是「电子借条」,比如通过「腾讯电子签」->「借条」,线上生成后,会自动带上时间戳和电子签章,法律效力与纸质借条一致,还可以实时记录转账凭证。

%title插图%num

图源:腾讯电子签

这样做并非「不信任」,而是保护彼此,不让「帮忙」变成「纠纷」

04

如果你已经把钱借出去,但对方迟迟不还,也别急着硬碰硬;现在维权其实有很多温和的方式。

你可以这样一步步来:

第一步:文字沟通,留证据。

先别打电话,建议用微信或短信催款。因为一切文字记录,尤其是对方承认借款、承诺还款的内容,都能成为你后续追款的重要证据。

第二步:发一份正式的「催款函」。

口头催款后,对方依然没有还款意愿,可以试试发送正式的「催款函」

这类函件可以找律师代写,也可以自己写;重点内容包括:

借款事实(什么时候借、金额多少) 对方未按约定还款的情况; 明确要求在某个日期前归还,否则将提起诉讼。

催款函有3个作用:提醒、取证、催还。

我们可以寄挂号信,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微信、支付宝聊天窗口发送并截图保存。

第三步:必要时,走法律途径。

如果催款函发出后,对方依然逃避,你可以打开微信:搜索「微法院」小程序 ->选择所在地法院 ->在线立案。

图源:微法院小程序

只要准备好借款人身份信息、转账凭证、聊天记录等材料,系统就会自动立案、分配法官;法院一般会先线上调解,大多数案件其实能在这一阶段解决。

走到这一步时,很多人会突然发现,自己对借款人的信息留得太少。比如:

欠条上名字没核对清楚/完整; 没留对方的身份证号; 没写清借款时间或用途……

这些细节疏忽,在关系好的时候不觉得重要,可一旦出问题,就成了维权的「绊脚石」

其实,一个真正想还钱的人,不会介意签字或留证;而介意的人,本身的还款意愿,就要打个问号了。

相比人财两空,早些看清一段不对等的关系,对我们来说,反而是一种保护。

对我来说,借钱是感情的分水岭:懂感恩的人,不借也能体谅;不懂感恩的人,借了也要不回来。

每一个「愿意借钱」的朋友,都比钱更珍贵。

希望我们都能既保留善意,也守住底线,让每一次「借」「不借」,既不伤害感情,也不伤害自己。

晚安~

%title插图%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