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首家!华强北AI夜校爆火,创新创业创富再掀高潮

回顾过去二十年,技术浪潮的每一次更迭,都在拓宽个体的能力边界。今天,AI所释放的生产力,正让世界进入“人人皆创客”的新时代:一个人可以写出代码、生成产品、打造品牌,甚至构建属于自己的“微型公司”。

而在深圳最具创新活力的商圈——华强北,AI正成为新的“生产力工具箱”。早在一年多前,华强北就在“小个专”党群服务中心前瞻性启动全市首个“AI夜校”,为商圈注入新质生产力动能,让人工智能从“技术热词”变成“街头实用”。如今,在华强北,All in AI,All byAI,All from AI,“白天谈生意、晚上学AI”已成为创业者的新常态。

%title插图%num

AI赋能经营场景——“小店老板”变身“新质经营者”

华强北辖区汇聚了7.2万家小微企业、4.3万家个体工商户和35个专业市场,创业密度全市第一。

在这片创业热土上,众多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也面临着人力紧张、经营成本高、经营模式传统等发展瓶颈。为破解这些痛点,华强北“AI夜校”精准对接商家需求,开设用户画像分析、数字人直播带货、多语言智能客服等“实用、上手快、能赚钱”的课程,帮助商家以技术换人力、以智能提效能。

在赛格电子市场,经营电子配件十多年的刘先生,最近成了“AI新达人”。“以前修图、上架一个商品要半天,现在用AI生成产品图只要几分钟。”他笑着说。借助AI图片生成与智能客服,他不仅节省了人力成本,还拓展了海外客户,月销售额提升近30%。

类似的故事,在华强北每天都在上演。街道建立AI应用示范点、开设“AI工具体验区”,让商户能现场体验AI设计、AI办公、AI客服等功能。目前,已有上千家商户完成数字化升级,部分市场实现智能客服与运营数据自动分析,经营效率显著提升。

AI赋能新质生产力——全产业链升级驶入“快车道”

今年以来,华强北无人机、机器人等赛道创新动能持续奔涌,新落地的“福田之翼”选品中心,多家行业头部企业相继加入。

面对企业在技术升级、合规出海、服务优化等环节的实际需求,华强北“AI夜校”紧贴产业链,构建了覆盖“设计—研发—生产—销售—出海—服务”的一站式课程体系,用AI为新质生产力全链条赋能。

其中,“AI+出海”课程成为助力科创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的“关键推手”。辖区内一家巡检机器人企业在开拓中东市场时,曾面临国际安全认证周期长、技术文档优化难的问题。通过AI夜校课程支持,企业利用AI工具系统学习国际标准,并快速生成、优化认证文档,将合规周期缩短了60%,成功拿下多个大型海外项目。

截至目前,AI夜校已举办技术沙龙、实操培训、产业对接会等活动10期,帮助35家企业实现运营成本下降15%-40%,18家企业加速打开东南亚、中东等海外市场,初步形成覆盖产业链关键环节的AI赋能生态。

AI赋能职业转型——“新就业群体”找到新赛道

华强北物流网点密度全市第一,每日活跃在街头的新就业群体超2万人次,AI浪潮也为快递员、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群体带来了新的可能。

针对他们“时间碎片化、需求多元化”的特征,华强北推出“短平快”AI课程包,内容涵盖AI短视频剪辑、智能客服运营、数据表格处理等“轻量化”模块。

外卖骑手小张就是其中一员。学完AI课程后,他掌握了AI短视频制作技巧,如今兼职帮商家做账号运营,每月多赚2000元。

目前,项目已服务新就业群体800余人次,80%学员实现收入增长,孵化出7个短视频代运营项目、3个稳定盈利个人IP。街道还在“小个专”党群服务中心设立AI辅导点,为150名学员提供个性化AI副业指导,帮助更多新就业群体实现创收与成长。

AI赋能全民共创——让创新成为“街头日常”

2024年以来,华强北已举办AI专题活动36期,带动周边商圈与上下游企业加入智能化转型浪潮;并依托党群阵地,向全市辐射开展近500场活动,累计吸引超1万人次参与。

从AI图片生成到智能选品,从视频剪辑到客户服务——AI已成为华强北创业者的“商业常识”,成为街头巷尾的“实用技能”。

在这里,AI夜校让复杂的技术变得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赚得到;让创新不再局限于少数人,而是人人可参与、处处可创造。

华强北街道正以“AI夜校”为起点,让AI成为个体创造的新引擎,用AI点亮全民创新创业梦想,实现“创意进、产品出,创客进、企业家出”,积极构建“湾区红树林式”创新创业生态,加速迈向“新质生产力策源第一街”。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林敏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