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利资产正当时 银行板块引领价值回归

当不确定性成为新常态,拥有稳定现金流与高股息回报的“红利资产”,正成为资金争相布局的避风港。其中,银行与保险板块,在经过股价调整后,以其较高的安全边际和凸显的性价比,逐步开启一轮估值修复。

回顾三季度,受市场整体风格变化以及风险偏好提升等多重因素,多数红利资产板块面临调整压力,银行、保险板块一度领跌市场。

然而在市场走弱过程中,红利指数板块的安全边际在逐步走高。数据显示,以9月30日收盘价计算,A股银行板块2025年股息率已普遍站上4-5%的水平,相比当下不足1.00%、1.80%的一年期存款、10年期国债收益率,具有明显的性价比。

进入四季度,随着关税战及贸易争端的预期抬升以及市场避险情绪的升温,红利资产板块再次获得资金的青睐。

10月以来,保险、银行板块分别大涨6.33%、5.63%,大幅跑赢同期上证指数、沪深300指数。其中,城商行、农商行表现尤为亮眼,反弹势头强劲,分别上涨7.00%、6.75%。更值得关注的是,板块整体市净率(PB)得到有效修复,农业银行股价更是创下历史新高,PB回归1倍重要关口。

价值的重估离不开坚实的基本面支撑。以优质城商行杭州银行为例,本月上涨6.68%,较9月下旬低点反弹超过9%,当前市净率接近0.9。

其背后的底气,源于持续向好的业绩:2025年上半年,杭州银行实现营业收入200.93亿元,同比增长3.90%,净利润116.62亿元,同比增长16.66%,其中净利润延续了上市以来近20%的年化增长率,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达9.50%(未年化),不良贷款率维持在0.76%的较低水平,拨备覆盖率超过520%。业绩的高成长性与资产的高质量,使其市净率稳居板块前列,展现出“高质量红利资产”特征。

估值修复并非短期资金行为,中长期资金今年以来持续加仓银行板块,险资举牌行动频频,本年举牌中超四成指向银行股,彰显其长期配置信心。

另据招商证券研究,从ETF资金流向来看,银行板块近期资金回流明显,其中本月中证银行指数、红利低波指数基金规模分别净增68亿元、32亿元,增幅分别为26%、13%,而同期上证50指数、沪深300指数基金规模分别增长0.4%、-0.5%。

展望未来,平安证券研究表示,资金流向的变化是推动银行板块估值修复中的重要力量。

一方面被动指数的持续扩容带来了稳定的资金流入,银行板块高权重的特征仍将持续推动资金的流入;另一方面银行板块低波高红利的特征更易获得险资等中长期资金的青睐,结合监管一系列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措施,预计板块的股息配置价值吸引力仍将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