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车险费率改革,导致财险公司车险业绩两极分化,进一度拉大差距。目前超九成的中小企业因车险费改原因亏损,而大型险企综合成本率下降。
距2015年6月份第一批试点城市推行车险费改已过去将近一年,在车险消费者普遍受惠的同时,众多财险公司在车险领域仍未能摆脱亏损的困境。
根据《投资者报》记者统计,2015年共51家非上市财险公司经营了车险业务,其中48家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亏损,车险承保合计亏损金额达65亿元。
具体来看,永诚财险、安诚财险等绝大多数险企的车险业务持续亏损,且亏损金额明显加大,如去年永诚财险车险业务亏损额由2014年的3.87亿元增加至5.07亿元。大地财险、华安财险、阳光农业财险等2014年车险业务盈利的险企在去年转为亏损。
为何中小险企车险业务普遍不景气?首都经贸大学保险系教授庹国柱在接受《投资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车险费改后,车险的费率在降低,但车险业务的成本下降空间很小,这使得保险公司盈利空间进一步压缩。此外,由于电销渠道业务量的下降,更多车主转向个人代理、车商、4S店等渠道,中小险企为争取客户,竞相提高手续费,渠道成本有所增加。
车险渠道手续费上升
市场化改革后,车险的综合成本率有所下降,消费者受益良多。保监会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首批试点地区车险综合成本率为94.18%,较试点前下降2.09个百分点,第二批试点地区车险综合成本率为94.37%,较试点前下降了2.26个百分点。
但对于财险公司来说,这可能导致服务成本的上升。由于车险费改后,各渠道车险保费价格趋于一致,原来在电销渠道可以享受15%的价格优惠已不复存在,一些客户目前正逐步转向服务形式更为多样的车商、个人代理等渠道。而险企想要在自主销售渠道收缩的前提下,仍保持较高的车险业务增长量,就需要花大价钱向车商、4S店等具备先天优势的代理渠道购买更多客户,这样一来,手续费用就增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