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百亿催收费,马上消金普惠金融争议

%title插图%num

各家金融机构都在作答“五篇大文章”之时,马上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马上消金”)也交出了一份略显“另类”的普惠金融答卷。

之所以另类,是由于马上消金覆盖的多是常规金融机构难以覆盖的人群,但这类人仍需要金融服务,这也是普惠金融的意义所在。

数据令人诧异。最近5年,马上消金催收费用超过百亿元,远超其5年的净利润之和。而且,其接近24%的贷款利率,以及额外收取的其他费用,难免被指责为“高利”放贷。百亿催收费用之下,“暴力催收”的投诉不绝于耳。“宁花百亿催收,不留百亿利润”的道义之辩也由此而生。

但这也引发业内深思:以马上消金为代表的普惠金融模式,利弊各有几何?

百亿催收费的多维视角

数据显示,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2024年,马上消金支付的催收费用分别为11.56亿元、15.01亿元、20.88亿元、28.20亿元、31.28亿元。5年时间公司支付了106.93亿元催收费,且催收费用还在不断增加。

这种规模的催收费用,是什么概念?

2020年至2024年,马上消金分别实现营业收入76.04亿元、101.74亿元、136.53亿元、157.95亿元、151.49亿元,2024年,催收费用占营收的比重高达20.65%。这意味着,马上消金每100元的营收,需要付出20元的催收费用。

2020年至2024年,马上消金分别实现净利润7.12亿元、13.82亿元、17.88亿元、19.82亿元、22.81亿元,合计实现净利润81.45亿元。也就是说,这5年106.93亿元催收费,已经超过了其净利润总和。

与同业相比,马上消金的催收费用高不高?

招联消金资产规模约是马上消金的2倍,2024年,招联消金没有单独披露催收费用,但包含催收费用的外包服务费仅为5.89亿元,远远低于马上消金的31.28亿元。

而招联消金2024年在营收下降4%的情况下,净利润逆势增长15%,其中很大程度应归功于大幅压缩催收费用,以及信用减值损失的下降。

百亿催收费用,从商业逻辑来判断,对马上消金来说是一笔合算的买卖,否则就不会花掉百亿搞催收。但百亿催收费用带来多少效益,外界无从得知。

一手放贷一手催收?

马上消金相比同业超高的催收费用,到底有没有其他因素所导致?比如,催收费用是否因关联交易而行为变形?

据媒体报道,马上消金催收业务原先是自营,2018年前后外包给专门为之成立的重庆信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简称“重庆信盟”),同时自营催收团队也基本上转入重庆信盟,最初催收业务外包服务公司只有重庆信盟一家,后来逐渐增多,2025年增至135家;重庆信盟承接马上消金外包催收业务的占比,从最初的100%下降至目前不足20%,但承接外包催收业务量仍然名列前茅。

天眼查显示,重庆信盟是马上消金第二大股东北京中关村科金技术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后者的实控人为赵国庆,而赵国庆则是马上消金的创始人、董事长。

因此,赵国庆也曾被指责为“一手放贷,一手催收”,肥水不流外人田,左手右手都赚钱。

同时,有分析人士认为,重庆信盟和马上消金之间的“股东关联+高管重叠”双重绑定关系,在业务协同上可能带来便利,但“名为第三方,实为关联方”的“障眼术”,给催收合规、交易公允性及公司独立治理带来挑战和监管风险。

实际上,重庆信盟不规范催收行为多次被网络曝光,引发广泛关注。据媒体报道,包括重庆信盟合肥分公司在内的4家催收公司,在催收实操中存在不少乱象,甚至触及法律底线,包括经常对欠款人恐吓、侮辱,曝通讯录,骚扰家属、单位,获取信用卡持卡人消费记录等隐私信息等。但这些违规行为并未影响其成为马上消金的合作催收机构。

金通社注意到,9月8日,马上消金在其官网发布了目前正与其合作的135家催收机构名单,重庆信盟等曾被曝光存在“催收乱象”的企业依然在列。

普惠金融模式何去何从?

普惠金融要不要低利率,一直是个有争议的话题。

2022年底至2024年,马上消金净息差分别为15.78%、15.06%、13.93%,而银行机构的净息差一般在2%左右。

既然净息差如此之高,最终客户承担的利率可想而知。

根据联合资信去年7月出具的《马上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跟踪评级报告》,2023年马上消金的平均贷款利率在20%左右。2024年平均贷款利率则没有披露,只表示“目前贷款定价均控制在24%以下”。

而相关投诉显示,马上消金名义上的贷款利息没有超过24%,但却要另外加收高额的所谓服务费、担保费,导致实际年化利息超过国家规定上限。有网友投诉称,“安逸花”(马上消金旗下信贷平台)在其不知情的情况下擅自开通会员扣费。有投诉称,马上消金没有像一般贷款平台通过第三方公司从用户的银行卡账户直接扣款,而是直接从用户的信用额度中扣除会员费,这种将会员扣费转化成信用账单的模式,提高了自动续费模式下的扣费成功率。

如此高的催收投入,也带来了巨量用户投诉。黑猫投诉显示,有关马上消金的投诉量高达7.6万,主要投诉内容涉及暴力催收,被扣取会员费、附加费,综合费率超高等等。

金通社注意到,2024年,马上消金实现的151.49亿营收中,有94.95亿元为利息净收入,有54亿元是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

这是否从侧面印证了用户的投诉?这54亿元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到底包含多少担保费和会员费?马上消金并没有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从常规视角来看,马上消金确实属于”另类”:高利率,却让更多的客户获得了金融服务;高催收费用,却给公司带来了高于催收费用的收益。

伴随着争议,马上消金的“普惠金融”之路也会继续走下去,这种模式的义利之辩也将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