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杨万里
近年来,中国的新能源企业、家电企业、农业企业等纷纷加速出海,涌现出宁德时代、美的集团等多家知名企业。近日,饲料龙头海大集团宣布分拆子公司海大控股赴港上市,此举是其优化全球化的关键举措。
过去四年,海大集团营收增速放缓、净利波动加大;2025年三季报,海大集团在营收增速增长的情况下,净利润增速从去年同期的60.95%下降至14.31%,增速放缓。2025年8月接受调研时,海大集团坦言称,中小型饲料企业生存愈发艰难,中大型饲料企业生存空间也受到挤压。
上述背景下,海大集团拟通过新一轮资本运作布局海外市场打造业绩增长新曲线。不过,同行对手也在积极出海,海大集团未来在海外市场面临潜在竞争,这考验着该公司管理层海外运营能力。
分拆上市能否找到新的增长点?

三季报净利增速放缓,券商分析师下调盈利预测
资料显示,海大集团的经营业务涵盖饲料销售、农产品销售、贸易业务、动保产品销售等。
10月18日,海大集团发布了2025年三季报。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960.9亿元,同比增长13.24%;实现归属净利润41.42亿元,同比增长14.31%。
虽然海大集团前三季度营收与净利双双增长,不过,2024年前三季度,海大集团的净利润增速达60.95%,经对比,今年前三季度相较去年前三季度营收增速回升,但净利增速放缓。
从单季度表现来看,海大集团第三季度实现营收372.6亿元,同比增长14.43%;实现归母净利润15.04亿元,同比增长0.34%。今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海大集团的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48.99%、7.26%。不难发现,今年海大集团第三季度净利增速放缓。
东莞证券分析师认为,海大集团第三季度净利增速回落主要受投资收益下降拖累。华安证券则认为,第三季度净利增速放缓与生猪业务亏损相关。
值得一提的是,华安证券分析师已调整海大集团的盈利预测,即预计2025年实现归属净利润50.12亿元(前值为51.58亿元),下调的原因是调整了2025年饲料销量、饲料吨利、生猪出栏量和猪价预期。
拉长时间看,2021年至2024年,海大集团的营收规模分别为860.9亿元、1047亿元、1161亿元、1146亿元,营收增速分别为42.72%、21.63%、10.89%、-1.31%;归属净利润分别为16.36亿元、29.57亿元、27.41亿元、45.04亿元,净利增速分别为-35.14%、80.74%、-7.31%、64.3%。
过去四年,海大集团的营收规模整体保持增长,但增速持续回落。同期,净利增速两年为正,两年为负,呈现波动特征。
在2025年半年报中,海大集团提到了“饲料行业异常激烈的竞争环境”。目前,国内饲料产业已从饲料产品本身的单维竞争转向了种苗动保、饲料产品力和企业自身养殖技术服务能力等多维度竞争。无论是海大集团还是同行,都试图在竞争中突围。
饲料业务作为公司第一核心业务,设立的短期目标是2025年达到300万吨以上的外销增量,中期目标是2030年达到5150万吨销售总量。今年上半年,该业务占当期营收比重达80.13%。
种苗、动保业务同样是核心业务,海大集团称将持续投入资源。今年上半年,动保产品销售业务占当期收入比重为0.79%。另外,海大集团正尝试轻资产养猪模式和工厂化养虾,它被视为未来的主营业务之一。
目前,饲料业务对海大集团业绩影响较大,可以说是公司的“基本盘”。打开饲料业务的增长空间对业绩有利,而面对国内红海市场,要想完成设立的目标,进入更大的全球市场迫在眉睫。
国内市场竞争加剧,加速出海寻增长
海大集团被外界赞称为“干一行,成一行”,它从水产预混料业务起步,逐渐拓展至水产、禽畜饲料、鱼虾种苗业务、动保产品等业务,后来又进入生猪养殖、对虾养殖等下游环节。
在发布三季报同时,海大集团披露了另一份重要公告–拟分拆控股子公司海大控股至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
公告显示,海大控股成立于2025年9月17日。本次分拆上市前,海大集团拟将下属境外与饲料、种苗和动保产品生产经营相关的子公司股权重组至海大控股旗下,相关重组工作尚在推进过程中。
预案显示,海大控股未来聚焦在亚洲(不含东亚)、非洲和拉丁美洲三个地区独立开展饲料、种苗和动保业务经营。强调本次分拆完成后,海大控股将进一步深耕上述区域市场,持续推进饲料、种苗和动保业务的发展,与上市公司(不含拟分拆主体)保持独立性。
从海大控股的经营业务来看,海大集团分拆上市的并非新产业,还是自己所干的老本行。
饲料业务是海大集团的基本盘,支撑公司的收入规模。海大集团的财报中提到,全球产量前十的饲料企业,中国企业占了一半,且前三名均为中国企业,巨大的市场容量和过剩产能导致行业竞争异常激烈。
三季报未详细披露,但2025年中报显示,海外地区上半年饲料外销量同比增长约为40%。同时中报中显示,公司整体来看,海大集团境外地区的毛利率达15.08%是最高的,营收增长达10.87%,高于国内其他地区,毛利率的增幅来看,国内的毛利率增长点普遍低于1个百分点,甚至华南地区毛利率下降,而境外地区增长超过2个百分点。

资料显示,东南亚地区、非洲地区、南美洲地区是海大集团目前深耕的海外市场,凭借国内市场磨炼,该公司饲料产品在海外具有一定竞争力。此外,海大集团已投入资源和团队,在海外逐步布局种苗、动保产业。
海大集团乐观预测,现有已布局区域及其周边国家饲料容量已能够支撑完成海外中期目标(720万吨)。而对于本次分拆海大控股上市,该公司认为有助于挑战海外饲料业务更高目标。
更高的目标来看,海大集团中期目标是2030年达到5150万吨销售总量。而2024年,海大集团的全年销量为2650万吨。从销量来看,距离2030年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海外市场或许成为了海大集团必须争夺点。
如今,海大集团已按下出海加速键,而面临的挑战是不同国家获取产能难度和效率不同。
与海大集团一样,同行们正在抢占海外市场这一块“蛋糕”。
新希望是中国饲料企业率先出海的代表,早在1999年就在越南设立首家海外饲料公司,目前已在印尼、越南、埃及等国建立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布局,涉足15个国家和地区。截至2024年末,国外收入为200.3亿元,占新希望的营收比重为19.44%。
粤海饲料属于后布局者,2023年该公司正式签约“越南粤海饲料有限公司10万吨高档水产生产线项目”,正式迈向海外。截至2024年,来自海外地区的收入为3606万元,占粤海饲料的营收比重为0.61%。
不难看出,饲料巨头们都瞄准东南亚市场,当越来越多饲料企业进入以越南为代表的东南亚市场,这里成为红海或许也只是时间问题。这也将加大海大集团在东南亚市场的竞争挑战。
当越来越多饲料企业加速出海,海外正成为新的竞技场。这不仅考验着各个企业的产品竞争力,更考验着跨国管理能力。海大集团的出海进展如何以及海外业务能带来多少业绩增量,值得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