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说起整个市场最受关注的事件无疑就是宗馥莉的娃哈哈内斗了,这件事可以说是一波还未平息一波又来侵袭,就在我们被宗馥莉毅然决然地宣布辞职单干之后,宗泽后则针锋相对推出对抗品牌,娃哈哈的内斗不休我们到底该咋看?

一、娃哈哈内斗再度升级
据中国经营报的报道,宗庆后没有走出的一步,最终由其女宗馥莉迈出了。日前,娃哈哈方面回应媒体称,宗馥莉已经卸任娃哈哈集团董事长、总经理等职务。值得一提的是,自娃哈哈创始人宗庆后去世以来,这已经是宗馥莉第二次辞职。上一次以娃哈哈高层换血,宗馥莉回归结束。而此次,打造了“娃小宗”品牌的宗馥莉,似乎已经下定了“单干”的决心。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早在“达娃之争”之时,宗庆后就做好了“另一手准备”,一旦失去娃哈哈的控制权,就启用新公司即创办了宏胜饮料集团有限公司,随着娃哈哈取得诉讼的胜利,宗庆后并没有启动相应的动作。
就在宗馥莉准备单干之后,其叔叔宗泽后也与其反目了,据蓝鲸新闻的报道,继宗馥莉推出“娃小宗”后,宗馥莉叔叔宗泽后的品牌“娃小智”也于近日开启招商活动。蓝鲸新闻获取的“娃小智”招商海报显示,10月10日“娃小智”在杭州举行了全国招商会,购买“娃小智”产品10万元以上即可获得该区域独家经销商资格,蓝鲸新闻记者联系到相关招商人员确认了该信息的真实性。
该招商人员表示,宗师傅品牌从去年11月开始运作,“我们从国庆节前后开始做娃小智,这边属于宗氏家族,就是宗泽后这边,相当于我们要和宗馥莉一起竞争市场。目前成为代理没有保证金,首次拿货不低于3万块钱就可以了。”

二、娃哈哈内斗不休到底该咋看?
从宗馥莉二度卸任娃哈哈董事长,到与叔叔宗泽后反目成仇、各自另立门户,这家国民饮料巨头的内部动荡早已超越家族恩怨范畴,成为中国家族企业传承困局的典型样本,这样的样本我们到底该怎么看?
首先,看到当前娃哈哈的一系列问题,也算是意料之中。中国的企业家接班问题始终是一个核心难题,特别是近年来,随着老一辈企业家纷纷步入暮年,其子女开始逐步走向企业治理前台,这一代际更替过程中的矛盾与挑战便愈发凸显。娃哈哈作为中国饮料行业的标杆性企业,其创始人宗庆后以草根出身、白手起家的传奇经历,塑造了一个极具个人色彩的企业帝国。
然而,这种高度依赖创始人个人权威的企业治理模式,在创始人退居幕后或离世后,往往面临结构性的治理危机。宗庆后在世时,凭借其强大的决策力、市场嗅觉和对渠道的绝对掌控,使娃哈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长期保持领先地位。但随着他逐渐淡出,企业接班问题便成为悬在娃哈哈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宗馥莉作为宗庆后名义上的独女,虽早年便被安排进入公司历练,参与国际业务拓展与品牌升级,被视为“钦定接班人”,但其女性身份、相对温和的管理风格以及缺乏父辈那种草根拼搏的传奇色彩,使其在接班过程中面临来自内部元老派、家族成员乃至外部市场的多重质疑。
这并非个案,而是中国家族企业普遍面临的“接班困境”:如何在创始人光环消退后,建立制度化的治理体系,避免企业陷入“人治依赖”的泥潭?娃哈哈的动荡,正是这一系统性难题的集中爆发。

其次,深入探究娃哈哈的现状,我们发现其最根本的症结在于复杂的股权结构。在宗庆后先生健在之时,他凭借卓越的个人魅力和强大的影响力,能够有效地整合公司内外的各种资源与力量,确保企业的稳定运营和发展。然而,一旦这位掌舵人离去,原本被压制或隐藏的矛盾便迅速浮出水面。
宗馥莉接任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如何在缺乏父亲那样绝对权威的情况下,协调各方利益,统一战略方向?复杂的股权关系使得决策过程变得冗长而低效,不同股东之间的分歧难以调和,严重制约了公司的快速响应能力和创新能力。这种结构性缺陷,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无疑成为拖累娃哈哈前进的重大负担。

第三,而且由于不同的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这就直接导致了内部不和的出现,宗馥莉和叔叔宗泽后的反目也就显得很明显。家族企业的一大特征是“家企不分”,亲情与利益深度捆绑,一旦利益分配失衡或权力交接不畅,亲情纽带极易断裂,演变为公开的权力斗争。宗馥莉与宗泽后的矛盾,正是这种家族内部张力的典型体现。
宗泽后作为宗庆后的弟弟,曾长期在娃哈哈体系内担任要职,拥有深厚的根基和影响力。在宗庆后时代,他或许能够服从兄长的权威,维持家族内部的团结。但当兄长离世,接班人变为侄女时,其心理落差与权力诉求便可能被激发。宗泽后可能认为自己作为宗家的重要成员,理应在企业决策中拥有更大话语权,甚至对宗馥莉的领导能力存有质疑。而宗馥莉作为新一代管理者,亟需通过独立决策来树立权威,摆脱“靠父荫上位”的标签,这必然要求她对旧有权力结构进行调整,从而触动宗泽后等老派人物的利益。
双方的矛盾从幕后走向台前,最终演变为公开的决裂。这种家族内耗不仅消耗了企业的管理精力,更严重破坏了组织的稳定性与凝聚力。员工无所适从,渠道商信心动摇,合作伙伴观望迟疑,整个企业的运营效率与市场反应速度都会大打折扣。

第四,对于娃哈哈而言,其赖以生存的核心优势莫过于多年积累下来的品牌形象。但遗憾的是,当前的内部争斗正在无情地侵蚀着这份宝贵的无形资产。宗馥莉和宗泽后各自另起炉灶,并试图争夺“娃哈哈”的品牌遗产,这种行为无异于自毁长城。品牌价值的稀释和分散使用,不仅无法形成合力推动整体增长,反而会让消费者感到困惑,降低品牌的忠诚度和市场认可度。长此以往,娃哈哈辛苦建立起来的行业地位很可能会因为内部的纷争而逐渐丧失。
可以说,宗馥莉的辞职与宗泽后的反目,本质是中国民营企业从“人治”向“法治”转型的阵痛。当“娃小宗”与“娃小智”在货架上争夺货架空间,这场内斗已超越家族纷争的范畴,这可能才是最值得我们关注的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