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股市场,从来不缺戏剧性的故事。有的公司业绩亮眼、股价节节攀升,也有的公司常年低迷、老板想“跑路”却屡屡失败,华脉科技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案例。
这家主营光通信设备的上市公司,最近又一次上演了“实控人转让控制权未遂”的戏码。消息一出,市场哗然,尤其是那些提前“埋伏”进去的股民,本以为能搭上一趟顺风车,结果却等来一场空欢喜。
这已经不是华脉科技第一次在控制权转让上“翻车”了。两年前,公司也曾试图通过定向增发引入新实控人,结果同样是雷声大雨点小,最后无疾而终。

事情要从今年10月17日说起。
那天,华脉科技的股价在开盘后不久就迅速封上涨停板。这一走势在当时看来颇为蹊跷,因为公司并没有发布任何利好消息。市场纷纷猜测:是不是有什么“内幕”泄露?
果然,两天后的10月19日晚间,华脉科技发布公告,证实了市场的猜测:实控人胥爱民正在筹划控制权转让事项。
消息一出,大家恍然大悟:原来10月17日那天的涨停,是有人“未卜先知”,提前入场抢筹!
然而,这场看似板上钉钉的交易,却在短短几天后戛然而止。10月25日晚,华脉科技发布公告称,经各方协商,决定终止本次控制权转让事项。
换句话说,老板的套现计划黄了。
这下可苦了那些在涨停日冲进去的股民。据统计,当天换手率高达11%,以此测算约有3000人入场“埋伏”。
他们原本指望借着实控人变更的东风赚一笔,没想到等来的是一场“空”。
如果你觉得这次事件已经够戏剧性,那不妨再回顾一下两年前的那场“定增换主”大戏。
2023年6月,华脉科技发布公告,计划向深兰控股定向增发股份,募集资金5.14亿元。交易完成后,公司的实控人将从胥爱民变更为深兰控股的老板陈海波。
消息一出,市场沸腾。华脉科技股价连续拉出6个涨停板,不少投资者赚得盆满钵满。
然而,狂欢之下,很少有人注意到一个关键问题:这家名为“深兰控股”的认购方,成立仅三个月,且没有实体资产。它哪来的钱完成认购?
果然,交易所很快发出问询函,直指这一关键问题。华脉科技支支吾吾,无法给出合理解释。市场信心迅速崩塌,股价怎么涨上去的,就怎么跌了下来。
半年后,华脉科技无奈宣布终止定增。一场轰轰烈烈的“易主”大戏,就此草草收场。
为什么这家公司的老板总想“撤退”?又为什么总是“逃”不掉?

华脉科技的实控人胥爱民,今年已经70岁。从年龄上看,他确实到了该“退休”的时候。
但年龄可能只是表面原因。更深层的原因,或许藏在公司的基本面里。
华脉科技主营业务是光通信设备,包括光纤光缆、光分路器等产品。听起来是个高科技行业,但公司的业绩却一直不尽如人意。
数据显示,从2021年至今,华脉科技已经连续五年扣非净利润为负。股价也长期在低位徘徊,2021年是什么水平,现在还是什么水平。
更让投资者寒心的是公司的分红记录。自2017年上市以来,华脉科技累计分红仅3900万元,相对于其IPO和定增募集的6.35亿元资金来说,回报率仅为6%,甚至不如银行存款利息。
这样的公司,别说股民“汤都喝不上”,就连老板自己能吃到的“肉”也有限。胥爱民两次试图转让控制权,很可能就是为了变现离场。

别看华脉科技现在这副模样,它也曾有过高光时刻。
胥爱民是江苏南京人,早年当过部队文书,转业后进入南京普天通信股份有限公司担任副总经理。这段经历为他日后创业积累了宝贵的行业资源和人脉。
2004年,胥爱民创立了华脉科技。那一年,恰逢中国通信行业提出“光进铜退”战略,光通信行业迎来爆发式增长。华脉科技搭上了这趟快车,迅速成长壮大。
2017年,华脉科技成功登陆A股市场,胥爱民也一跃成为亿万富翁。
然而,上市后的华脉科技却仿佛换了一家公司。2018年,公司突然巨亏1亿多元,原因是计提了8000多万元的资产减值损失。
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这家公司在财务处理上屡屡出错。2018年的财务数据发布后,公司先后进行了两次会计差错更正。2023年,又因为会计差错问题被证监会出具监管警示函。
一家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如此儿戏,实在让人难以理解。
而胥爱民两次试图“撤退”,两次都以失败告终。这背后,可能不只是运气问题。
上市以来,华脉科技自身的价值已经大打折扣。连续亏损、分红稀少、财务问题频发……这样的公司,股民连续两次跟着栽跟头,也就不足为奇了。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辨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