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AI领跑、业绩超预期 商汤科技“V”型反转?

独立 稀缺 穿透

%title插图%num

%title插图%num

好牌贵在打好打透

作者:木夏

编辑:闻道

风品:李莉

来源:铑财——铑财研究院

“我们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却活成了彼此的反色”。看向AI产业链不同环节的企业现状,悲欢似乎同样不相通。

随着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加速渗透工业制造、商业服务、医疗健康等实体领域,以英伟达为代表的AI算力芯片企业凭借底层硬件技术垄断与市场优势,营收利润持续高增、市值超百倍增长,成为产业红利最大受益者。另一厢,不少聚焦大模型研发、AI应用落地的企业,却深陷“高投入、慢回报”的烧钱煎熬中。

据IT桔子统计,2024上半年,国内34家AI上市公司19家亏损,累计净亏高达62.4亿元;且2025年仍未有效缓解,市场在“技术叙事亮眼、盈利落地滞后”中撕扯。科大讯飞等国内知名AI概念股上半年不同程度亏损。

在此背景下,国内AI第一股商汤科技的业绩快增、亏额缩减堪称一抹亮色。如何做到的,能否持续回暖、顺利突围,还有无隐忧挑战呢?

1

业绩抗压,估值修复

开启“V”型反转?

LAOCAI

2025上半年,商汤科技收入同比增长36%,达到24亿元。其中,生成式AI收入同比大涨73%,占营收比进一步提至77%,成增长核心引擎。同时经调整净亏额大幅收窄50%,截至本期亏损连续3次收窄,且收窄幅度超前两次,经营效率愈发改善。

毛利方面,商汤科技上半年达到9.1亿元,毛利率保持在39%的稳健水平,贸易应收回款额同比增长96%至32亿元、创历史新高,期末现金储备高达132亿元。不仅体现了公司经营韧性,充足现金流也为未来技术投入和生态布局打下坚实保障。

即便拉长周期,商汤科技业绩面仍有称道之处。营收方面,2020年收入已居亚洲行业第一。2019年至2021年营收30.27亿元、34.46亿元、47亿元,分别增长63.3%、13.86%、36.39%,规模成长性较强。同时亏损逐步收窄,2022年到2024年净亏61亿元、64.94亿元、43.07亿元。其中,2022年、2024年分别收窄64.5%、33.7%。

更令人振奋的是,公司预计2025年第三季度营收47.63-50.65亿元,同比增长26.3%-34.3%,继而进一步增加了外界对其成长确定性、可持续性的预期。

和基本面改善相呼应,公司估值有回暖迹象。得益于较强研发背景、赛道潜力,商汤科技成立以来受到资本热捧,上市前共完成12轮融资,累计融资额超52亿美元,投资者中不乏阿里巴巴、软银、苏宁易购等大企业或财团。上市后市值一度攀至3200亿港元高点。随后开始震荡下滑,至2024年10月31日每股1.56港元,市值缩至548.2亿港元,较巅峰期蒸发超2500亿港元。

市值萎缩除了商汤自身原因,如业绩下滑:2022年至2023营收分别下降18.97%、10.57%至38.09亿元、34.06亿元,也与阿里巴巴、软银等早期看好者减持密切相关。之前大规模解禁期间,就有舆论分析指出,这些机构投资者以较低估值参与,上市后获得较大收益空间,解禁后套现意愿本就较强。叠加全球人工智能企业估值普遍回落,相继离场就更不为奇了。

好在进入2025年,尤其6月以来,随着市场对AI产业长期价值的重新认可,叠加公司业务进展积极,商汤科技市值逐步回升,最新收盘价较5月涨超7成,市值维持在千亿港元左右。

总体来说,行业普遍承压下商汤科技交出一份不错答卷,释放复苏信号抑或开启“V”型反转亦未可知。至少市值回升,反映了资本市场对公司战略转型与技术落地的双重认可。

2

业务面多点开花

生成式AI撑起第二曲线

LAOCAI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业绩改善超预期,离不开生成式AI业务的强力带动。

2025上半年,该业务收入达18.16亿元,同比增长72.7%,占营收比进一步提至77%,较2024年的60.4%以及2024上半年的63.7%显著提高。要知道,这还是可比基数超高下的结果:2024上半年该业务同比大增255.7%,收入占比60.4%,史上首超传统AI业务,成主导性业务。

回顾生成式AI业务转型,并非一蹴而就。商汤科技最初聚焦计算机视觉领域,凭借人脸识别、图像识别等核心算法建立技术优势。随着AIGC产业爆发,公司才逐步涉足大模型研发,并推进AIGC业务落地。

2024年末,商汤科技正式发布“1+X”战略,进一步明确生成式AI业务核心地位:“1”为核心业务板块,重点覆盖生成式AI与视觉AI两大领域;“X”为生态矩阵业务,包含智能驾驶“绝影”、家用机器人“元萝卜”、智慧医疗及智慧零售等方向。但核心业务板块“1”中,视觉AI业务占比很低,主要是生成式AI业务。

从技术角度看,AIGC囊括LLM(大语言模型)与 MM-LLM(多模态模型),对算力和算法极为依赖,考验底层硬件实力。比如训练阶段,千亿级参数模型需数千块GPU集群支持,如Llama-2 65B训练需400 PF/s算力、10TB内存和4k GPU。云侧大模型依赖高性能计算集群,而端侧模型则需轻量化推理方案(如DeepSeek-R1蒸馏模型)。

那么,商汤科技是如何做的呢?

在生成式AI方面,公司依托“大装置”构建“算力基础设施-大模型研发-大模型应用”完整闭环,率先将前沿技术商业化落地。截至2025年8月,大装置运营总算力达到2.5万PetaFLOPS,算效较2024年提升20%,SenseCore2.0平台升级后线上推理性能提升约15%。

在IDC《中国大模型推理算力市场分析报告》中,商汤大装置“性能优化”“云与本地组合”“训推一体化”3项能力获得满分评价。

崇台九屡,起于累土。筑牢算力底层根基,应用产出就水到渠成。相比竞品,“日日新V6.5”大模型感知更高效、模态融合更深,多模态强推理与智能体能力更先进。应用层面围绕“生产力工具”和“交互工具”两场景,快速提升渗透率与客户黏性,并延展至2B2C及直接2C模式,形成云端一体化产品体系。

生产力工具方面,“小浣熊家族”用户破300万,每日处理Tokens约100亿;C端“咔皮”系列用户破千万,日活年内增长400%,形成明显商业闭环。交互工具方面,“日日新V6.5”实现文本与音视频融合,多模态流式交互时长年内增长510%,并与小米眼镜、XREAL、灵宇宙合作,依托“悟能”平台赋能银河通用、傅利叶等,实现高阶感知与交互,逐步拓至AI文旅、AI教育等行业。

另一厢,经历行业调整后视觉AI板块重拾增长。据财报,2025上半年商汤视觉AI业务服务国内外客户超660家,复购比达57%,利润、现金流双双改善。

关于该板块未来发展,商汤科技预计计算机视觉业将以约15%的年化增速持续扩容,视觉AI业务将大体保持稳定并有望反弹。同时,公司计划向现有视觉AI客户推广生成式AI功能,通过业务协同进一步激活传统优势板块。

再看创新业务板块,同样展现喜人活力。公司“X”生态矩阵涵盖智能驾驶、智慧医疗、家用机器人和智慧零售等方向,各板块既可独立作战又能协同进化。商汤科技向生态企业提供计算服务、基础AI模型与专家服务,助其缩短0到1周期;生态企业又为商汤提供最前沿、多场景的市场和应用。商汤科技CFO王征在接受媒体专访时曾透露,“X”板块有6家生态企业完成或接近完成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超20亿元。

回顾商汤科技2024年末宣布“1+X”战略时,董事长兼CEO徐立曾明确提出:“以生成式AI与视觉AI为双引擎,使商汤在继续保持视觉AI龙头地位基础上,抓住生成式AI所带来的历史性窗口。”

如今,理想正在照进现实,从底层架构到应用端的全面爆发,商汤科技逐渐加高业务壁垒,不断强化着核心竞争力。

Fortune Business Insights报告指出,全球生成式AI市场规模从2023年的438.7亿美元跃升至2024年的671.8亿美元,预计2032年将达9676.65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39.6%。

换言之,赛道仍在爆发前夜。完成技术卡位、取得先发优势的商汤科技,大有施展空间。

3

技术根基+组织载体+机制保障

战略闭环层层递进

LAOCAI

继续拆解会发现,商汤科技业绩复苏、业务转型离不开清晰的战略指引。总体来看,基于“三位一体”“1+X”战略协同,从技术根基、组织载体到机制保障,商汤构建了层层递进的战略实施闭环,引领AI2.0时代发展。

AI2.0时代以基础大模型为核心,倚重自监督学习、跨领域知识融合及多模态数据处理能力,核心议题是模型生产成本从“人力驱动”转向“算力驱动”。商汤科技以“大装置-大模型-应用”三位一体战略筑牢技术根基,通过算力与模型的深度协同降低成本提升效率。这在“日日新”(SenseNova)大模型的优秀表现中可见一斑。

组织方面,“1+X”绝非简单的业务划分,而是通过架构调整提高市场响应能力,最终目的是让战略灵活落地。“1”聚焦核心业务,打造行业领先的AI云,实现大装置、基础模型与AI应用的无缝集成,并在CV领域深耕通用模型与场景结合,确保核心竞争力不分散;“X”是重组拆分的生态企业矩阵,各生态企业设立独立CEO并拥有市场化激励与融资通道,未来不排除独立上市可能。整体做到了既分散又统一、既灵活又集中。

同时进行机制创新。组建五人执行委员会(EC),分工明确、决策高效,大幅缩短战略执行周期。核心在于通过组织创新释放技术势能,最终实现“决策速度决定技术代差”的产业竞争新逻辑。

“Re-CoFound”(二次联合创业)则是另一维度,通过“1+X”架构重塑实现技术引擎与商业落地的协同升级。正如2025年6月商汤集团2025股东周年会上,徐立所指出的那样“1+X”组织焕新实际上是一次“二次联合创业”过程(“Re-CoFound”)。一方面,在AI2.0浪潮下,集团要打造一个新的二次联合创业集体,全面拥抱AGI时代机会;另一方面,在X生态中,亦能给年轻人更多机会,聚焦垂直赛道,以更加灵活的机制快速抓住行业机遇。

更重要的是,技术根基的“三位一体”、组织载体的“1+X”、机制保障的“Re-CoFound”,并非单打独斗而是协同作战、互为犄角。三位一体解决“技术怎么突破”的问题,1+X回答“组织怎么适配”的疑问,Re-CoFound则是破解“人怎么激活”的关键。由此,商汤科技在AI 2.0时代实现技术、业务、生态的全面突破,最终达成超预期业绩。

不过说到根本,人工智能发展最终目的是为社会创造价值。只有从技术、伦理、生态三个维度深融社会发展,才有绵延不绝的源头活水。

具体实践上,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提出科技、产业、消费、民生、治理、全球合作六大领域深度融合为基,商汤科技积极投身科研、产业赋能、智能终端、民生服务、城市治理和全球合作等领域。比如日日新多模态大模型应用于智慧城市模拟及医疗影像分析;商汤SenseFoundry“方舟”平台为工业企业提供全流程AI解决方案;绝影智能驾驶及智能座舱产品对标智能网联汽车,实现消费端智能升级;智慧医疗“善萃”已在全国200+医院落地,推进普惠健康服务……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不难预见,深度融入“人工智能+”、精准卡位潜力市场,将为商汤科技打开更广阔发展空间。叠加大模型能力的持续迭代、应用场景的加速落地以及生态体系的稳步扩展,公司有望在AI2.0时代持续引领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业绩估值有望进一步修复。

4

内外隐忧面面观

转型仍是进行时

LAOCAI

正值AI产业价值爆发前夜,星辰大海固然令人向往,但也要脚踏实地、走好当下脚下的路。无须讳言,商汤科技仍存一些槽点痛点。

一是业务发展失衡:生成式AI狂奔、视觉AI失速、创新业务不理想,而一个健康的生态体需要均衡性成长。

视觉AI业务虽重启增长曲线,但整体下滑速度超市场预期,这与战略规划中的“双引擎”定位形成较明显反差。

背后是市场生态恶化,据IDC数据,2024年中国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应用领域,商汤科技仍位列市场份额前三、但增速已明显落后,中国电信人工智能公司、海康威视同比增速都更高;且市场超30%份额被众多中小厂商瓜分,这一比例超过任何单一头部企业,商汤科技需警惕头部优势被逐步稀释的风险。

创新业务方面,2025上半年营收1.06亿元,同比下降39.7%。需要注意的是,本期财报已剥离部分亏损严重的业务——例如“绝影”智能汽车业务仅统计智能驾驶相关收入,智能座舱、绝影AI云业务未纳入,通过调整统计口径自然有利于减少财务亏损。然即便剥离部分业务,X创新业务表现仍不乐观,财报指出该板块收入下降主因“绝影”业务收入下滑。

二是盈利仍面临不确定性。尽管生成式AI业务带动增长,可高额投入也是一财务重负。据财报,2025上半年商汤科技销售成本高达14.5亿元。其中,硬件成本及分包服务费占比85.7%、达12.4亿元、较去年同期提升较大。此外,研发费同比增长12%至21.1亿元。高企成本吞噬了不少利润,期内公司毛利率从去年同期的44.1%降至38.5%。视觉AI业务“造血能力”下滑又进一步拉长盈利周期。

裁员也似乎印证了盈利压力。早在2024年10月22日商汤科技迎来十周岁,徐立在内部全员信首次提及最新确立的“大装置-大模型-应用”三位一体战略,同时宣布加快组织和管理的轻盈化进程,并称“我们将构建更加集中和高效的组织架构,推动资源的集中和集约化投入。”

彼时据《界面新闻·电厂》报道,一位不愿具名员工透露,虽然整体裁员规模暂且未知,可从独立的研究院到自动驾驶、安防等业务BU均有涉及;有的部门甚至“整个三级部门‘全灭’”,涉及员工能获“N+1”倍月薪补偿金。其中,RAG(检索增强生成)技术相关人员计划裁撤幅度50%。

三是内部治理、风控建设不能松劲。据2023年10月21世纪经济报道消息,商汤科技知识产权总监高某涉嫌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被立案侦查、采取强制措施的消息,引发业内关注。经公安机关查明,该负责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收受供应商贿赂,金额巨大。

此外,生成式AI业大市场更强竞争,需密切关注行业竞争格局变动影响公司经营。放眼2025年,科技大厂凭借算力、生态与资金优势,在大模型领域逐步确立主导地位,大有将市场竞争演变成长期“军备竞赛”之势,从而挤压中小AI企业的生存空间。

以曾被寄予厚望的“大模型六小虎”为例,百川智能转向垂直医疗领域,零一万物则彻底放弃大模型训练、聚焦应用场景探索,全球更是仅有OpenAI凭借“AIGC发起者”的先发优势与T0级技术实力成为幸存者。再加上公司MaaS及云服务业务“规模小-成本高”、竞争压力大于头部大厂,挑战压力或许自知。

梳理至此可见,商汤科技目前可谓负重前行、乍暖还寒、喜忧参半,正处在较劲爬坡的关键阶段。对这家AI头部企业而言,能否突破当前困境、构建起稳定可持续的盈利能力、最终扭亏上岸,既关乎市场信心的维系,也决定其在AI产业竞争中的长期生存空间。

股价回涨,业绩超预期可喜可贺,但也只是一个开始。继续做强生成式AI业务,提升造血能力;扶持视觉AI老业务,让“老树发新芽”;加强创新业务,开拓增量市场。若能如此,股绩回暖就不仅是走出低谷的信号,更可能是商汤科技开启全新蝶变、高质量生长的起点。

行业冰火两重天,意味着马拉松式的淘汰赛仍在继续。能否笑到最后、向左还是向右,商汤科技已来到关键十字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