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前宁德时代市值超越茅台,成为当时的新股王,不过没能站稳,没有前阵子农业银行那种气势。
说起农业银行,也一直有人问我为什么涨得这么好,答案是我不知道,农行在所有银行里面,并没有太特别的突出表现,中规中矩。
市场很多时候就是这样,涨的时候莫名其妙,跌的时候也毫无道理,短期或者某个阶段的涨跌,都是没有原因的。
非要说原因,那就是人多力量大,跟风的人太多,可能有点什么消息,就一窝蜂,也不去管是真有其事,还是捕风捉影。
可能这也是博短线的魅力所在,主打一个刺激。

宁德时代近一个月也挺刺激,上个月不断冲高,国庆后就一跌再跌,这几天发布了三季报,整体上又有了上涨趋势,估计不少人又在祈祷宁王夺回股王宝座。
用他们的话来说,这才叫真正的王者回归,不管是茅台还是农行,也没有茅王或者农王的称号是吧,咬文嚼字已入化境。
其实宁德时代有这个表现,已经非常好了,要知道整个锂电行业,现在依然是很低迷的,行业现状依然不乐观,远没有回归正常。
行业其实并没有问题,包括光伏在内的整个新能源产业,都还在快速增长,而且未来依然还会增长,比如我们的电动汽车,预计2025年渗透率要达到50%,如果只看现在新能源乘用车的销售情况,上半年销量552.4万辆,渗透率提升到了50.4%,而且还在快速增长,上半年同比增长34.3%。
再比如风光配储肯定还会大幅度增长,数据中心就更不用说了,那是一片广阔的蓝海。
今年上半年我们的新型储能新增装机规模高达42.6GWh,同比增长27.5%,全球电池储能系统装机总量86.7GWh,同比更是增长54%。
这个数据放在任何行业,尤其是已经增长了这么多年的庞大行业,都算是很不错的,只是新能源行业是我们好不容易在全球占主导的行业,大家太热情积极了,在打败或压制国外竞争对手之后,国内也是龙争虎斗,好不激烈。
不管是龙头企业还是中小企业,都疯狂扩产,比如宁德时代,产能已经足够大了。

宁德时代已经有345GWh的产能,在建产能还有235GWh,而且这还不是最终的数据,宁德时代一直在调整扩产计划。
如果按照某些激进的机构预测,宁德时代明年规划的产能会高达1000GWh,虽然我不知道他们怎么算出来的,但很多人传得有鼻子有眼的。
宁德时代在海外快速扩产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必然的,比如德国工厂已经投产,匈牙利工厂正在试生产,西班牙工厂马上就会开始建设,印尼工厂已经规划好了等等一大批。
宁德时代5月20日在香港二次上市,主要也是奔着海外扩张去的。
反正按照公司的目标,未来他一家要满足全球50%的市场需求,可是除了宁德时代,其他同行业在大量扩产,尤其是储能,现在行业非常火,不管是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都有大量资本涌入,很大那种。

所以对于宁德时代的争议也越来越大,那种说扩产1000GWh的还是别讨论了,纯粹是拍脑袋瞎说。
有人觉得动力电池已经卷到这种程度,继续扩产没有意义,然后储能好不容易发展起来,结果扩产速度比动力电池还猛,因为跨界而来的更多,所以锂电看到头了。
也有人认为锂电技术在不断进步,只有优秀企业保持领先,就能一直吃到肉,比如从半固态电池再到全固态电池。
这可能也是很多人看好宁德时代的原因,宁德时代从今年开始大规模量产半固态电池,计划从2027年开始量产全固态电池。
而且宁德时代的日子并没有难么艰难,相反利润还很可观。

今年前三季度营收2831亿,同比增长9%,归母净利润490亿,同比增长36%,其他核心财务指标也全部增幅不小。
在这么大规模的前提下,还能有这么高的增长速度,而且还处于加速趋势。

上图是近两年的营收情况,灰色曲线是同比增长率,今年一季度同比增长6%,二季度同比增长7%,三季度增长9%,你说厉不厉害。
还有归母净利润也是一样的趋势,我就不放图了。
宁德时代的三季报非常简短,没有任何业务说明,只是几张财务报表,无从获得详细的业务信息,但是很显然主要是储能在发力,否则业绩没这么漂亮。
而且储能收入的确认会延迟,三季报出货量180GWh,肯定还有一部分没有确认收入,否则业绩更漂亮。
动力电池行业基本上已经稳定,宁德时代连续八年全球第一,市场份额也比较稳定,短时间内不会给业绩带来大幅度的波动。
储能是今年的明星行业,很多企业都靠储能狠狠赚了一波,而且储能行业还有不小的增量。
如果根据《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的内容,2027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要超过1.8亿千瓦。
而现在的装机规模才刚突破1亿千瓦,如果根据CNESA8月份发布的《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数据,今年上半年刚突破。
也就是到2027年还有0.8亿千瓦的市场空间,这是资本疯狂涌入的根本原因,确实很诱人。
但是这里面大部分投入的资金都会做无用功,现在正确的路线是扩大海外市场份额,然后在2027年转型到新领域,也就是固态电池。

不过也不要觉得那些人都是钱多人傻,投入资金做无用功不代表没有回报,这里面水很深,跟二级市场也没关系,就不多讲了。
即便是上市公司,很多储能企业也很艰难,我刚拉了一下数据,今年上半年有15家储能公司处于资产负债率高于70%,而且资金净值为负数的状态,这其实是很有风险的。
而且这个风险还在上升,整个锂电上市公司的总负债,已经接近2万亿,而且还在快速增长,但是资金净值却越来越低。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拉一下数据,如果提出排名前十的公司,会发现剩下的储能公司所有资金净值加起来,居然是负数,财务压力非常大。
要知道这还是上市公司的状态,还有大量非上市公司,我可以断言,未来有90%的储能企业会被淘汰,而且速度比光伏要快。
行业集中度会越来越高,只有少数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巨头,而且底子厚实的公司才会活下来,他们会享受行业发展的红利,如果基于这个逻辑,可以挑选的公司其实并不多。
今年海外市场的增长速度很快,储能企业1~8月在海外签下的订单至少250GWh,已经是去年的3倍,增速远高于动力电池
我们在二级市场应该关注的是谁在海外表现好,那他未来三五年的路会好走很多。

上图是宁德时代半年报的数据,上半年他的境外收入612亿,占比34.22%,同比增长21%,发展速度很快。
境外毛利率为29%,远高于境内的毛利率,而且还在提升。
境外市场的好处是竞争没有国内大,利润空间更大,但是国外对品牌的要求更高,所以中小企业即便是低价也很难抢到大单。
而且巨头的直接生产成本更低,再说质量也更有保障,这是任何有技术含量的行业的共性,尤其是锂电池这种安全容易出问题的领域更是如此。
储能出安全事故的例子非常多,现在也还一直在发生,巨头也不能避免,到目前为止,只有阳光电源敢在财报里面直接说,从未发生过一起安全事故,宁王也不能这样说。
所以未来两年储能行业的路线很明确,就是把动力电池复制一遍,无非就是多了一个AI行业的变量。
算力中心和数据中心的储能需求目前其实还是个未知数,体量肯定不小,但是这个行业的变化太快。
如果想乐观一点,那就向摩根看齐,可以去看看他们关于宁德时代的研报,他们将宁德时代的盈利预期又上调了10%。
如果是这样的话,宁德时代重回股王的位置也能说得通,现在宁王市值17788亿,那还早着。
如果想保守一点,还是多看看储能行业现状,宁德时代的压力并不小,业绩光鲜的背后,并不是没有风险。
我做了下面这张《A股核心资产研究汇总》表,里面精选了上百家优质公司,并附数万字的分析方法。

所有分析过的公司都会在上面这个表里更新数据。
#财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