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ein们出海,遭遇文化战

%title插图%num

TikTok上,网红博主们晒出巨大的快递箱,一次性展示十几、几十件物美价廉的衣服、包包、吹风机、体重秤;现实世界里,有人在举着“Stop Shein”“Mode à jeter(一次性时尚)”的标语,高喊口号抵制门店入驻。

两种现实,最近同时发生在Shein这家时尚巨头身上。

借疫情的电商发展机会,在海外市场迅速崛起的Shein,摘得在快时尚市场的胜利。今年10月,它更是加快步伐,官宣了六个法国城市的开店计划,巴黎玛黑区的BHV百货是第一站。

然而,这个计划遭遇了当地部分民众、政府、工会与其他品牌特别是当地服装业表达不满。

与此同时,它遭遇的还有更切实的困境。因数据隐私违规、虚假折扣和“漂绿”等行为,它在欧美连吃罚单,仅过去三个月就被罚款近2亿欧元。其中,对于法国CNIL的处罚决定,Shein表示罚款金额完全不成比例,将上诉。

此外,在一封安抚投资者的信件中,董事长唐伟站出来表示,已加强内部控制,成立了“商业诚信小组”。

这个生于中国、长于海外的时尚“新生”,终于升入“高级班”,补上了关键一课:全球市场的竞争,不仅是产品之争,更是价值观与文化之争,特别在目前这个复杂的国际经贸局势下。

%title插图%num

欧洲挑战

这个10月,Shein很忙。

国内,它忙着大肇庆、江门的物流园区开仓,将“根”更深地扎入中国;国外,它忙着在法国“开枝散叶”,官宣了首批永久性实体门店。

这不是它首次走入线下,但看得出来,它还是走得很小心,找了当地的商业地产巨头合作——合作方表示SHEIN的入驻能帮助带动线下客流。

但还是引起了当地的反面情绪。当地市民游行,巴黎市长表态,工会组织发声,法国品牌从它要入驻的百货撤柜、撤货……

这个越走越快、越走越往上的时尚巨头发现,自己的性价比优势撞上了贸易保护、文化保护的壁垒,效率至上的商业模式遭遇了西方设定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冲击。

法国市场对希音的抵制源自多方面因素。

首先,是时尚的定义权。

“人靠衣服马靠鞍。”自古至今,服装从来不是单纯的商品,而具有很强的社会性,有人用服装彰显社会地位,有人用服装区分职业。

与优衣库、Gap这种休闲风格不同,Shein走的是Zara、H&M那种时尚路线,试图将由奢侈品巨头们把控的时尚主权传给普通人。

%title插图%num

当Shein作为一个纯线上平台,这一路线遇到的阻力还没有那么大,但当它开始品牌继续向上,入驻全球时尚之都时,自然就将遭受前所未有的阻力。

其次,是本土主义。

在法国,备受贸易保护与文化保护的本土设计师和零售商拥有很高的话语权,Shein直接冲击了它们的溢价能力。

同时,尽管宣称将为当地带来就业,但在最能带来就业的供应链端,Shein与当地连接甚少,依靠的还是中国制造的强壮“根系”,凭借小单快反的按需柔性模式,以及中国供应链的强大支撑,它才能将“快时尚”的“快”进行到底。而最新动作来看,这一联系还在加强。

最后,是西方可持续发展话语体系下的“慢时尚”理念。

当下,尽管所有的快时尚品牌都在推进ESG,向消费者、向有关组织和政府证明自己的绿色尽责态度,但快时尚仍然备受争议,尤其是在“慢时尚”理念开始崛起的欧洲。

从Zara到H&M,快时尚品牌们很早就因为不环保、浪费而在欧洲受到抨击,2023年有瑞典媒体还曾专门跟踪了H&M的旧衣回收计划,结果发现这些旧衣服漂洋过海并没有得到妥善处理,而是堆成了垃圾山,造成了更大的生态破坏。

在Shein口径中,按需柔性供应链模式让它可以从源头减少浪费,但比Zara、H&M们更快,又不是欧美本土品牌,让它受到了比这些传统快时尚品牌更强烈的批评。

有报道说,Zara每两周上新,希音能快到1~2周一轮,2022年末至2023年末,它在美国市场推出的产品是Zara的37倍,H&M的65倍。

在法国人视角里,Shein的“技术+网红+内容电商”公式,代表了过度消费、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与欧洲日益兴起的“慢时尚”理念背道而驰。

看重可持续发展的欧洲,因此展开了对Shein等中国品牌和电商平台的全面审判。

法国2024年就计划对快时尚产品征收生态足迹附加费,并点名Shein、Temu等;今年因环保虚假宣传等向它开出了4000万欧元的罚单。另一个时尚大国意大利也跟上,以环保名义对Shein、Temu等进行了处罚。

环保真的很重要吗?在不同市场,不同人眼中,答案不尽相同,甚至有的时候“环保”成为了一项价值观武器。

在国内一些消费者眼中,它或许没那么重要,某时尚品牌推出了用回收材料做的衣服,在社交媒体上有人发帖“避雷”。但在另一些消费者眼中,它变得重要,国内就有一批消费者结成了交换旧衣服,让旧衣服发光的公社。本质上,这是价值观取向的不同。

千千万万的人组成市场,品牌在进入不同市场时迎来的也是不同的答案。欧洲或许是所有品牌都想攻陷,也最难攻陷的市场之一:虽然与北美同为发达市场,但欧洲市场对规范经营、对品牌可持续的重视更高。

%title插图%num
△Shein官网新闻

但Shein必须啃下欧洲这块骨头——作为全球时尚的发源地,它对Shein品牌向上与全球化的意义重大。因此,可持续发展不是可选项,而是必答题。希音已宣布其2050年净零排放目标,以及近期、长期科学减排目标已获科学碳目标倡议组织批准。

中国企业的新时代欧洲征程,才刚刚开始。

%title插图%num

Shein的教训

老牌的中国企业,在几十年的探索中将全球化征程分为三步,产品的全球化,能力的全球化以及品牌的全球化。其中,能力的全球化指的是用自身能力为当地市场赋能,融入当地;品牌的全球化,指的是跨越文化与价值观的鸿沟,在全球引发信任与共鸣。

Shein已完成产品验证,并走向品牌的全球化。比如收购英国快时尚品牌Missguided,与奢侈品品牌Monse合作,计划在法国门店推出限量设计师款独占发售活动等。

但复杂的竞争形势,让光速快跑的它并没有时间慢慢地、一步步地走下去。很明显,在初步走完第一步的产品之争后,它很快迎来了全球贸易竞争新形势下本土保护主义以及能力、品牌全球化进一步提升的两大挑战——欧洲困局不过是这一挑战的集中体现。

在高调出海的中国企业中,Shein的欧洲困局,很典型又很普遍。

%title插图%num

说典型,是因为它的困境本质上源于其选择的赛道属性。

时尚作为文化表达的天然属性,使得Shein比科技或制造企业面临更多审视。时尚与文化的紧密关联,使得任何时尚品牌都难以纯粹作为商业实体存在,它必然承载着文化立场。在法国等具有强烈文化自豪感的市场,这种冲突尤为明显。

说普遍,是因为它同许多中国企业一样面临着来自地缘政治的现实碰撞。

有一种观点认为,当下全球形势如同上世纪初期,陷入了社会达尔文主义,越来越多人信奉本土保护,而不再是全球化,从高精尖的半导体到衣食住行都如此。Shein的处境在当下的中国并不罕见。

它面临着来自美国、欧洲政府来自关税改革的挑战。美国政府决定关闭低价值进口免税 loophole,对Shein等跨境电商平台的美国销售造成直接冲击。与此同时,欧盟也在推进低值包裹处理费与关税改革。

Shein的教训与经验表明,当下的中国企业出海必须更谨慎,也更有预见性。

首先,在产品先行的同时,必须同步着手进行品牌价值的本地化,找到与当地社会的共鸣点,这一进程越早越好。

比如通过Her、Green、Art等人文议题讲述品牌故事,超越文化差异,增进多方信任;或者寻找“文化盟友”,比西班牙品牌Zara在全球化过程中也曾遭遇抵制,但通过启用本地设计师、融入当地文化,逐渐从“外来者”转变为“自己人”。

其次,合规不是成本,而是入场券,要做全球企业,就必须构建合规先行的运营体系。

最后,实现深度产业链本地化。家电行业,中国企业用二三十年的时间一步步在当地设创新中心,建生产基地,进行营销宣传,逐步实现了“从研发到市场”的深度产业链本地化。Shein这些后来者或许也可以学习这一经验,将创新、运营、市场这些“轻”的部分在地化。

%title插图%num

结语

仅靠好用、便宜的产品就能驰骋全球的时代,已经结束。在这个时代,“卖产品”本身就被视为“卖价值观”。立志全球的企业,必须具备全球视野与普世价值观。Shein的发展,是中国品牌出海的现在与未来。

产品之战易打,文化之战难却必须赢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