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街论坛|黄奇帆:中国制造业五大领域已跻身世界前列

10月28日,黄奇帆在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金融创新赋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论坛”上发言。

黄奇帆首先回顾了中国制造的十年蝶变:自2015年“中国制造2025”启动以来,我国制造业从“跟跑”逐步转向“领跑”与“并跑”——汽车、造船、电力装备、高铁、新能源装备五大领域已跻身世界前列,成为行业引领者;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航空航天、人工智能五大板块亦实现技术突破,从“跟跑”迈向“并跑”。目前,中国制造业全球占比已超30%,近三年稳居世界第一,标志着“世界制造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时代开启。

但他同时指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仍存五大短板:产值利润率仅7%(欧美达10%-12%),服务贸易占比仅13%(全球25%),资本市场独角兽比重不足10%(美国超30%),全要素生产率贡献率仅20%(欧美50%)。这些短板的根源,在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

黄奇帆强调,生产性服务业是现代经济的“增长极”——它是GDP占比最大、增速最快的板块(我国近四年年均增长12.1%),是独角兽企业的“孵化器”(美国70万亿市值中20万亿为生产性服务业独角兽),是服务贸易的核心支撑(推动高附加值装备出口),更是全要素生产率的“引擎”(以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替代资源消耗)。联合国定义的十大类生产性服务业(涵盖研发、物流、金融、检测、数字化等),正是破解制造业短板的钥匙。

针对民营企业,他提出三大方向:其一,拥抱生产性服务业赛道,避开制造业内卷,5000万民企中1%投身其中,即可形成50万专精特新企业;其二,推动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如施耐德从电气制造转向绿色低碳服务,年营收超百亿;其三,发展产业互联网,将“微笑曲线”全链条(研发、物流、金融等)嵌入平台,实现“以销定产”“以快打慢”。他特别提到,金融街等写字楼的空置危机,正可通过生产性服务业的聚集缓解——吸纳大学生就业、激活楼宇经济,一举多得。

“生产性服务业是‘十五五’民营经济的黄金赛道。”黄奇帆总结,抓住这一领域,既能提升制造业竞争力,又能推动经济结构升级,为中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注入持久动力。